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不到20天了,最后的时间大家就赶紧抓紧时间练习就可以了。这里小编整理了好几套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模拟试卷,大家可以练习了。
单项选择题
1.能够导致某种商品需求曲线上的点发生位移的因素是()。
A.消费者收入
B.该商品的成本
C.该商品的税率
D.该商品自身的价格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需求数量的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与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小;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大(点的移动),故选D。假定价格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或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的移动)。
2.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0小于1,则该商品属于()。
A.高档品
B.必需品
C.低档品
D.生活用品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凡是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的商品,都可以称为高档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0小于1的商品则称为必需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品。
3.假设某人的收入增加10%,其对某商品的需求增加了15%,则该种商品属于()。
A.低档品
B.高档品
C.边际商品
D.必需品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15%/10%=1.5,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则表示该商品是高档品。
4.()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A.总效用
B.边际效用
C.边际成本
D.平均收益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边际效用的概念。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和。
5.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的特征是由()决定的。
A.消费者偏好的完备性的假定
B.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C.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D.消费者偏好的可传递性假定
参考答案:D
【解析】消费者偏好的可传递性即假定有A、B、C三种组合,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又大于C,那么对A的偏好必定大于对C的偏好。这一性质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假设无差异曲线1和2相交于A,因为A和B都在无差异曲线2上,那么消费者必定同样偏好这两种商品组合;同样,A和C处于无差异曲线1上,所以消费者也必定同样偏好这两种商品组合。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的假定,消费者必定同样偏好B和C,但这显然不可能,因为B比C具有更多的商品,那么B必定比C更受消费者偏好,因此,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6.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方向,相同比例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
A.向左平行移动
B.向右平行移动
C.不变动
D.向左旋转
参考答案:A
【解析】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左移,相反则右移,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那么预算线不动。
7.对预算线的斜率说法错误的是()。
A.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负值
B.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
C.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正值
D.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参考答案:C
【解析】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负值或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即-P12,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选项C说法错误。
8.从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位置关系图上可知,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处于最低点。
A.边际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平均总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参考答案:B
【解析】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所以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平均可变成本处于最低点。
9.下列关于完全竞争市场的表述,错误的是()。
A.若以横轴表示需求量、纵轴表示价格,则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B.企业的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和需求曲线都是同一条水平线
C.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D.在长期生产中,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原则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参考答案:D
【解析】通过本题掌握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需求曲线、产量决策原则以及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
10.下列关于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
B.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后弯曲线
C.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产品
D.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选项D错误。
11.以下不属于市场失灵原因的是()。
A.垄断
B.公共物品
C.信息完全
D.外部性
参考答案:C
【解析】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12.买卖双方在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质量差的商品往往将质量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称为()。
A.道德风险
B.逆向选择
C.趋利行为
D.败德行为
参考答案:B
【解析】由于卖方和买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会导致某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弯曲。
13.某渔村渔民为夜晚打鱼的需要,筹资修建了灯塔,该灯塔同时使附近渔村的渔民受益,但修建灯塔的渔村无法为此收费。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
A.外部经济
B.外部不经济
C.逆向选择
D.道德风险
参考答案:A
【解析】外部经济是指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
14.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A.零
B.变量
C.负数
D.常数
参考答案:D
【解析】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个常数。
15.在下述选项中,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是()。
A.G=αL+βK
B.G=αL+βK+L
C.GQ=GH+GP
D.GA=GY-αGL-βGK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核索洛余值。利用经济增长核算方程,我们还可以计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者说计算技术进步程度在经济增长率中所占份额或比重,这就是所谓的全要素生产率,即经济增长中扣除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后的余值。由于其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首先提出的,因此也叫索洛余值。其计算公式为:
GA=GY-αGL-βGK
16.我国的就业人口是指年龄在()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13周岁
参考答案:B
【解析】我国的就业人口是指年龄在16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17.大卫·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
A.要素储备比例
B.生产资源配置比例
C.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
D.两个国家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
参考答案:C
【解析】大卫·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
18.倾销的类型不包括()。
A.掠夺性倾销
B.持续性倾销
C.公开性倾销
D.隐蔽性倾销
参考答案:C
【解析】倾销的四种类型包括:掠夺性倾销,持续性倾销,隐蔽性倾销,偶然性倾销。
19.公共物品的最主要特征是()。
A.非竞争性
B.竞争性
C.非排他性
D.排他性
参考答案:A
【解析】纯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主要特征,非排他性是派生特征。
20.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果的职能是财政的()。
A.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B.资源配置职能
C.转移支付职能
D.收入分配职能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核财政的基本职能。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果的职能,旨在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目标。
,最终结果是劣质商品或服务驱逐优质商品或服务,以致市场萎缩甚至消失,这就是逆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