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精讲(8)

来源: 高顿网校 2015-04-21
上海财经大学注册会计师名师班

  第四节 国际化经营战略
  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
  (一)跨国投资理论
  1.垄断优势理论
  海默首次提出垄断优势理论,后得到其导师金德尔伯格的支持并加以完善,成为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独立的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市场不完全”与“垄断优势”。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认为,企业面对的海外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市场参与者所面对的市场条件均等,且无任何因素阻碍正常的市场运作。
  完全竞争市场所具备的条件是:
  ①有众多的卖者与买者,其中任何人都无法影响某种商品市场价格的涨跌;
  ②所有企业供应的同一商品均是同质的,相互间没有差别;
  ③各种生产要素都在市场无障碍地自由流动;
  ④市场信息通畅,消费者、生产者和要素拥有者对市场状况和可能发生的变动有充分的认识。
  海默认为,对市场的这种描述是不正确的,“完全竞争”只是一种理论研究上的假定,现实中并不常见,普遍存在的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即受企业实力、垄断产品差异等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有阻碍和干预的市场。
  海默认为,市场不完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商品市场不完全,即商品的特异化、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以及价格联盟等;
  ②要素市场不完全,表现为获得资本的难易程度不同以及技术水平差异等;
  ③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即企业由于大幅度增加产量而获得规模收益递增;
  ④政府干预形成的市场不完全,如关税、税收、利率与汇率等政策。
  海默认为,市场不完全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不具备支配市场的力量,它们生产同样的产品,同样地获得生产要素,因此对外直接投资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特别利益,而在市场不完全条件下,企业则有可能在国内获得垄断优势,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生产并加以利用。
  在此基础上,海默认为当企业处在东道国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是为了充分利用自己具备的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足以抵销跨国竞争和国外经营所面对的种种不利而使企业处于有利地位。企业凭借其拥有的垄断优势排斥东道国企业的竞争,维持垄断高价,导致不完全竞争和寡占的市场格局,这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
  2.区位理论
  索思阿德提出区位理论,用以研究国内资源的区域配置问题。后来,艾萨德等用此理论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象。
  企业拥有的优势并不能单独地说明为什么直接投资优于出口。企业拥有某些特殊优势,可以不对外直接投资,而只是在本国生产,然后通过出口到第三国市场。因此,又必须引进有关东道国的区位因素。以便充分说明为什么一个企业会不辞辛劳,并承担风险到国外去从事制造经营活动,许多区位要素则适合解释这种情况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说明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同,并把企业的区位选择与海外生产及出口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动态分析。该理论将世界各国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即创新国(一般是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一般为发展中国家)。
  (1)创新阶段
  创新阶段,是指新产品开发与投产的最初阶段。创新国企业凭借其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新产品并投入本国市场。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力量和人力资本,产品的技术密集度高,且由于生产技术不稳定、产量低,所以成本很高。生产主要集中在创新国,因为新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创新企业通过对新产品技术工艺的垄断地位即可在国内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次发达国家偶尔的少量需求,创新企业通过出口即可满足,因此这一阶段无须到海外进行直接投资。
  (2)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是指新产品及其生产技术逐渐成熟的阶段。随着新产品生产和市场竞争的发展,市场出现了一系列变化:新产品的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开始大批量生产;产品的价值已为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次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所认识,国外需求强劲;需求价格弹性增大,企业开始关注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工艺和方法已成熟并扩散到国外,研发的重要性下降,产品由技术密集型逐渐转向资本密集型。
  与此同时,随着创新国向次发达国家的出口不断增加,进口国当地企业开始仿制生产,而进口国为了保护新成长的幼稚产业开始实施进口壁垒限制创新国产品输入,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创新国的对外出口能力。因此,创新国企业开始到次发达国家投资建立海外子公司,直接在当地从事生产与销售,以降低生产成本、冲破市场壁垒,占领当地市场。
  (3)标准化阶段
  标准化阶段,是指产品及其生产技术的定型化阶段。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产品和生产达到了完全标准化,研发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降低,资本与非技术型熟练劳动力成本成为产品成本的主要部分。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创新国已完全失去垄断优势。于是,创新国企业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将标准化的生产工艺转移到具有低成本比较优势的欠发达国家,离岸生产并返销母国市场和次发达国家市场。最后当该技术不再有利可图时,创新国企业将其通过许可方式转让。
  可见,随着产品及其生产技术的生命周期演进,比较优势呈现出动态转移的特点,国际贸易格局相应发生变动,各国的贸易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创新国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而劳动成本低的欠发达国家最终则由进口国变为出口国。根据该理论,各国应当依据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决定生产区位选择与贸易方向。
