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考研备考启动,准备报考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同学们要提早熟悉专业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关于【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知识点:中国的新闻改革】的内容,供各位考生参考!
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知识点
  一、第一次跨越: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1979-1982)
  于是,在"尊重新闻规律"的旗帜下,中国新闻界全面恢复四、五十年代的老传统:实践界以五十年代的模式办报,学术界重提1956年新闻改革的老课题。这场"拨乱反正"在全国新闻界在以下几方面形成基本共识:
  1、摒弃"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性质说,重新肯定新闻事业是也刊登时事为主的大众传播机构;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是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2、摒弃"假大空",提倡"短快新",尤其是重新确立新闻真实性的权威。在这段时期,对对新闻真实性的讨论占有各种新闻刊物的最大篇幅。
  3、随着党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济工作上来,经济报道逐步成为新闻的主体。
  4、纠正了历史的错案,肯定了"读者需要论"、“社会需要论”是合理性的命题,并由此为立足点,重新确认新闻价值是选择新闻必不可少的标准。
  "新闻规律"究竟有多少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观念:新闻传播也是一门科学,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胡作非为。这才是在此期间的全新观念。
  二、第二次跨越:引进信息概念(从1983年开始)
  信息概念渗透到新闻的方方面面,引起了新闻媒介的巨大变化。
  ①首先是媒介结构发生改变。一大批以提供纯信息尤其经济信息为主的报纸纷纷创办、电台、电视台也纷纷开设以提供经济信息为主的新频道。
  ②其次是媒介内容构成发生变化。纯信息的新闻逐步在各新闻媒介占据重要地位,从而大大开拓了新闻报道面。
  ③再次是新闻报道样式更加丰富多彩。预测性报道、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为特征的深度报道、全方位扫描的立体式报道、纯客观报道等新的报道形式大量出现。再如,会议新闻改革,过去只见会议不见新闻,现在记者则懂得并尽力跳出会议抓新闻;头条新闻改革,不少报纸打出"不拘一格选头条"的口号,把信息量大、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放在突出的版面上。这一切,都使新闻媒介的面目焕然一新。
  三、第三次跨越:重新认定新闻事业性质(1992年以后开始)
  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观点。当党的十四大确认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以后,新闻界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条件的深刻变化,重新审视新闻事业的归属问题。逐步形成一个共识:新闻事业就它生产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来说,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但同时,就它为全社会提供经济活动和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知识和娱乐来说,属于第三产业。这个理论上的突破带来新闻事业发展的新思路,这个新思路可归结为"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完整含义:在保证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耳目喉舌的前提下,以企业管理的方法来经营新闻媒介。1992年以后新闻改革重点不再放在媒介的功能及媒介的传播内容,而是转移至媒介的外围即经营管理上。
  竞争给媒介带来的显著变化:①受众中心地位的认同②调整内部结构,搞活媒介机制③扩充硬件,扩大容量
  四、第四次跨越:从单一走向多元(1996年开始)
  结构调整与转型的基本目标是解决中国传媒业“小、散、滥”的状况,做大做强中国传媒业,具体目标:
  ①适度的市场集中,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十来家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媒体集团,成为中国传媒业的支柱,从而形成一个竞争有序的市场。
  ②从粗放型发展转换为集约化增长,从外延性增长转向内涵性增长,这就是集团化平台上对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③从小儿全媒体走向专业化媒体,从同质化竞争走向差异化竞争
  ③实行分层分类管理
  在结构调整和转型中,传媒业采取了六大措施:
  ①报业集团—报业的集约化经营
  ②频率、频道专业化—广播电视多元化之路
  ③二级电视、三级报纸、四级广播—中国传媒业结构的基本框架
  ④制播分离、编营分离—传媒的产业化之路
  ⑤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从封闭结构走向开放结构
  ⑥二分大众传媒—从单一结构走向多元结构
  以上是关于【2024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知识点:中国的新闻改革】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准备考研的同学们节省备考时间、提高备考效率。如果还想了解关于考研方面的知识,赶紧来高顿考研看看吧,里面包含了大量的考研资料和动态哦~
  点击下方蓝色小卡片,会掉落丰厚的考研备考资料哦~打开下方老师的对话框,零距离触达考研资料库!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