CMA报名官网是什么?CMA怎么报名?收藏细读
美国管理会计师(CertifiedManagementAccountant,简称“CMA”),国内亦称为“国际注册管理会计师”,是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nstituteofManagementAccountants,IMA)旗下的权威财会认证,获得全球130个国家认可,CMA被誉为全球财会行业的黄金标准。是目前,在校大学生可考取的唯一中文考试的财务及管理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证书。
想要报名CMA考试吗?需要前往IMA官方网站进行报名,对于中文考试你可以在IMA中文官网找到报名入口:https://www.imanet.org.cn/;对于英文考试则需要前往IMA英文官网:https://www.imanet.org/。
如何报名CMA考试
在IMA官方网站上进行CMA考试的报名是一项简单的过程,下面是一些关键步骤:
步骤一:登录IMA官网
访问对应的IMA官方网站,根据你想参加的考试(中文或英文)选择相应的链接。
步骤二:创建账户
如果你还没有IMA的账户需要先创建一个,这将需要一些基本的个人信息。
步骤三:选择考试
一旦你登录了你的账户将能够选择你想要参加的考试,即CMA考试。
步骤四:填写报名表
在选择了考试之后将要求填写一份报名表,这将包括个人信息、支付信息。
步骤五:支付考试费
最后一步是支付考试费用,你可以使用信用卡或其他支付方式进行支付。
cma一共几门几年考完
CMA一共考两门分别是《财务规划、绩效与分析》和《战略财务管理》,需要在3年内通过两门。
即从准入费缴纳之日起开始计算,3年内所有科目没有全部合格的情况第1次合格的科目就会失效需要重新参加考试,如果考生先通过了P2的考试,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CMA的P1否则P2成绩作废需要重新报考。
CMA考试准考证打印
CMA考试准考证打印一般在考试前10天左右会开通。
1、登录普尔文准考证打印入口
登录普尔文官网cma考试准考证下载页面:https://www.prometric.com.cn/CMAAdmitLetter
2、输入姓名和编号
在空格内输入考生本人的姓名全拼、IMA会员号(不要输入会员号前面的0,只输入后面7位或8位的编号),选择准考证并下载。
3、下载准考证
检查核对考生的姓名、注册地址、报考的科目、日期时间、考试地点等信息,确认无误后进行下载并打印。
打印cma考试准考证无需证件,只需要输入姓名全拼和IMA会员号即可。但参加cma考试需要携带规定的证件:有效期内的个人身份证件(包含考生本人身份证/护照/军官证)和纸质版准考证,缺少或不满足其中一项,均不可参加考试,如果考生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丢失或已过有效期,且没有护照和军官证,考生要及时办理第二代临时居民身份证。
以上就是【CMA报名官网是什么?CMA怎么报名?收藏细读】的全部内容啦,如果还想了解更多CMA考试的相关政策,欢迎访问【CMA报考指南】栏目!一键轻松获取2024年CMA报名、考试费用、考试动态、证书等全面信息!2024年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证新征程,高顿教育CMA陪您一起走过!
【回忆版】注册管理会计师真题及答案
真题高频考点,刷题全靠这份资料
CMA P1大纲思维导图
梳理核心考点,一图看懂全部章节
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必背概念
一表梳理核心概念,备考按照表走
- CMA考试科目有哪些?
-
cma考试cma考试科目分为P1《财务规划、绩效与分析》和P2《战略财务管理》两个部分。题型分为单科考试题型为100道单选题和2道情境题(每道情境题包含5-7个小问题),单选题占75%(375分),情境题占25%(125分)。cma考试单科分数500分,及格线为360分(占比72%),考试时长为4小时。
- cma考完能否再次参加?
-
cma考试分为中文考试和英文考试,对于同一科目的考试,在一个考试时间段只能进行一次,12个月内不得超过三次。例如,P1科目考试在1月/2月考试时间段只能参加一次。所有重考需要重新注册并支付相应的费用。
- cma一年考几次?
-
cma中文考试一年三次,英文考试一年三次。cma中文考试每年有3个考试日期,分别为4月、7月和11月。CMA英文考试时间每年较为固定,CMA英文考试每年有3个考试窗口,每个考试窗口的时间为两个月,分别是:1月/2月,5月/6月,9月/10月。考生可以在各个窗口期内自由选择具体CMA考试时间。
- cma的含金量如何?
-
cma考试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CMA与美国注册会计师(USCPA)、金融特许分析师(CFA)一起并称为美国财会领域的国际三大黄金认证。cma考试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会计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很多国内企业包括国企也开始鼓励员工学习CMA,各大企业招聘财务人员、高层管理人员也明确要求持有CMA证书者优先录用,可见,CMA证书已经成为进入大型企业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