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考研考政治、英语、文学理论、民俗学。(注:各院校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考试科目不同)
民俗是常民生活形态的真实反映,举凡生活中食、衣、住、行、育、乐的内涵与形式,以及其间思想、行为、仪式、活动的记录与形成,都是民俗学探讨的主题,这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与风俗,不仅是人们生活的提升与满足,更是民族生存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下民俗考研考哪些科目,同学们快来看看吧。
一、民俗考研科目
民俗学考研科目:101政治、201英语、602文学理论、806民俗学(含民间文学)。(根据不同院校,专业课内容范围会略有不同)。
专业课参考书目如下:
民俗学: ①《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文学理论: ①《简明民间文艺学教程》,叶春生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②《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陈建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二、民俗考研就业方向
中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民俗学将会在这种调整中成为获益者。像旅游业就必定会有在今后的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为民俗学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应用民俗学、旅游民俗学等与实际应用有密切关联的一些分支学科也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许多行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将会为民俗学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民俗学的应用研究提供广阔的天地,为民俗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提供就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会促进民俗学整个学科的发展。
硕士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为高校教学和研究人员、调查公司专业技术人员。
三、民俗考研就业前景
客观的讲,民俗学就业的确很难,特别是现在。中国民俗学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但学科的发展前景并非是一片漆黑,民俗学的发展仍然充满着机遇。
大家求职的眼界应放开些,不要只局限于与专业对口的职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在当今中国正方兴未艾,而且在政府主持下至少要坚持做20年左右,需要数量不少的这方面人材。“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归文化部进行垂直管理,具体参与其间的部门主要有文化部的社会文化图书馆司民族文化处(负责国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和外联局国际处(主要负责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调,尤其是申遗工作),但工作量巨大。许多专家都在建议文化部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希望政府能够采纳。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大家就有了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国家正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精简机构也是一个方向。这就为民俗学的就业提供了宝贵的契机。
以上就是【民俗考研】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学习更多考研相关知识,欢迎大家前往高顿教育官网考研频道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