  4.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邓宁在1977年撰写的《经济活动的贸易区位与多国企业:一种折衷理论的探索》中提出了国际生产折中理论。邓宁认为,过去的各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都只是从某个角度进行片面的解释,未能综合、全面地分析,因此需要用一种折中理论将有关理论综合起来解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企业跨国经营是该企业具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种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
  (1)所有权优势。邓宁认为,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必然具备所有权优势,但具有这些优势并不一定会导致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也就是说,所有权优势只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企业仅仅具有所有权优势,而不具备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国内生产出口销售或许可也是企业实现其优势的可行途径。
  (2)内部化优势。指拥有所有权优势的企业,为了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对企业利益的影响而将企业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的能力。内部交易比非股权交易更节省交易成本,尤其是对于那些价值难以确定的技术和知识产品,而且内部化将交易活动的所有环节都纳入企业统一管理,使企业的生产销售和资源配置趋于稳定,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但邓宁同样认为,内部化优势和所有权优势一样,也只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同时具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企业也不一定选择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因为它也可以在国内扩大生产规模再出口。
  (3)区位优势。指某一国外市场相对于企业母国市场在市场环境方面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有利程度,也就是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因素上具有的优势条件。如果某一国外市场相对于企业母国市场在市场环境方面特别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那么这一市场就会对企业的跨国经营产生非常大的吸引力。
  邓宁认为,在企业具有了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这两个必要条件的前提下,又在某一东道国具有区位优势时,该企业就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对外直接投资就成为企业的a1选择。
  (二)寡占市场(即寡头垄断市场)的反应
  对企业跨国经营的行为,一些学者更侧重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角度,特别是从跨国公司投资产业大都属于寡占市场特征的角度进行研究。
  1.海默论跨国企业的寡头垄断反应行为
  对于发达国家之间的对向或交叉直接投资来说,海默认为,必须利用寡占反应行为来加以解释。海默所说的寡占反应行为是指各国寡占企业通过在竞争对手的领土上建立地盘来互相牵制和加强自身能力行为的综合表现。
  海默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只是国内寡占竞争行为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但基础仍在于各国企业所拥有的技术等垄断优势,各国企业在技术、管理及规模经济方面的相对优势决定了直接投资的流向及多寡,决定了一国是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国还是主要的直接投资接受国。海默对跨国公司寡占反应行为的解释还只是作为垄断优势理论的补充,在寡占反应理论上作出较为系统阐述的是美国学者尼克博克。
  2.尼克博克的“寡占反应理论”
  从垄断企业战略竞争角度出发,尼克博克提出了寡占反应理论,也称为寡头垄断行为理论。进一步发展了海默的“垄断优势论”,他通过分析187家美国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发现在一些产业中,外国直接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争者之间的相互的行为约束和反应。
  他指出,寡头企业采取任何一项活动,其他企业都会效仿,力求缩小差距,降低风险,保持双方力量均衡,这就是寡占反应原理。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是垄断企业模仿领头企业的竞争策略。为了与领头企业瓜分市场,在领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刺激下,其他竞争企业也会模仿其战略相继到同一市场上进行直接投资。
  该理论认为,战后美国企业大举对外直接投资主要由寡占反应行为所致,投资主体是寡占行业少数几家寡头公司,它们的投资又大都在同一时期成批地发生。
  尼克博克将对外直接投资区分为“进攻性投资”与“防御性投资”。在国外市场建立第—家子公司的寡头公司的投资是进攻性投资,同一行业其他寡头成员追随率先公司也建立子公司,是防御性投资。尼克博克认为,决定这两类投资的因素是不相同的,进攻性投资的动因可由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而防御性投资则是由寡占反应行为所决定的。
  (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
  1.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主要动机
  (1)寻求市场:巩固、扩大和开辟市场。
  ①投资企业是出口型企业,就地设厂避开贸易保护;
  ②在当地有一定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③接近目标市场,满足消费者需要;
  ④国内市场饱和,寻求新的市场;
  ⑤为了分散和减少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2)寻求效率:即降低成本导向型动机,利用国外廉价的生产要素,降低生产成本。
  ①出于汇率变动方面的考虑;
  ②出于利用国外便宜的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的考虑;
  ③出于利用各国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差异来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
  ④出于利用闲置的设备和工业产权与专有技术等技术资源方面的考虑;
  ⑤为了利用东道国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及母国政府的鼓励性政策。
  (3)寻求资源:出于获取一些战略性资产,主要是自然资源方面的考虑。
  (4)寻求现成资产:即技术与管理导向型动机,是为了获取和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新产品设计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
