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讲义-时间、人名及理论考点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
|||
理论 |
理论提出者 |
国家 |
详细观点 |
企业形成的相关理论 |
科斯 |
美国经济学家 |
(1)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2)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
科斯的产权理论 |
科斯 |
美国经济学家 |
消除外部性的重要途径:明确和界定产权。 (2)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3)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4)科斯定理毕竟提供了一种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
瓦尔拉斯均衡 |
瓦尔拉斯 |
法国经济学家 |
当居民和企业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
帕累托改进 |
|
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 |
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
帕累托最优状态 |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又被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而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
||
凯恩斯消费理论 |
凯恩斯 |
英国经济学家 |
凯恩斯消费理论是建立在三个假设(或三个前提)基础上的: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①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随之增长;②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一般来说,0<边际消费倾向<1。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 α: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 β:边际消费倾向,0<β<1 βY:由收入引致的消费 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3)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
生命周期理论 |
莫迪利安尼 |
美国经济学家 |
该理论认为: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在人口构成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从长期来看,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如果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发生变化。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中年人口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降低。 |
持久收入理论 |
弗里德曼 |
美国经济学家 |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稳定的函数。 |
索洛余值(全要素生产率) |
罗伯特·索洛 |
美国经济学家 |
(1)通过经济增长率的公式,求出技术进步率,这就是全要素生产率: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
经济周期的类型(-来源第8章-) |
康德拉耶夫周期 |
俄国经济学家及统计学家 |
长周期,又称长波循环,也就是生活中听到的“康波周期”:周期长度平均为 50-60 年 |
朱格拉周期 |
法国经济学家 |
中周期,又称大循环,周期长度平均约为8年,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 |
|
基钦周期 |
英国经济学家 |
短周期,又称小循环或:周期长度平均为3-5 年 |
|
需求不足型失业(-来源第9章-) |
凯恩斯 |
英国经济学家 |
(1)需求不足型失业(非自愿失业、或周期性失业):指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是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 (2)这种失业是与经济周期相联系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处于繁荣与高涨时期,失业率比较低;在经济运行处于衰退和萧条阶段,失业率比较高。需求不足型失业是宏观经济研究关注的重点。 |
自然失业率 |
弗里德曼 |
美国经济学家 |
弗里德曼把它定义为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的失业率。 |
自然失业率 |
斯蒂格利茨 |
美国经济学家 |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把它定义为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 |
奥肯定律 |
阿瑟·奥肯 |
美国 |
(1)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了美国的产出与失业之间的一个数量相关关系,即奥肯定律或奥肯法则。 (2)结论: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实际 GDP 每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1个百分点。相对于自然失业率每提高 1 个百分点,实际 GDP 就会相对于潜在的 GDP 下降 2 个百分点。 (3)奥肯定律政策含义: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
菲利普斯曲线 |
菲利普斯 |
英国经济学家 |
(1)反映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变化关系。失业率越低,工资增长率越高。 (2)工资增长与失业水平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
简单菲利普斯曲线 |
萨缪尔森和索洛 |
美国经济学家 |
以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名字命名的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罗把它改进成为了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 |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弗里德曼 |
美国经济学家 |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替代关系只在短期内才有可能;从长期看,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和横轴垂直的直线。 |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绝对优势理论 |
亚当·斯密 |
英国经济学家 |
(18世纪)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
比较优势理论 |
大卫·李嘉图 |
英国经济学家 |
(19世纪)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1)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 (2)“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两国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
要素禀赋理论 |
赫克歇尔和俄林 |
瑞典经济学家 |
