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分布排错1.单项选择题的答案选项分布情况。
l 在历年考研政治真题的单项选择题的答案分布中,有如下几种情况:
l 第一种,完全平均分布。单项选择题的16道题目中,答案选项ABCD各占4个,即4A——4B——4C——4D。
l 第二种,非完全平均分布。单项选择题的16道题目中,可能出现答案选项为3A——4B
——4C——5D或5A——3B——5C——3D等类似的排列。
l 但不管怎样,每年的16道单项选择题中,选项ABCD一定都会在答案中出现。分析正确答案选项分布的作用在于:
l 第一,在做题过程中具有框定选项的作用。
l 第二,做完试卷之后,具有检查反馈的作用。
l2.多项选择题的答案选项分布情况。
l 综合分析2010——2019年的真题可以发现,在17道多项选择题中,答案ABCD选项全选的一般在3~5道。
l 可以发现,2019年的6道和2015年的2道是相对特殊的情况。对多项选择题的答案选项分布进行分析是为了使做题的错误率降到最低。但是切记,这样做是使错误率降到最低的方法,而不是使准确率变得最高的方法。
l 一般来说,以下三种情况ABCD选项全选:第一种情况,和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意义相关的;第二种情况,政治立场类题目;第三种情况,和爱国主义意义相关的。
l 如果你学得很扎实,专业素养很高,那么不需要任何技巧,因为你对每一个选项都十分确定。我们的“解题技巧”,仅仅是针对不确定的题目和选项来说的,千万不要教条主义,教条主义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哦!
关键本质
l 关键词命题或者核心字眼命题是历年考研必考的题型,在单项选择题中一般占8分左右,在多项选择题中占6分左右,多年来都有考查,没有例外。
l (2018年第4题)《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于1867年9月在汉堡出版,其影响力历经150年风雨而不衰,至今对我们分析、理解现实经济问题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理论是
l A. 商品二因素理论
l B. 价值规律理论
l C. 劳动二重性理论
l D. 剩余价值理论怎么办呢?
l 1.解决核心字眼命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字:背,没有比死记硬背更好的办法了。
l 2.我再强调一遍,方法得当的朗读、背诵比做题更重要。什么类型的知识点是核心字眼型呢?
l 1.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l 2.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l 3.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l 4.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决定因素,是它天生的软弱性。
l 5.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是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l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再比如
l 1.国家安全的宗旨:人民安全。
l 2.国家安全的根本:政治安全。
l 3.国家安全的准则:国家利益至上。
l 4.国家安全的依托:国际安全。
l 5.国家安全的基础:经济安全。
l 6.国家安全的保障: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亦如
l 1.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基础,三者共同构成建设法治中国的三根支柱。
l 2.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的指导方针。再比如:
新时代党的建设
l 1.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
l 2.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l 3.党的建设的主线: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l 4.党的建设的统领: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居于首位)。
l 5.党的建设的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宗旨。
l 6.党的建设的着力点: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l 7.党的基础性建设:思想建设。
l 8.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坚定理想信念。
再比如:“四个伟大”
l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 机统一的整体,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l 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前进方向;伟大斗争是手段,激发前进动力;伟大工程是保障, 提供前进保证;伟大事业是主题,开辟前进道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政治立场
每年的考研多选题,都有1——2道对政治立场的考查。对于政治立场类的题目,不需要思考,一眼就知道它是对的,如果判断错误,只能说明政治立场出现问题了。
l 考查方式有两种:
l 第一,正面考查;第二,反面考查。启示意义
l 一般问法如下:
l 1.启示我们(的启示是……)
l 2.的意义是
l 3.表明/说明
l 一般来说,启示意义型题目,只要选项正确,就选————这是让错误率降到最低的方法。逻辑排除
l 这是考研命题中很常见,而且比较难的题目。一般来说,这样的命题在选项的逻辑关系 上是有设置的。
l 如果两个选项构成相反关系或者矛盾关系,则必有一个选项是错误的。
l 另外两个选项则一般都是正确的。选项代入
l 选项代入法是不是一种命题思路,而是一种做题方法,尤其对单选题非常适用。
l 对于单选题来说,一般排除两个相对明显错误的说法之后,还剩两个选项,一时半会儿吃不准哪个“对”,怎么办呢?尝试把两个选项进行带入“验算”,哪个说的通,就选哪个。
政经计算
l 1.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l 2. 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价值量越大;反之亦然。
l 3. 就单个商品生产者来说,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赚钱;等于,则保本;大于,则亏本。
l 4.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l 5.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商品的数量增加,即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总价值量不变;反之亦然。
l 6.单位时间内形成的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没有关系,但单位时间内形成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l 7.m′=m/v。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
l 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l 8.资本的有机构成用公式表示为c∶v(c为不变资本,v为可变资本)。
l 9.成本价格=生产成本=c+v。
l 10.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l =c+v+平均利润。
l 11.平均利润=生产成本×平均利润率
l =(c+v)×平均利润率
l 12.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
l =生产价格+垄断利润。
l 13.利润p在总量上=剩余价值m。
l 14.利润率p′=p/(c+v)=m/(c+v)=m′·v/(c+v)
l 15.年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资本一年周转次数
l 年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资本一年周转次数
l 16.年利润率=利润率×资本一年周转次数
l 年利润=利润×资本一年周转次数
l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l (生产资料)(劳动力)
l 流动资本=可变资本+一次性周转的生产资料价值
l 固定资本=多次周转的生产资料的价值马列经典原话
l 必须掌握的40句马列原话l(一)关于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论述
l 1.马克思: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l 2.列宁: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l 3.恩格斯: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l 4.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l 5.列宁: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质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l(二)关于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的论述
l 6.恩格斯:从辩证的观点看来,运动表现于它的反面,即表现在静止中,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l 7.恩格斯:物质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的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
l 8.列宁:人类的时空观念的可变性没有推翻空间和时间的客观实在性。l(三)关于劳动(实践)的论述
l 9.马克思: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l(四)关于意识的论述
l 10.恩格斯: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l 11.列宁: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l 12.马克思: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是这种产物。