  2.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主要竞争优势
  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外向投资相比,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有三个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层面上。
  (1)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发展中东道国的一大优势是具有更大的创造就业机会的潜力。
  (2)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和经营模式一般比较接近于发展中东道国公司所用的技术和模式,这意味着有益联系和技术吸收的可能性较大。
  (3)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进入模式上也往往是更多地采取新建投资的方式而不是并购。在发展中东道国的投资尤其如此。就此而言,他们的投资更有可能直接推动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一)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主要模式
  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模式主要有出口、股权投资、非股权安排等几种。每一种进入模式都有各自的利弊。
  1.出口模式。出口模式是指产品在本国生产,但输入到目标国进行销售,或者说是通过产品输出进入国外市场的方式。出口模式包括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两种方式。
  2.股权投资模式。股权投资模式是指企业通过在目标国获得该国企业的部分或全部所有权,达到部分控制或完全控制在目标国内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目的。也就是通过资本的输出来进入国外市场。股权投资模式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两种形式。股权投资模式与出口模式和契约模式的*5区别是前者涉及到股权参与,因此,控制程度大,收益也高于后两种模式。
  与出口模式相比,进行股权投资在国外建立生产设施可以缩短生产和产品的信息反馈时间,从而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生产。股权投资不仅大大减少了出口模式中的运输成本,也使企业能跨越东道国设置的贸易和非贸易壁垒。有时股权投资还能得到东道国政府的优惠。
  (1)独资企业。指企业直接到目标国家投资建厂或并购目标国家的企业。企业可以完全控制整个管理和销售,独立支配所得利润,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也不易丢失。但是独资要求的资金投入很大,而且市场规模的扩大容易受到限制,还可能面临比较大的政治和经济风险,如货币贬值、外汇管制、政府没收等。
  采用独资企业(全资子公司)的形式进入一国市场主要有两个优点:
  *9,管理者可以完全控制子公司在目标市场上的日常经营活动,并确保有价值的技术、工艺和其他一些无形资产都留在子公司。
  第二,可以摆脱合资经营在利益、目标等方面的冲突问题,从而使国外子公司的经营战略与企业的总体战略融为一体。
  采用独资企业(全资子公司)也有三个重要的缺点:
  *9,这种方式可能得耗费大量资金,公司必须在内部集资或在金融市场上融资以获得资金。
  第二,由于成立全资子公司需要占用公司的大量资源,所以公司面临的风险可能会很高。
  第三,由于没有东道国企业的合作与参与,全资子公司难以得到当地的政策与各种经营资源的支持,规避政治风险的能力也明显小于合资经营企业。
  (2)合资企业
  合资指的是与目标国家的企业联合投资,共同经营、共同分享股权及管理权,共担风险。合资企业可以利用合作伙伴的成熟营销网络,而且由于当地企业的参与,企业容易被东道国所接受。但是也应看到由于股权和管理权的分散,公司经营的协调有时候比较困难,而且公司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有可能流失到对方手里,将其培养成将来的竞争对手。
  创建合资经营企业的动因
  创建国际合资企业可以达到以下四个目标之一:
  1.加强该企业现有业务
  2.将该企业现有产品投放新市场
  3.开发可以在该公司现有市场上销售的新产品
  4.经营一种新业务
  综上所述,企业采用合资经营这种方式,—方面可以减少国际化经营的资本投入,另一方面有利于弥补跨国经营经验不足的缺陷,有利于吸引和利用东道国合资方的资源,如东道国合资方在当地市场的信誉、融资与销售渠道、同当地银行和政府官员的公私关系以及他们具有的生产、技术、管理和营销技能等。
  合资经营企业最主要的缺点是,由于合资企业由多方参与投资,因而协调成本可能过大。协调问题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9,合资各方目标的差异;
  第二,合资各方的文化差异。
  3.契约模式(非股权模式)。契约模式是指企业与目标国的企业签订非权益性合同,使前者的专利、技术、经验、管理、人力等无形资产为后者所使用,并从后者获得经济利益的分享。契约方式是一种通过知识和技术的输出从而进入国外市场的方式。契约模式主要包括:许可证模式、特许经营模式和工程承包模式等。
  (1)许可证模式。许可证模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向国外法人单位转让其工业产权(如专利、商标、配方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以获得提成或其他补偿。许可证最明显的好处是能绕过进口壁垒的困扰,而且政治风险很小,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对目标国市场的营销规划和方案的控制,还可能将被许可方培养成强劲的竞争对手。
  (2)特许经营模式
  特许经营模式和许可证进入模式很相似,所不同的是,特许方要给予被特许方以生产和管理方面的帮助。在这种模式下,特许方不需投入太多的资源就能快速地进入国外市场,而且还对被特许方的经营拥有一定的控制权。但是很难保证被特许方按照特许合同的规定来提供产品和服务,不利于特许方在不同市场上保持一致的品质形象。
  (二)进入国外市场方式的选择
  跨国公司选择进入国外市场的方式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决定和影响公司对进入方式选择的各种因素,除了各种进入方式本身的特性和它们所共同具有的三个问题:控制、风险和灵活性外,还有两类因素:*9类是跨国公司内在因素;第二类是外部因素。
  1.公司内在因素对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
  (1)技术水平
  (2)产品年龄(一般的趋势是:产品越是成熟,企业越是选择控制程度低的进入方式)
  (3)产品在母公司战略中所占的地位
  (4)品牌与广告开支
  (5)对外直接投资的固定成本
  (6)企业的国际经营经验(就一般情形而言,公司所选择的进入方式的控制程度同跨国公司所积累的国际经营经验具有正向相关的关系)
  2.外部环境因素对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
  (1)母国与东道国社会文化的差异。如果目标国家的社会文化和本国文化差异较大,则*4先采取出口模式或契约模式进入,以避免由于文化的冲突造成的摩擦成本。
  (2)东道国的管制。主要指政治和经济环境。如果目标国家的政局稳定、法制健全、投资政策较为宽松、人均国民收入比较高、汇率稳定,则可以考虑采取股权投资模式进入,反之则以出口模式或契约模式进入为宜。
  (3)公司和东道国谈判地位的演变。跨国公司的谈判地位越强势,就越倾向于控制程度较高的进入方式。  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类型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基本上有四种类型,即国际战略、多国本土化战略、全球化战略与跨国战略。这四种战略可以通过“全球协作”的程度和“本土独立性和适应能力”的程度所构成的两维坐标上体现出来。

