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考研怎么复习?考点整理如下?这篇文章我要力争把北大哲学考研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的所有备考干货一网打尽,当然北大标准也适用于绝大部分学校的中哲史和西哲史的复习。 2023考研备考资料领取
一、《中国哲学史》与《西方哲学史》到底有多重要?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是北大哲学考研的重中之重,所有专业都要考。其中,报考人数最多竞争也最激烈的中哲和西哲都要考中哲史和西哲史。马哲要考西哲史,宗教学一半考西哲史一半考中哲史,美学中西哲学史都要考,伦理学逻辑学要考西哲史,科学技术哲学会涉及到西哲史。也就是说,把中哲史和西哲史搞定的话,中哲和西哲专业就搞定了。搞定中哲史和西哲史中的一个,其它所有专业都搞定一半了,甚至可以说搞定一大半了,因为其它所有专业的发展史都从属于中哲史和西哲史,只不过是其中更细分的一个领域。其它大部分学校实际上也是类似的。以复旦为例,所有专业都得考哲学综合,哲学综合是考中西马,实际上马也可以归入西。复旦的这种必考中西马的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接受,应该会成为以后的大趋势。像武大从去年开始增加的哲学原典,核心内容也是中西哲的经典原著,这也体现出中西哲学史的考察会更向原著解读的方向发展。因此难度会越来越大,仅靠几本哲学史就能应付考试的美好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而北大一直以来最强调的就是原著,所有知识点都必须建立在对原著的理解上。这也是北大一直以来难考的原因之一,就算侥幸进了复试,面试的时候却很看重学生对原著的掌握,而原著工夫不可能靠短时间补上,所以学生只要一开口,老师就知有没有。所以,哲学考研以后的总体趋势是,所有专业都会考中西哲学史,而对中西哲学史的考察会越来越看重原著的掌握。
明白了中西哲学史对于哲学考研的关键意义以及它们的难度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跨考的难度究竟有多大?
二、跨考到底有多难?
绝大部分考北大哲学的同学都是跨考,要么跨专业,要么跨学校,大部分是两个都跨。对于所有跨考的同学而言,北大的难度很大很大,不管是一本还是二本,不管是211还是985。难度跟毕业于哪所大学有关系,但关系不大,难度主要是由于要考的是北大,而且是北大的哲学。我们来设想一下,当一个大学生对哲学产生热情时,当他想要跨考哲学研究生时,他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学校会是哪个?大概率会是北大!哲学系有很多,但北大只有一个。为什么就算班里第二名和第一名的成绩差的并不多,但第一名得到的关注度和荣誉往往要远高于第二名?北大难考最大的原因就在这里了。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北大硕博招生的一些变化,大家自行体会。
大家应该知道,北大哲学系的硕博招生这些年有一个显著的变化。首先是从几年前开始实行博士招生申请制,这个是全校铺开的,说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另一个比较缓慢的变化是,硕士招生保研比例越来越高。如果无法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搞的话请看一下北大研究生院是怎么回答为什么要搞博士申请制的:为了招到真正适合做学术研究的人才。你看,这样是不是就能想通了?硕博招生变化背后的逻辑一模一样,就是对跨考学生学术水平的不够信任。对所谓的哲学科班生越来越看重。
但这样就合理吗?其它专业不好评价,但哲学号称是爱智之学,难道热情不是做哲学研究最重要的吗?我们不否认哲学的科班训练对于学术研究的意义,但我们也在质疑,仅靠科班训练就能做好哲学吗?事实上,本科就读哲学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被调剂的,北大也是如此。这些同学的相当一部分都会想办法换专业,或者至少辅修一个第二专业。很难讲对哲学有什么情愫。即便是在老师的影响下,开始对哲学有热情了。但他们就一定会比其它专业跨考哲学的学生更适合做哲学吗?真不一定!哲学本科生比非哲学的本科生的唯一优势在于,他们用了4年时间,系统的学习了哲学史和各种哲学概论。要是考研没有保研这一说的话,那他们的竞争力也会显著高于跨考的同学。因为那两门专业课是他们学了四年的东西呀。但不仅他们可以保研,还可以用强大的专业优势在考研时保持竞争力。这也算是大学时不幸被调剂到哲学的一种安慰吧。可是很多哲学本科生考哲学研究生也许仅仅是因为这是自己的专业,考起来更容易些而已。他们难道真的就比真心热爱而跨考哲学的同学更适合做哲学学术的研究吗?