l 13.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l 14.列宁: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本身的主观映象。
l 15.马克思: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l 16.列宁: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l 17.马克思: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l(五)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论述
l 18.马克思: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l 19.毛泽东: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l 20.马克思: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
l 21.马克思: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l 22.恩格斯:在必然的联系失效的地方,科学便完结了。
l 23. 马克思: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
l 24.列宁: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l(六)关于认识和实践的论述
l 25.列宁: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l 26.马克思: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l 27.恩格斯:实验(在有新的阻碍和不熟悉的情况下),是我们和动物所共有的。
l 28.恩格斯: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l 29.恩格斯: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l 30.毛泽东: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l(七)关于唯物史观的论述
l 31.恩格斯:虽然物质生活条件是原始的起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条件起作用,然而是第二性的作用。
l 32.马克思:我把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l 33.马克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l 34.马克思: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l 35.列宁: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l 36.恩格斯: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l 37.马克思: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l 38.马克思: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
l 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l 39.马克思: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l 40.马克思: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破解之道重要著作
l 1.萌芽期: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主要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l 2.开始形成期:土地革命战争前期(1927——1935 年)。主要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l 注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中国革命道路初步探索的三篇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l 3.走向成熟期:遵义会议以后至抗日战争结束(1935——1945年)。主要著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实践论》(1937年)、《矛盾论》(1937年)、《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论持久战》(1938年)、《〈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反对党八股》(1942年)、《论联合政府》(1945年)。
l 注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
l 4.继续发展期: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6——1976年)。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著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主要著作:《论十大关系》(1956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l 注意: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期包括:(1)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2)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1949年——1956年);(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1966年);(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党成立以来的历史总结
1.党成立初期:(1921——1923)
2.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
4.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1937——1945)
5.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三年内战时期(1946——1949)
6.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
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8.“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9.两年“徘徊”时期(1976——1978)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接续发展期(1978——2012十八大前)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党的十八大至今)
毛泽东著作中的各种第一次总结
l 1.192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l 2.1929年6月,毛泽东在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l 3.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l 4.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l 5.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第一次提出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
l 6.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第一次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l 7.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l 8.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l 9.1948年12月30日,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系统、完整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政策。
l 10.1949年3月,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毛泽东著作主要命题点总结
l 11.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l 12.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l 13.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l 14.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l 15.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科学概念。
l 16.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了“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指出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
l 17.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l 18.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l 19.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论述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以及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l 20.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l 21.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即党的领导、党领导的军队和统一战线。
其他人物著作总结
l 1.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和著作总结
l (1)林则徐:翻译《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