战略类型

含义

特点

国际战略

企业将其在母国所开发出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与技能转移到国外的市场,以创造价值的举措。

其决策行为主要体现母国与母公司的利益。公司的管理决策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对海外分公司采取集权式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强调公司整体目标的一致 性,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母公司的中心调整功能,更优化地使用资源,但缺点是不利于发挥分公司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全球化协作程度和对东道国本土市场的适应能力 均低。

多国本土化战略

一个企业的大部分活动,如战略和业务决策权分配到所在国外的战略业务单位进行,由这些单元向本地市场提供本土化的产品,从而把自己有价值的技能和产品推向外国市场而获得收益。

其决策行为倾向于体现众多东道国与海外子公司的利益,母公司允许子公司根据自己所在东道国的具体情况独立地确定经营目标与长期发展战略。公司的管理 权力较为分散,母公司对子公司采取分权式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强调的是管理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子公司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但这种管理体制 的不足在于母公司难以统一调配资源,而且各子公司除了自谋发展外,完全失去了利用公司内部网络发展的机会,无法获得经验曲线效益和区位效益。该战略能使企 业面对各个市场的异质需求时的反应*3化。

战略类型

含义

特点

全球化

战略

在全世界范围生产和销售同一类型和质量的产品或服务。

全球化战略以母公司为中心,其决策哲学是母公司的全球利益*5化。

(1)企业根据*5限度地获取低成本竞争优势的目标来规划其全部的经营活动,它们将研究与开发、生产、营销等活动按照成本最低原则分散在少数几个最有利的地点来完成,但产品和其他功能则标准化和统一化以节约成本,能形成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效益;

(2)全球化战略强调集权,由母国总部控制。不同国家的战略业务单元相互依存,而总部试图将这些业务单元整合;