事实上,对于哲学研究来说,专业背景越丰富,越有可能碰撞出精彩的火花。而且本科和硕士都只是打基础阶段,根本就谈不上学术研究。所以北大哲学系目前这样的招生倾向实际上并不利于长远的哲学人才培养与储备。但是我们谁也没办法改变,因为整个学校都是这样搞的。不能改变那就只有适应。
三、跨考成功的机会有多大?
但是,大家也不用太悲观,只要北大哲学系还招考研的学生,那所有人都有机会。还有一个好消息是,只要你初试成绩是本专业第一,那谁也撼动不了你,无论你出身何处。后面几名就会有些危险,如果本科出身不好或者面试表现不好的话,就有可能被刷。所以,只要你能保证英语和政治都在75以上,最好能上80,专业课都在120以上,最好125以上,那基本就稳了。我的同学里跨考的比例相当高,当然已经是十几年前的情况了,现在对跨考有点不太友好了。但无论友好不友好,初试对所有考生都是公平的,只要你成绩高,谁都不怕。好好备考考出牛逼闪闪的初试成绩是所有同学唯一的机会。
如果你的情怀不是大到非北大不上,那其实考上哲学的研究生就要容易很多。一般来说,211大学的话难度适中,甚至可以说比较简单。普通985稍难,好的985如武大人大中山南大华师大山大北师大等等的话,难度就会大很多,复旦又比好的985难不少。而最难的,是北大。因为大部分喜爱哲学的同学都有北大情结,当然北大也配得上大家的情结。
四、那如何备考呢?
不管考不考北大,在选定学校之后,就是根据她的指定参考书进行系统复习。但光看那些参考书远远不够,因为稍微好点的学校对原著阅读与理解能力还是挺看重的,如果你的阅读量和深度不够的话,即便你顺利通过了初试,复试时也可能被刷下来。复习方法的话,北大的方法几乎适用于所有学校。古人说:“取法於上,仅得为中,取法於中,故为其下。”所以在备考时,最好按照更高级别的标准来复习,这样更有把握。
以中哲为例。中哲要考中哲史和西哲史一,实际上和西哲考察的范围基本一样,只是一个更侧重中哲史,一个更侧重西哲史。
考中哲的话,中哲史就得非常深入,一方面知识点不能有任何遗漏,另一方面知识点和原著得有很准确的对应。就是说,得大量的阅读背诵原文,而且还要能理解,要能用重要人物的重要原文串起核心知识点。由于面试的时候会提问核心知识点或者直接问某个人是怎么讲某个问题的,如果没有很深的积淀的话就很难让老师满意。这对很多跨考的同学而言是相当难的。
西哲史相对考察的简单一些,对照中哲史的话,把第一步做到极致是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把所有知识点全覆盖的背下来。而且要做到,同一个知识点,如果考名词解释该怎么答,如果考简答该怎么答,如果考论述该怎么答。当然由于是北大,保险起见最好追求极致,要保证高分,最好做到知识点和原著全覆盖。但是,如果你的时间不允许你分配太多时间在西哲上的话,那就把中哲史复习到极致,把西哲史复习到优秀。
我推荐给大家的方法包括了五个方面,而这五个方面其实是相通的:
(一)取法乎上,紧盯大牛
第一个方法叫做取法乎上,紧盯大牛。我们一定要盯住最重要的哲学板块的最重要的人物。比如通过我们刚才的简单介绍,大家就知道了,对于整个西方哲学史,从历年的考试里边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北大所认为的最重要的板块有哪几个?第一个,古希腊哲学;第二个,德国古典哲学;第三个,现代哲学里边的现象学和分析哲学,尤其是以现象学为主,那么就很清楚了。那古希腊哲学里边谁重要呢?无非就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现象学:胡塞尔、海德格尔;分析哲学:罗素、弗雷格、维特根斯坦。所以很清楚,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这些人身上,这样才能够事半而功倍,这是第一个方面。
(二)选择坐标,建立参照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要选择坐标,建立起我们的参照系。这个坐标从哪儿选?一定是从那些大牛里边去选。我们在课上也会给大家做推荐,比如你可以选柏拉图。那么我们说选择坐标不是说你随便看一看那些西哲史教材里边的关于柏拉图的部分,你反复看甚至把它背下来都没用。选择以柏拉图为坐标,真正的意思是你至少要很熟悉柏拉图的思想、观点与学说,并且一定是要熟悉柏拉图最重要的作品,比如说《理想国》。只有在熟悉他的作品和学说的基础之上,你才能够以他为参照点去理解,去研究其他的哲学家。也就是说,当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坐标之后,我们再去看别的哲学家,我们就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最近在看一本书,是德国哲学家纳托普写的《柏拉图的理念学说》。这个人大家可能有听说过,他是德国新康德学派的一个代表人物。