l (2)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l (3)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l (4)郑观应:著《盛世危言》,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
l 2.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和著作总结
l (1)严复: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翻译了《天演论》,对中国人是振聋发聩的警世钟。
l (2)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
l 3.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和著作总结
l (1)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 ‘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
l (2)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l (3)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l (4)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l历史条约
l 1.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l 2.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l 3.1844年,美、法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l 4.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和俄、美、法、英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中国和英、法、俄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
l 5.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l 6.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l 7.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中法签订《中法新约》。
l 8.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开始普遍觉醒。
l 9.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l 10.1945年,随着《联合国宪章》正式出台,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l 11.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l 12.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l 13.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书。
l 日本投降后,依据有关国际文件规定,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应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这些文件是
l 1.《日本投降书》
l 2.《波茨坦公告》
l 3.《开罗宣言》
l 英国殖民主义者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有关香港问题的不平等条约有
l 《南京条约》
l 《北京条约》
l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五次重要会议
l 1.八七会议:于1927年8月7日召开的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l 2.古田会议: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史称古田会议),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l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l 4.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为抗日战争的到来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l 5.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为此,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总结
l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大会在讨论实际工作计划时,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l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的两大贡献:(1)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2)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
l 3.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中共三大提出,全体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l 4.中共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中共四大最重要的贡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l 5.中共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陈独秀代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罗易作了题为《中国革命问题和无产阶级的作用》的讲话。
l 6.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近郊召开。中共六大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
l 7.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l 8.中共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判断。
l 9.中共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共九大在北京召开。中共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l 10.中共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共十大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大继续了中共九大的“左”倾错误。
l 11.中共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一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宣告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但没能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
l 12.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
l 13.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共十三大在北京召开。大会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
l 14.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l 15.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召开。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l 16.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共十六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l 17.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共十七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l 18.中共十八大: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9.中共十九大: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大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l 在历年考研政治真题的单项选择题的答案分布中,有如下几种情况:
l 第一种,完全平均分布。单项选择题的16道题目中,答案选项ABCD各占4个,即4A——4B——4C——4D。
l 第二种,非完全平均分布。单项选择题的16道题目中,可能出现答案选项为3A——4B
——4C——5D或5A——3B——5C——3D等类似的排列。
l 但不管怎样,每年的16道单项选择题中,选项ABCD一定都会在答案中出现。分析正确答案选项分布的作用在于:
l 第一,在做题过程中具有框定选项的作用。
l 第二,做完试卷之后,具有检查反馈的作用。
l2.多项选择题的答案选项分布情况。
l 综合分析2010——2019年的真题可以发现,在17道多项选择题中,答案ABCD选项全选的一般在3~5道。
年份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个数 | 6 | 5 | 5 | 5 | 2 |
l 可以发现,2019年的6道和2015年的2道是相对特殊的情况。对多项选择题的答案选项分布进行分析是为了使做题的错误率降到最低。但是切记,这样做是使错误率降到最低的方法,而不是使准确率变得最高的方法。
l 一般来说,以下三种情况ABCD选项全选:第一种情况,和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意义相关的;第二种情况,政治立场类题目;第三种情况,和爱国主义意义相关的。
l 如果你学得很扎实,专业素养很高,那么不需要任何技巧,因为你对每一个选项都十分确定。我们的“解题技巧”,仅仅是针对不确定的题目和选项来说的,千万不要教条主义,教条主义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哦!