(3)全球化战略对东道国本土市场的反应相对迟钝,并且由于企业需要跨越国界的协调战略和业务决策,所以难以管理。

跨国战略

企业既寻求多国本土化战略所具有的当地优势,又注重全球化战略带来的效率。因而,运用这种战略的企业在本土化响应和全球效率上都能获得优势。

跨国战略既不以母公司也不以子公司为中心,其决策哲学是公司的整体利益*5化。相应地,公司采取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吸取了集 权与分权两种管理体制的优点,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权和管理权集中在母公司的管理机构,但海外子公司可以在母公司的总体经营战略范围内自行制定具体的实施计 划、调配和使用资源,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

这种管理体制的优点是在维护公司全球经营目标的前提下,各子公司在限定范围内有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子公司的经营主动性和积极性。跨国战略是让企业可以实现全球化的效率和本土化的敏捷反应的一种国际化经营战略。该种战略能够形成以经验为基础的成本效益和区位效益。


CPA备考 热门问题解答
注会考试怎么搭配科目?

建议优先选择相关联的科目进行搭配报考,这样可以提高备考效率,减轻备考压力,①《会计》与《审计》科目关联度较高,建议搭配报考;②《税法》与《经济法》同属法律范畴,建议搭配报考;③《财务成本管理》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联系极为紧密,建议搭配报考。

cpa一共几门几年考完?

cpa总共考7门,其中专业阶段6门需要5年内考完,综合阶段1门没有时间限制,不过要等到专业阶段6门全部通过之后才能报考。

cpa一年考几次?

cpa考试一年考1次,考生在一个考试年度中,只有一次报名和参加考试的机会,近几年的cpa考试时间都是安排在8月份,报名则是在每年4月开始,考生一旦错过每年规定的cpa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都只能等到下一年报考。

cpa的含金量如何?

在财会行业中,cpa的含金量可以说非常高!cpa证书执业人员,具有在审计报告签字权,能够在审计报告上签字,签字具有法律效力,能够获得其它的机构认可,持有cpa证书可以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会计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商业银行、上市公司、政府部门等单位从事财会相关的工作。很受业内人士认可和重视,年薪基本都是10万起步,而且升职、加薪的机会也更多。

在线提问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郁刚

高顿CPA研究院主任

学历背景
博士
教学资历
上财商学院EDP特聘讲师、《CPA四维考霸》主编
客户评价
专业度高,擅长规划,富有亲和力
郁刚
  • 老师好,考出注册会计师的难度相当于考进什么大学?
  • 老师好,注册会计师考试怎样备考(越详细越好)?
  • 老师好,38岁才开始考注册会计师会不会太迟?
  • 老师好,注册会计师通过率是多少?
  • 老师好,有了注册会计师证后好找工作吗?
999+人提问

张丽丽

高顿CPA明星讲师

学历背景
硕士
教学资历
央广网明星讲师、多年面授&网课教学经验
客户评价
专业,热情洋溢,细心负责
张丽丽
  • 老师好,cpa如果不去考会怎么样?
  • 老师好,注册会计师难度有多大?
  • 老师好,注会证书挂出去多少钱一年?
  • 老师好,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几年考完?
  • 老师好,cpa工资一般是多少钱?
999+人提问

杨志国

高顿CPA明星讲师

学历背景
硕士
教学资历
高顿CPA最具特色的教师之一、《CPA大蓝本》主编
客户评价
接地气,风趣幽默,东北味段子手
杨志国
  • 老师好,注册会计师工资待遇如何?
  • 老师好,35岁考注册会计师有意义吗?
  • 老师好,考过注册会计师能干嘛?
  • 老师好,考完注册会计师可以做什么工作?
  • 老师好,cpa注册会计师年薪一般多少?
999+人提问

李晶

高顿CPA研究院特级讲师

学历背景
博士
教学资历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内训指定讲师、《CPA押题密卷及赢考手册》主编
客户评价
重点突出,逻辑分析力强,通俗易懂
李晶
  • 老师好,cpa证书一年挣多少钱?
  • 老师好,注册会计师能干什么工作?
  • 老师好,cpa自学过的概率大吗?
  • 老师好,注会一共几科几年过?
  • 老师好,cpa考下来大概费用多少?
999+人提问

高顿教育 > 注册会计师 > 战略与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