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考研应该怎么复习,当然需要多刷历年真题,以下是高顿考研小编整理的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与答案汇总,赶紧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2023考研备考资料领取
简答题整理
1简述表象的含义及特征。[统考2019年研]
答:(1)表象是指人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或者像图画一样的心理表征。按照信息加工的特点,表象是指对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为概念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
(2)表象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直观性
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它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它在直觉的基础上产生,但又不像直觉,它比较暗淡模糊、不稳定、不完整。例如,一棵树的表象不如树的知觉形象鲜明,它的形状、颜色和大小都不很清楚,而且表象的浮现常常不很完整,我们一会儿想到树干、一会儿想到树枝等。
②概括性
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抽象性。例如,“大象”的表象,可能只是长鼻子、大耳朵、深灰色的毛皮、庞大的身体等主要的外部特征。这些特征代表了“大象”的一般的、概括的形象,而不包含大象的某些个别特征。可见,表象是关于某个事物或某类事物的概括形象。
③可操作性
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谢博德和库珀所做的“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是可以被操纵的。倾斜的角度越大,旋转时操作所需的时间越长。
2什么是观察法?它有何优缺点。[统考2018年研]
答:观察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讲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例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了解其注意的稳定性等。
当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或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时,可以使用观察法。观察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1)优点:
①适用范围较大;
②简便易行;
③观察者可以获得被观察者的第一手资料;
④由于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所得材料比较真实。
(2)缺点:
①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②观察的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不能重复实验;
③得到的结果难以讲行精确的分析;
④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时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出现,需要等待时机;
⑤观察容易“各取所需”,即观察的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3简述句子理解的含义及影响因素。[统考2018年研]
答:(1)句子理解是指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语义的过程。
(2)句子理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①句子的类型:研究发现,句子的类型影响到对句子的理解。实验证明,验证句子的时间依次为,真肯定句<假肯定句<假否定句<真否定句(从肯定到否定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验证)。
②词序:词序是表达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学的变化,因此词序在句子理解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在不同的语言中词序是不完全一样的。如果词的顺序改变为不常见的形式,会影响人对句子的正确理解。
③语境:在语言交际时,语境提供了各种背景的知识,因而能帮助人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语言。不同情境下对句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④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句法分析决定着人们怎样对句子的组成成分进行切分,因此它对句子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理解句子时,需要用到语义知识,不符合语义的句子通常不能理解,例如,“人吃饭”符合语义知识,而“饭吃人”不符合语义知识,因此引起理解上的困难。
4试用维纳(B.Weiner)归因理论分析能力和运气的归因属性。[统考2017年研]
答:维纳的归因理论将归因划分为内外性、稳定性以及可控性三个维度,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1)归因的内外维度影响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稳定性维度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预期,可控性维度影响个体今后努力学习的行为。
(2)个体的能力以及问题的难度为稳定性因素,而环境以及运气属于不稳定因素。
(3)维纳认为个体对原因的解释是影响成功预期的重要因素,而归因对于成功预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稳定性维度来实现的。
能力在相同或类似的任务中是稳定的,同时能力又指向个人内部,而大多数学者认为能力是不可控的,因此在维纳的动机归因模型当中能力是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的。然而,由于人们不能控制运气在每次任务中的好坏,即不稳定,它指向外部,因此运气是不稳定的、外在的、不可控的。
5简述应激状态下“一般适应综合症”的阶段及其表现。[统考2017年研]
答:(1)应激是指个体在某种意外情境下对外部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2)应激状态与个体的面临的情境以及对自身能力的预期有关。当个体意识到自己不能应付当前情景时,就会产生紧张感而处于应激状态。生理上出现心跳、肌肉紧张、血压、呼吸等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帮助个体适应环境刺激,维护机体功能的完整性。
(3)谢利把由应激引起的适应不良称为“一般适应综合症”。这种症状可分为“警觉”“阻抗”和“衰竭”3阶段。
①警觉阶段: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上升,血糖和胃酸增加,有机体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任何一个紧张刺激都会引起躯体内部的生理生化、体内环境平衡、内脏机能的变化,如,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上升,血糖和胃酸增加,即生物有机体自身会动员起来进行适应性防御。
②阻抗阶段:有机体在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之后,就会出现心律、呼吸加快、血压增加、血糖含量增加等变化,以便充分动员体内的潜能应付环境变化刺激的威胁。即有机体提高代谢水平,动员保护机制以抵消持续的情绪紧张。
③衰竭阶段:紧张刺激所致的威胁继续存在或躯体仍然像存在着威胁那样进行反应,抵御就会持续下去,有机体的适应性贮存全部耗尽。这时机体被自身防御作用损害,导致适应性疾病。
6什么是知识的表征?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统考2017年研]
答:(1)知识的表征是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表示形式和组织结构。知识的表征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是指表征所具有的实际信息,形式是表达内容的方式。
(2)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陈述性知识容易被人意识到,而且人能够明确地用词汇或者其他符号将其系统表述出来。例如,中学生可以说出功的计算公式“W=FS”。
(3)陈述性知识以概念、命题、命题网络、表象或图式进行表征。
①概念,代表着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是一种简单的表征形式。比如:“书桌”包括四条桌腿以及一个桌面。
②命题,表示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位,通常由一个关系和一个以上的论题组成,关系限制论题。例如:“小明生病了”,其中“小明”即论题,“生病了”即关系,它限制了我们对于“小明”的其他方面的了解。一个命题可以有两个论题,但只能有一个关系,一个句子可以有多个命题,多个命题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即命题网络,命题和命题网络都是表征的主要形式。
③表象,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与现实世界的情境相类似的心理图像。比如:有人告诉你,客厅的桌子上有杯水,这时你的脑中就会有一张桌子,上面有杯水的画面呈现出来。
④图式,是组织的知识结构。图式是关于某个主题的一个知识单元,它包括了与某一主题的一套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构成了感知、理解外部信息的框架结构。图式表征了特殊事物的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既可以是抽象命题水平的,也可以是知觉性质的。例如,在“鸟”这一图式中,既包含了鸟的象征意义,也包含了鸟的翅膀、羽毛等形体特征。
7简述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的含义,并说明这两种智力的发展趋势。[统考2015年研]
答: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以下是关于两种智力及其发展趋势的介绍:
(1)晶体智力及其发展趋势
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都在发展,只是到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2)流体智力及其发展趋势
流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流体能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以上就是【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学习【考研专业】更多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高顿考研考试频道!
2023年考研备考资料下载> >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