(20世纪初)提出要素禀赋理论: (1)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2)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3)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
克鲁格曼 |
美国经济学家 |
(20世纪60年代)提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1)解释了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 (2)该理论一般不考虑生产规模的变化,或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3)克鲁格曼认为,工业产品是类似的,但不是同质的,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而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假设各国生产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
第二部分 财政 |
|||
理论 |
理论提出者 |
国家 |
详细观点 |
首次提出“公共物品定义” |
保罗·萨缪尔森 |
美国经济学家 |
(1)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首次提出来的。 (2)“纯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 非竞争性:指的是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这一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 非排他性:指的是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来,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排他是可行的,但这样做的成本过高。这一特征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 (3)公共物品的两个特征中非竞争性是主要特征,非排他性是派生特征。正是因为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若是由于个人没有付费而阻止他的消费,则违反了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帕累托准则。 |
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 |
亚当·斯密 |
英国经济学家 |
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就是供求规律: 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下降,库存增加,生产低迷; 供给小于需求,价格上涨,库存减少,生产增长; 通过价格和产量的不断波动,达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亚当·斯密将市场规律形容为“看不见的手”,认为市场不需要任何组织以任何方式的干预,市场可以自动的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
瓦格纳 |
德国社会政策学派 |
财政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具体原因是:(1)工业化所引起的市场扩张,需要政府增加财政支出。(2)为了纠正外部效应等市场失灵问题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负面影响,需要政府参与资源配置,这将引起财政支出增加。(3)随着经济的增长,文化、教育、福利等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也要求政府增加财政支出。 |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
皮考克和魏斯曼 |
英国经济学家 |
他们认为,英国公共支出的增长是“阶梯式的”、“非连续性的”。 内在原因讲税收;外在原因讲突变。 (1)内在原因: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是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公众可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2)外在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突变(比如社会动荡),是公共支出增长的外在原因 |
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 |
马斯格雷夫 |
美国经济学家 |
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 (1)初期阶段:基础设施等政府投资比重较大。 (2)中期阶段:私人投资上升,政府投资比重有所下降。 (3)成熟阶段:环境、交通、教育、通信等政府投资比重加大。 |
非均衡增长理论 |
鲍莫尔 |
美国经济学家 |
他将国民经济部门分为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部门(进步部门)与生产率提高缓慢的部门(非进步部门)两大类别。两个部门的差异来自技术和劳动发挥作用不同。在进步部门,技术起着决定作用;在非进步部门,劳动起着决定作用。 |
拉弗曲线 |
阿瑟·拉弗 |
美国经济学家 |
拉弗曲线是对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其提出者为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而得名。 (1)税收收入最初随着税率的提高而增加,达到一定税率水平后,税收收入随着税率提高而下降。 (2)该曲线的基本含义是: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3)拉弗曲线提示各国政府:征税有“禁区”,要注意涵养税源。 |
李嘉图等价理论(-来源第13章-) |
大卫·李嘉图 |
英国经济学家 |
(1)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即税收和债务等价。 (2)李嘉图认为发行国债会助长政府的浪费心理,认为国债是有害的,反对发行国债。 |
财政转移支付 |
庇古 |
英国经济学家 |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时,协调上下级财政之间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他在1928 年出版的 《财政学研究》中第一次使用这一概念。 |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
|||
理论 |
理论提出者 |
国家 |
详细观点 |
货币需求理论之现金交易数量说(-来源第18章-) |
费雪 |
美国经济学家 |
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P=MV/T 即: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 交易方程式反映的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 式中:P物价水平,随着货币量的变动而被动的变动。 M代表货币量,是最活跃的因素,会经常变动,并且是主动变动。 V货币流通速度,由制度因素决定,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视为常数。 T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取决于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供给状况以及生产技术水平等非货币因素,大体上是稳定的。 |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 |
庇古
|
英国经济学家 |
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庇古。 Y代表总资源(总收入); K代表总资源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相当于交易方程式中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 M代表名义货币数量; KY代表真实货币需求。 |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 |