关键本质
l 关键词命题或者核心字眼命题是历年考研必考的题型,在单项选择题中一般占8分左右,在多项选择题中占6分左右,多年来都有考查,没有例外。
l (2018年第4题)《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于1867年9月在汉堡出版,其影响力历经150年风雨而不衰,至今对我们分析、理解现实经济问题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理论是
l A. 商品二因素理论
l B. 价值规律理论
l C. 劳动二重性理论
l D. 剩余价值理论怎么办呢?
l 1.解决核心字眼命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字:背,没有比死记硬背更好的办法了。
l 2.我再强调一遍,方法得当的朗读、背诵比做题更重要。什么类型的知识点是核心字眼型呢?
l 1.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l 2.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l 3.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l 4.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决定因素,是它天生的软弱性。
l 5.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是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l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再比如
l 1.国家安全的宗旨:人民安全。
l 2.国家安全的根本:政治安全。
l 3.国家安全的准则:国家利益至上。
l 4.国家安全的依托:国际安全。
l 5.国家安全的基础:经济安全。
l 6.国家安全的保障: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亦如
l 1.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基础,三者共同构成建设法治中国的三根支柱。
l 2.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的指导方针。再比如:
新时代党的建设
l 1.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
l 2.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l 3.党的建设的主线: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l 4.党的建设的统领: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居于首位)。
l 5.党的建设的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宗旨。
l 6.党的建设的着力点: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l 7.党的基础性建设:思想建设。
l 8.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坚定理想信念。
再比如:“四个伟大”
l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 机统一的整体,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l 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前进方向;伟大斗争是手段,激发前进动力;伟大工程是保障, 提供前进保证;伟大事业是主题,开辟前进道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政治立场
每年的考研多选题,都有1——2道对政治立场的考查。对于政治立场类的题目,不需要思考,一眼就知道它是对的,如果判断错误,只能说明政治立场出现问题了。
l 考查方式有两种:
l 第一,正面考查;第二,反面考查。启示意义
l 一般问法如下:
l 1.启示我们(的启示是……)
l 2.的意义是
l 3.表明/说明
l 一般来说,启示意义型题目,只要选项正确,就选————这是让错误率降到最低的方法。逻辑排除
l 这是考研命题中很常见,而且比较难的题目。一般来说,这样的命题在选项的逻辑关系 上是有设置的。
l 如果两个选项构成相反关系或者矛盾关系,则必有一个选项是错误的。
l 另外两个选项则一般都是正确的。选项代入
l 选项代入法是不是一种命题思路,而是一种做题方法,尤其对单选题非常适用。
l 对于单选题来说,一般排除两个相对明显错误的说法之后,还剩两个选项,一时半会儿吃不准哪个“对”,怎么办呢?尝试把两个选项进行带入“验算”,哪个说的通,就选哪个。
政经计算
l 1.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l 2. 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价值量越大;反之亦然。
l 3. 就单个商品生产者来说,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赚钱;等于,则保本;大于,则亏本。
l 4.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l 5.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商品的数量增加,即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总价值量不变;反之亦然。
l 6.单位时间内形成的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没有关系,但单位时间内形成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l 7.m′=m/v。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
l 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l 8.资本的有机构成用公式表示为c∶v(c为不变资本,v为可变资本)。
l 9.成本价格=生产成本=c+v。
l 10.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l =c+v+平均利润。
l 11.平均利润=生产成本×平均利润率
l =(c+v)×平均利润率
l 12.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
l =生产价格+垄断利润。
l 13.利润p在总量上=剩余价值m。
l 14.利润率p′=p/(c+v)=m/(c+v)=m′·v/(c+v)
l 15.年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资本一年周转次数
l 年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资本一年周转次数
l 16.年利润率=利润率×资本一年周转次数
l 年利润=利润×资本一年周转次数
l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l (生产资料)(劳动力)
l 流动资本=可变资本+一次性周转的生产资料价值
l 固定资本=多次周转的生产资料的价值马列经典原话
l 必须掌握的40句马列原话l(一)关于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论述
l 1.马克思: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l 2.列宁: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l 3.恩格斯: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l 4.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l 5.列宁: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质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l(二)关于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的论述
l 6.恩格斯:从辩证的观点看来,运动表现于它的反面,即表现在静止中,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l 7.恩格斯:物质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的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
l 8.列宁:人类的时空观念的可变性没有推翻空间和时间的客观实在性。l(三)关于劳动(实践)的论述
l 9.马克思: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l(四)关于意识的论述
l 10.恩格斯: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l 11.列宁: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l 12.马克思: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是这种产物。
l 13.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l 14.列宁: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本身的主观映象。
l 15.马克思: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l 16.列宁: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l 17.马克思: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l(五)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论述
l 18.马克思: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l 19.毛泽东: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l 20.马克思: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
l 21.马克思: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l 22.恩格斯:在必然的联系失效的地方,科学便完结了。
l 23. 马克思: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
l 24.列宁: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l(六)关于认识和实践的论述
