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会计人的存钱大法

来源: 高顿网校 2014-12-12
  高顿网校小编在2014年12月12日为您整理了一则会计职场的新闻——80后会计人的存钱大法  存钱大法:福利啃老勤俭省
  近日,“80后夫妻月入9千年存款9万”网上这个帖子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发帖人郭浩(化名)今年29岁,在南京一家大型国企工作。郭浩表示,自己每月工资大约5000至6000之间,扣除各类税和保险后,实际拿到4000至5000元。不过,每个月,单位有1000多元的公积金和400元房补,再加上过节费、高温费、年终奖,一年收入6万上下。
  一年多前,他和比他小4岁的尹玫(化名)结了婚。尹玫在南京一家医院做护士。她的收入一年加起来55000元左右。两人月收入合计大概是9千元,每月生活费加在一起,仅在1000元之内,每月能余下8千多元,一年能存9万元以上。
  众多网友此存钱大法佩服无比,不过,也有网友则直言被“震翻了天”。应网友强烈要求,郭浩把家里的每月开支晒在了网上。
  仔细阅读这份“存钱大法”,其主要内容有三:单位福利好,公司提供免费午餐,并定期发毛巾、香皂、洗衣粉、卫生纸等生活用品;节省开支,买衣服基本在地摊或网购,每件不超过100元,若男方在外应酬女方则在家里做饭吃;去父母家蹭饭、蹭水果。
  随后网友纷纷抨击,评价其省钱“利器”是:单位福利好、啃老、节省。对于绝大多数“月光族”而言,他们的单位福利上无法与郭浩相比,省钱失去了*9个条件;另外,父母在身边、且家庭底子较为殷实,这也是许多“漂”一族无法企及的理想状态,存钱利器第二招也失去现实意义。并且,许多人对于二人以“啃老”为荣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揩父母油,自己攒钱并没有多少意义。另外,为了省钱,把自己的生活质量降低到令人不可理解的状态,这样的生活压根没有“幸福感”可言。
  80后存钱:存的是什么?
  既然被“集体膜拜”的存钱大法不具有现实意义,甚至有很多网友抨击郭浩夫妇“坑人利己”,那么这样一则消息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大家关心的真的只是如何存钱吗?
  或许,这则新闻的存钱消息只是从某个角度触动了人们心底脆弱的“安全感”。在“压力山大”的现实面前,存钱实际上是消除不安全感的一种方法。
  日本野村证券公司的首席国民经济学家保罗·舒尔特指出:“中国的储蓄率比全球平均储蓄率高出100%还多。”储蓄率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危机意识,内心越觉得不安全,才越爱存钱。这点尤其适用于目前通胀非常厉害的中国。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也曾指出,中国的社保体系养老金的问题,包括政府的公共开支,如说、生老病死、教育,中国政府的开支跟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比较,是比较弱的,所以本应该是由政府做公共开支的这些钱,财政没有供应到位,结果是老百姓自己为自己的生老病死、医疗、教育、未来不确定性风险作为对冲,所以,大家都是有后顾之忧的,是不敢轻易地去花钱。
  可见,这对80后夫妻的心态反应了大多数国人的忧虑心境。他们存下的不仅上钱,更是对未来不安的一种情绪。
  没安全感的80后:不存钱行吗
  对未来的不安,在“80后”这个群体表现得尤为明显。
  “80后”作为一个社会人口学概念,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特指国家依法实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据统计,中国的这个群体超过2亿人。
  广州日报联合新浪网、大洋网,以及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推出“80后”生存状态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你觉得"80后"面对的压力大吗”的问题时,52.6%的受访者认为“很大,超过"70后"、"90后";仅1.7%的受访者认为“压力很小,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已陆续步入“而立之年”的“80后”,顶着“垮掉的一代”的帽子,逐渐成熟起来,身上担负的责任也愈发沉重。
  刚刚结束学业没多久的他们,直接面临者职场的压力、生存的压力。
  另外,值得指出的时,在广州日报等机构的调查中,38.2%的“80后”每个月都会给父母补贴家用。其实,社会养老问题将会像一个幽灵一样深深缠着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他们,上要赡养“四老”,下要抚养“一小”。其间压力不言而喻。
  武汉大学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住房、婚恋、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父母赡养、个人亚健康状况、保险保障等,构成了“80后”青年普遍面临的现实枷锁。
  但无论如何,人生路上每个人都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十字架艰难前行,每个年龄段的人各有各的困扰与心酸。再有不安,也得面对;存钱虽然无奈,但也却也是最现实的选择。郭浩夫妇,月入九千年存九万,有令人膜拜的做法,却也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地方;没有郭浩夫妇那样的“存钱利器”,却也得学会理财,为未来打点行装,虽是无奈,却也必然。
  来源:会计网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职业规划 > 会计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