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薪酬与业绩无关吗?

来源: 高顿网校 2014-08-21
  在2004财年全球IT行业薪酬排行中,甲骨文的拉里·埃利森以2131.9万美元雄居榜首,苹果电脑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以0美元排名最后,2005财年Verisign公司的CEO斯特拉顿·斯科拉沃思的竞争系数以163%直夺新冠。我们研究分析发现,这些CEO的业绩与公司净销售额的相关度只有11%,而CEO的薪酬却呈现逐年看涨的趋势,因为在许多大股东看来,另请一个CEO比罢免一个要价更高。
  我们再看国内,被海信“收编”前的科龙,年报资料显示,科龙电器近年来前三名董事和前三名高管的薪酬达到国内同行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仅原董事长顾雏军的年薪就高达600万元人民币,而科龙从亏损到ST再到2005年7月发布上半年预期出现重大亏损,业绩的“过山车”再次让全体股东和整个业界震惊,更对公司高管们依旧拿炙热烫手的高薪而“鄙视”。证券资深分析人士认为,“2005年科龙的真实业绩届时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言外之意就是不看好科龙2005年的业绩。而与之相对应的总裁薪酬所引起经济学家、专业人士甚至全社会的关注,自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了。总裁薪酬的神秘面纱后面有多少不为人所知?总裁业绩究竟是谁的业绩?总裁薪酬是员工的多少倍才合理?国资委如何看待和监管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薪酬?论功行赏?还是因人因企因行业而宜?
  实际上,高薪与低回报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缓解过,不少企业业绩不佳甚至亏损而仍有总裁拿高薪的现象并不少见,导致员工怨声载道,企业内部人事、利益争斗纷纷。我们从来没有否认过企业领军人物的作用,也没有否认过企业家所面临的风险和承受的压力。在市场经济中,创新的风险*5,企业家的财富实际上是来自于其所承担的创新风险。可以说,没有成熟的企业家阶层,就没有成熟的市场经济,这是勿庸置疑的。在社会上,我们所看到的是,越是成功的企业家越是难以真正享受自己所创造的成功。但为什么社会上总有些人对总裁们的薪酬虎视眈眈呢?总是以不公平或仇富的心理待之呢?的确,高薪不一定养廉,高薪不一定与业绩成正比,史蒂夫·乔布斯以0美元的薪酬不也在其位创造了苹果伟大的业绩吗?在笔者看来,财富的价值对于更多的企业家而言,已不是简单的获取多少数字或者数字的累加,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管理水平、一种发展与战略的能力体现,所以我们在对总裁薪酬予以理解的同时,更应关注的是如何使总裁与企业业绩同步水涨船高,关注企业高管业绩体系与机制的完善,加强权、责、利的合理性与适应性等。
  有薪酬研究专家指出,过去大多数CEO的合同均列明薪酬与公司的股价挂钩,但是这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得到改变,因为越来越多的公司趋向于将CEO的报酬与能否实现特定的财务指标——例如利润增长率等相挂钩。现在已有美国铝业公司和Dean食品公司等众多企业将合同作出了如上修改。国内很多上市公司也建立了薪酬委员会,加强了对企业高管薪酬的问责与监控,但如果不对现行的CEO薪酬制度继续进行改革的话,那么公司业绩不良的*5受害者仍将是股东,因为一些CEO独善其身的几率仍然很大。因此加强对高管业绩考核体系的完善仍是大多数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的一个管理重点,没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考核体系,高管的业绩就无从定量定性,没有一个高透明度的薪酬明示制度,企业中层和员工也会感觉不公平,从而导致公司高管薪酬为所欲为、股东和员工利益受损,最终导致企业难有作为,从而也引发社会种种不和谐的声音。
  在谈到高管薪酬与业绩挂钩,我们更应该关注关乎公司业绩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这几年国内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的丑闻不断,单凭证券交易所发表个谴责声明是不解决什么问题的,关键是要真正建立起确保会计财务报表准确和真实的有效机制,对假帐行为做出严厉的处罚。我们不排除有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单纯为了政绩或者明哲保身,有意在财务报表上做手脚或“摆平”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假数字,瞒天过海,欺骗投资者,攫取自身的利益。这种搬石头砸自己脚的“苟且之事”正是股东和员工所不齿的,也是国家法律法规所不容的。随着国家法律法制的完善和国家对上市公司、大中型国有企业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社会多层面监督机制的成熟,那些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业绩的高管迟早没有容身之地,伸手必被捉,如若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否则等待审判的不仅仅是法律,还有愤怒的社会公众。