凯恩斯 |
英国经济学家 |
基本思想:经济主体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偏好”这一普遍心理倾向;即愿意持有具有完全流动性的货币而不是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以应付日常的、临时的或投机的需要,从而产生货币需求。 (2)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需求会无限增大,此时无人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货币流动性偏好具有绝对性; |
现代货币数量说(-来源第18章-) |
弗里德曼 |
美国经济学家 |
认为人们持有货币不仅仅是因为交换,也因为货币是财富的缘故,但他又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理论。 |
通货膨胀 |
萨缪尔森 |
美国经济学家 |
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所下的定义: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总水平持续不断上涨。 |
马克思 |
德国的思想家,角色很多 |
通货膨胀的定义: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纸币过度发行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
|
有效市场理论 |
法码 |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
(1)定义: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上,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获得(利用)的信息,每一种证券价格都永远等于其投资价值,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 (2)根据信息对证券价格影响的不同程度,法玛将市场有效性分为弱型效率(历史资料如价格、交易量等)、半强型效率(公开发表资料如公司对外公布的盈利报告等)、强型效率(证券公开的所有相关信息)三类。 |
第四部分 统计 |
|||
理论 |
理论提出者 |
国家 |
详细观点 |
相关系数 |
Pearson |
英国统计学之父 |
最常用的相关系数是Pearson相关系数,它度量的是两个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
2022年中级经济师真题
真题高频考点,刷题全靠这份资料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高频易错题
经济基础知识高频易错题
《经济基础知识》学习打卡表
全科备考学习打卡表,备考按照计划走
- 中级经济师哪个专业通过率高?
-
中级经济师考试共分为工商管理、人力资源、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10个专业,其中普遍认为人力资源和工商管理专业比较好考,考试合格率分别达到了37%、25%。
- 在职人员一次性通过中级经济师难吗?
-
在职通过中级经济师其实并不难,并且中级经济师这门考试本身也并不难,难的是很多人都没有重视起来这门考试;认清自己的基础,并且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和生活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基础差时间少的就早点开始准备,通过考试没问题的。
- 中级经济师只刷题库可以考过吗?
-
中级经济师的备考只靠刷题肯定是不够的,首先要根据当年考试发布的教材和大纲对于所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掌握到一定的知识点之后才能通过真题的积累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没有系统的学习就做题是非常困难的且不能明晰考题的考察方向。
- 为什么身边考的人都选人力和工商考?
-
在中级经济师所设10个专业中人力资源与工商管理每年的报考人数都是最多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两个专业的考试难度比较低,专业性不是很强,即使是零基础的考生报考这两个专业在备考时也不会很吃力
-
经济师培训机构哪家好?点击查看! 2023-11-06
-
经济师培训好的机构,应具备这4点! 2023-11-06
-
好的经济师培训机构推荐,不要错过! 2023-11-06
-
2024中级经济师课程学习,零基础考生进! 2023-11-03
-
中级经济师免费视频教程,备考必看! 2023-11-03
-
中级经济师曲线知识点汇总! 2023-11-03
-
快收藏!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常考公式汇总! 2023-11-03
-
经济师中级学习课程分享_人力资源_工商管理_金融 2023-11-03
-
速看!中级经济师近五年高频考点集锦! 2023-11-03
-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资源最优配置的相关概念 2023-11-01
-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这些高频考点学会了吗? 2023-11-01
-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复习知识点:股东的分类和构成 2023-10-31
-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复习知识点:自然人股东与法人股东 2023-10-31
-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复习知识点:股东的权利 2023-10-31
-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复习知识点:股东的义务 2023-10-31
-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复习知识点:股东的义务 2023-10-31
-
2023年中级经济师真题考点: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2023-10-31
-
2023年中级经济师真题考点:经济发展 2023-10-31
-
2023年中级经济师金融真题考点:外债管理 2023-10-31
-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复习知识点: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2023-10-30
-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复习知识点:企业战略的控制 2023-10-30
-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复习知识点:企业战略的实施 2023-10-30
-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知识点:企业战略的制定 2023-10-30
-
备考须看:2023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复习资料! 2023-10-30
-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 2023-10-30
-
2024年中级经济师教材在哪购买? 2023-10-27
-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真题考点:会计目标 2023-10-27
-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真题考点:会计基本概念 2023-10-27
-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真题考点:会计要素 2023-10-27
-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真题考点: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 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