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才-CIIA等金融行业高端人才

来源: 高顿网校 2014-06-19
  我国未来需要加强金融行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发金融业亟需人才,预计“十二五”期间新增首席或高级经济学家、高级风险评估预测专家达到7.3万人,CIIA人才紧缺已对教育界提出了非常严峻的任务。
  吴晓灵指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界提出了非常严峻的任务。按照“一行三会”人才发展纲要规划,到2015年全国金融从业人员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占的比重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从业比重达到6.4%和4%以上,2020年分别进一步达到9.6%和6.9%以上。从这个目标出发,金融从业人员研究生以上学历比重,到2015年增加15万人,2020年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0万人,基本上按每年3—4万人的速度增加。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曾发布的《上海市银行业人才培养与需求状况实证研究》报告,也许可以从一个侧面显示出金融人才高学历的严重不足。在其调查的25家中外资银行中,本科学历的员工占比为42.08%,硕士学历及博士学历员工占比分别为5.78%和0.16%。而本科以下学历的员工比例仍然略多于本科以上学历,为51.98%。
  记者了解到,目前,虽然国内高校每年的金融专业毕业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金融人才培养与市场有效需求严重脱节,造成许多金融机构都表示难以招到紧缺人才、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大量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找不到与专业对口工作的尴尬局面。而从工作能力来说,目前的金融院系大学生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就是理论知识有余,实践技能不足。
  有专家指出,究其原因在于高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及培养方式比较陈旧,而且金融专业学生缺乏良好的实战途径。
  渣打(中国)人力资源总监黄秋梅也表示,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上海拥有熟知本地金融市场操作的专业人才,但他们与国际银行的合作经验不够。因此,这些人才会比较倾向于按照本地的习惯操作,而不太在意时间性以及宏观经济的变化。这将会对一些想要走出国门的本地银行造成一定的局限性。
  黄秋梅表示,“我们寻求的是一种平衡发展,既需要了解本土的本地金融人才,也需要具备国际经验的海外人才。”
  今年,国际板推出在即,多数老牌券商很早就开始为此准备,并相继成立国际板工作小组,负责联系有意登陆国际板的港股上市公司。但令人头痛的是,熟悉国际业务的专业人才实在难招。一位投行人士向记者透露,“国际板开通后,信息披露的难度更大,对投行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更高。某种程度上,有实力的投行可能左右国际板交易规则的制定,这也说明为什么近期多家证券公司开始在人力上做准备。国内券商要在国际板上分得一杯羹,必须有成熟的专业人才为其打先锋。不过,目前很多公司在海外业务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因此太需要熟悉国外企业的专业人才了。”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吴晓求表示,发展金融专业硕士具有战略意义。金融成为大国经济博弈重要平台,已经从经济外壳演变成内核,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大国之间的博弈,离不开金融市场,因为经济资源已经全面金融化。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语中的,他说,“有人认为上海要建成金融中心至少需要40万的金融人才,但据一个非正式的统计,上海有金融学位本科和硕士文凭的人足有40万。为什么不能填补人才的空缺?”
  他指出,从我国金融学科的本质发展来看,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对外研究国家的外汇政策问题,对内研究货币的供应问题。所以在学科课程的内容设计上,除了经济学、政治学的内容,还有分别涉及到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的“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这两个主要课程。这样的学生毕业以后,或者从事这样的研究以后,如果进入商业银行,会发现这里的操作和他所学习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他学的是制定货币政策,比如应该给多少供给量、什么时候要银根收紧等;但是在商业银行里面,需要设计产品、储蓄、贷款,然后开展很多中间业务,而且还要到国际资本市场从事相关交易和对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今的商业银行从业者,基本都是在实践当中来学习的,保险、证券公司的情况也大致类似。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自己的金融学科培养的金融人才,无法符合我国资本市场的需要的原因。
  吴晓求进一步表示,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富有创新精神和进取品格、较强的从事金融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金融专业硕士应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四种意识,包括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国际意识,构建这四种能力的要素包括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管理风险能力。
  上海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复旦,上海交大、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等名校汇集申城。同时,相对于国内其他省份,上海高等教育人口比重比较高,客观上为打造本土各个层次的金融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为止,除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之外,上海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金融学院等高等院校不同程度地担负着为上海培养金融人才的重任。据悉,目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已着手推出两个金融硕士项目。一个是金融管理硕士项目,另一个是金融工程硕士项目。其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真正进入资本市场和大公司的人才,他们需要有系统理论、知识来支撑将来的判断和运作。二是符合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的人才。
  陆雄文表示,“如果没有国际资本进入,上海这个资本市场就不是国际的。之所以让外资企业在国内上市,目的就是让人民币变成更加重要的货币,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CIIA > 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