  我们还应看到,国有上市公司中不少的“独董风波”搅乱了我们的市场秩序和游戏规则,董事不“懂事”、不“亲事”或者根本不“醒事”,而与高管一样照拿高薪的做法也激起了中小股东和广大投资者的愤怒,独立董事旧的责权化制度受到新的挑战。同时,许多公司法人治理机构存在的误区也暴露无遗:如控股股东滥用“关联交易”,大股东表决权随意、无节制,乱分配、隐性计提利润,损害中小股东利益;也有不少公司的董事会运行不规范,战略决策功能弱化;对经理层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有待改善等。所有这些,如果一意孤行,而且与公司高管的高薪酬有了“瓜葛”,那才是*5的欺骗——对国家、对股东、对投资银行、对员工*5的欺骗。“独董”高薪与责权监管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这说明了我们企业自我完善自我治理意识的觉醒,在很大程度上也彰显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境界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寻求利益庇护或认同所谓的意见[*{b}*]已经事过境迁。
  来自民间的一项测验:问现在我们企业的总裁下班以后干什么,和什么人混在一起?结论令我们很不爽:下班以后总和政府官员在一起的,多是寻租或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需要政府出面;下班以后总光临茶楼、桑拿房,与银行领导在一起的,多是玩资本的空手道,需要拉银行的贷款解困;下班以后总与公检法、军警、江湖兄弟在一起的,多是企业或个人已经铤而走险,一些麻烦需要“摆平”;下班以后,只有与国内外同行在一起交流,总往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跑的人,那才真正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当然这个所谓的测验代表不了什么本质的东西,但也从侧面揭示了一些做企业做领导的境界与层次。其实,笔者以为一个总裁的业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企业挑选合适的做事者,也就是选对人;二是把握好企业的航向,把企业带到哪里,怎么走才能健康长寿;三是监控、评价好前两者,原则上对所用之人做好激励与监管,对企业的战略做出科学、清醒、理智、明确的把握和判断。一句话:在正确的时间,选择合适的人,做正确的事,把正确的事做对。如果以上面的标准来界定或者评判总裁的业绩,我想可能就不会不清晰了。当然,作为盈利的组织,企业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平衡,企业利润的可持续增长,也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总裁薪酬必须与公司的业绩挂钩。当然,企业是这个总裁的私人企业,那不在笔者的建议之内。我们不希望总裁们碍于面子不敢去拿高薪,只要企业效益足够好,该拿的还是要拿,合法地得到阳光财富,这是社会的公平所在,恐怕红眼者也奈何不得。但换位思考,总裁们做到一定境界,薪酬也只是些数字的累积与增加而已,比数字更重要的是责任、是使命。牛根生信奉“财散人聚,财聚人散,金钱能使人生而复死,精神能使人死而复生。”他说,“自己想留下的东西,是永久的、永续的,那才是真的东西。社会上虚假的东西不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大家都背会了,但不少人没有体会到。我从社会角度想,局部做好了,全局就是好的。从无到有,不容易;从有到无,特别是有组织、有准备地从有到无,更难,但这是*5的快乐。”这是一种做总裁的境界,其真切的行动也应是为全社会所敬仰的。
  业绩平淡或者业绩不足以服众、不足以回报企业,还嚷嚷着或者脸也不红地把高薪揣到自己腰包里,如此总裁,其结局大家比我更清楚。
  这是一个用业绩说话的时代,更是一个注重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时代。我们真诚希望中国企业家们永不气馁,敢攀高峰,以骄人的业绩,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不断探索创新的感召力,回报企业、感动社会、为人所尊!

 
扫一扫微信,学习职场技巧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职业规划 > 会计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