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标人生

来源: 高顿网校 2014-08-20
  回家陪我爸看电视,换台间看到很多久违的面孔浮在眼前,那是一群久不露面的明星,没人知道他们的去向,在屏幕里他们失踪多时,却突然一下子在各大卫视的选秀节目里找到了兼职──做评委。这些娱乐圈前辈摇身为艺术导师,有些嘉宾忽略了自己明显堪忧的艺术水准,对着台上的选手煞有介事地品头论足,告诉他们怎么做才会有所斩获。
  忽如一夜春风来,选秀不仅还阳了,还挟以“梦想”为名去到了全国各地。由于所有的选秀节目几乎都是卡拉OK式的,而且主持人和选手全都一口一个梦想,所以在换了一圈频道之后我产生了极为不适的感觉─好像人们所有的梦想都是音乐梦想,如同一谈起信仰就是宗教信仰。这种说辞和比赛的形式一结合就很值得怀疑,你不知道他们究竟梦想的是音乐还是拿个*9。
  猛地一看,载歌载舞,但细一体会,比赛完全抢了唱歌的风头。晋级的选手激动得涕泪交加,淘汰的选手难过得涕泪交加,唱歌彻彻底底成了只动嘴的奥运会。这种比赛可能重振综艺节目,但它拯救不了流行音乐的生态,因为人们只在电视上唱歌,真实的生活和内心还处于一片焦灼。电视节目利用音乐带来了竞技的快感,却没有让人觉得美,音乐终究不能充当一种比赛项目。
  把艺术技术化,然后再锦标化,等于让美一再降格。选秀比赛和排行榜从根本上是一样的,都是单一而简陋的评判形式,它们忽略了名次之外更多的可能性。这接近于一种冷酷的教育,教育大家除了赢家毫无意义。当郎朗一拍大腿,脱口而出,“学钢琴真是太值了。”你会发现狼性文化在主导了商业和体育之后,已经开始摧毁艺术,也改变了关于美的教化。
  人们看重得失,对名次耿耿于怀,大概是源于人们对时间的紧迫感。那句广告语“人生就像一场比赛”一遍遍响起,我们就总是下意识地追逐一种“大干快上”的人生,好像真正可怕的事情不是感觉不到幸福,而是落于人后。所以这个社会不以人格上的成熟、趣味上的丰富为美,而是很奇怪的以“年轻”为美,年轻美在哪呢?那不过是还没老去,还让人觉得有“赢得比赛”的可能。
  当我看到那些曾让我觉得潇洒又没谱的朋友们大学刚毕业就传出结婚的消息,而理由仅仅是到了该成家的时候,我不得不感叹自己在心态上的青春年少。很多人的人生规划方式就是标注上一个个节点,好像错过了一个路口,剩下的就全是红灯。他们没有计算这担心的成本,那已经让人生很不美妙了。
  福柯说,要把生活当成艺术品。即便我们做不成生活的艺术家,也应该明白这毕竟不是一场奥运会,因为人和人没有统一的起跑线,人们注定不会在同一条跑道上,永恒地看,人是无法相较量的。
  幸福有一个特点,它不讲求效率。我采访过一个小有名气的电视制作人,他说他的梦想就是拼命赚钱,在35岁的时候退休。我问他,为什么?他说,那多牛呀,别人还在琢磨养家糊口的时候自己都已经开始周游世界了。他说完我一惊,他可被很多年轻人视作偶像型的职场导师,但这样的职场观带来的生活显而易见,荣耀但不幸福。
  说到底,一个人最终留下的,是他对美的看法。你如何看待美,你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你就成为什么样的人。当我17岁写的小说没能出版时,我伤心了好一阵,因为我意识到我已经当不成“少年作家”了,但伤心过后也就过了一道坎。我终于可以放松下来,去了解人无时无刻都在失去一部分的自己。所以梦想的选择很重要,就比如“少年”的后面还有“作家”两个字值得一辈子去追求。

 
扫一扫微信,学习职场技巧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职业规划 > 会计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