纳托普他就是站在康德的这样的一个坐标,以康德为坐标去看柏拉图。那么康德和柏拉图他们至少是同一个水准上的一流的思想家,是能够展开对话的思想家。当然你可以以黑格尔为坐标去看康德,都可以。关键是我们一定要选择这样的一个坐标。如果没有坐标的话,我们看其他哲学家,是看不到其真实的面貌的,我们看到的可能是一片混乱。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恰当的坐标,起码把一两个重要人物攻下来,这个过程当然是很难的。但是一旦你达到了这个层次,你就会发现你看到的整个的西方哲学史,看到的那些人就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你以前看到那些都是被凝固在或者说以对你非常不好的方式,把它框在哲学史教科书里边的那些个哲学家。但当你建立起来这样一个坐标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是站在一个哲学家的高度去看其他的哲学家,那个视野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坐标的重要性。
(三)问题导向,批判眼光
什么叫问题导向?不是说我们要去背柏拉图的某个观点,当然记诵是需要的,但一定不是最主要的东西。我们要真正的去理解柏拉图,一定要去分析柏拉图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然后他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他是怎么去应对和解决这个问题的,他提出什么新的概念或者新的方法,或者新的观点,甚至说新的体系。所有的哲学家一定都是从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去诞生他们的哲学思想,甚至是哲学体系的。你只有抓住这个根源,你才能真正抓住这位思想家。如此一来这位思想家才能在你的面前活起来,而不是干巴巴的几个教条的拥有者。
以问题为导向,同时就需要一种批判的眼光。我是比较谨慎的用批判这个词的,大家不要把它理解为抬杠,抬杠的不叫批判,批判的前提是理解,比如说我们看柏拉图的一个观点,我们一定要在准确地理解他的意思的前提之下。那么判断你是否准确的理解他的这个意思,有这样的一个标准,就是说我们能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他的观点,同时去重构他的论证。注意,北大的老师是特别看重这一点的,你不要把柏拉图说过的话又说一遍。真正的答题不是这样的,而是应该用你自己的话,去重新建构柏拉图的观点和论证,这才表明你已经理解他。甚至于你可能提出新的概念,新的框架去解释去理解他,那样就更厉害了。
比如说同样是讲亚里士多德的,如果我们去看教科书的话,会发现上面讲的往往是一堆干巴巴的东西,甚至于有些哲学家讲亚里士多德也是讲的干巴巴的。但是大家如果去看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解释的话,你会发现太了不起了。亚里士多德在海德格尔的解读当中就变得如此的精彩,如此的鲜活,如此的有灵性。这就是哲学家的角度,也就是问题导向和批判眼光所带来的精彩与透彻。
(四)结合原著,警惕牙慧
那么第四个方面叫做结合原著,警惕牙慧。我们的学习尤其是学习哲学,一定要紧紧的抓住原著,哪怕是原著的节选,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于这些原著的二手的研究,更不用说那些大同小异哲学史教材。原著是第一手的东西,我们只有在原著当中才能发现最鲜活的问题意识,最鲜活的论证的思路,最完整的一个思路。这一步一定是我们自己去做的,当然我们这个课上一定也会带着大家去读,读最重要的那些作品。
(五)理清线索,提纲挈领
第五个方面叫做理清线索,提纲挈领。就是把前面的几个方面都统摄起来,这个线索是怎么提供的?肯定是最重要的那些人,最重要的那些问题,最重要的那些著作。你把它连起来,其实就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这个线索一定是从这里边找出来的。
至于你找出来的线索是怎样的,是否足以覆盖贯通整个的西方哲学史,那就是你的厉害之处了。我们课堂也会帮助大家去找这个线索,不是说让大家自己去盲目的去找。当把这个关键线索找出来之后,我们会发现对整个的西方哲学史豁然开朗了。我自己找了这么多年,我认为我大体找到了,而我也肯定会在课上跟大家分享。所以你看一个哲学史,包括大家可以根据这个标准去看哲学史的教材写的怎么样,他假如没有这个能够贯穿的线索,这个教材就是失败的,他连史的轮廓都没有勾勒出来。你怎么能说是西方哲学史?所以这个是我们说的复习策略,同时它也是我们去学习西方哲学史的一个学习方面的策略。
以上就是【北京大学哲学考研】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学习【考研专业】更多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高顿考研考试频道!
2023年考研备考资料下载> >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