l 25.列宁: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l 26.马克思: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l 27.恩格斯:实验(在有新的阻碍和不熟悉的情况下),是我们和动物所共有的。
l 28.恩格斯: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l 29.恩格斯: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l 30.毛泽东: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l(七)关于唯物史观的论述
l 31.恩格斯:虽然物质生活条件是原始的起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条件起作用,然而是第二性的作用。
l 32.马克思:我把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l 33.马克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l 34.马克思: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l 35.列宁: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l 36.恩格斯: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l 37.马克思: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l 38.马克思: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
l 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l 39.马克思: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l 40.马克思: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破解之道重要著作
l 1.萌芽期: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主要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l 2.开始形成期:土地革命战争前期(1927——1935 年)。主要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l 注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中国革命道路初步探索的三篇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l 3.走向成熟期:遵义会议以后至抗日战争结束(1935——1945年)。主要著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实践论》(1937年)、《矛盾论》(1937年)、《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论持久战》(1938年)、《〈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反对党八股》(1942年)、《论联合政府》(1945年)。
l 注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
l 4.继续发展期: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6——1976年)。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著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主要著作:《论十大关系》(1956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l 注意: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期包括:(1)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2)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1949年——1956年);(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1966年);(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党成立以来的历史总结
1.党成立初期:(1921——1923)
2.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
4.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1937——1945)
5.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三年内战时期(1946——1949)
6.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
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8.“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9.两年“徘徊”时期(1976——1978)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接续发展期(1978——2012十八大前)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党的十八大至今)
毛泽东著作中的各种第一次总结
l 1.192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l 2.1929年6月,毛泽东在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l 3.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l 4.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l 5.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第一次提出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
l 6.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第一次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l 7.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l 8.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l 9.1948年12月30日,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系统、完整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政策。
l 10.1949年3月,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毛泽东著作主要命题点总结
l 11.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l 12.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l 13.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l 14.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l 15.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科学概念。
l 16.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了“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指出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
l 17.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l 18.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l 19.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论述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以及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l 20.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l 21.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即党的领导、党领导的军队和统一战线。
其他人物著作总结
l 1.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和著作总结
l (1)林则徐:翻译《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
l (2)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l (3)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l (4)郑观应:著《盛世危言》,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
l 2.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和著作总结
l (1)严复: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翻译了《天演论》,对中国人是振聋发聩的警世钟。
l (2)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
l 3.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和著作总结
l (1)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 ‘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
l (2)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l (3)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l (4)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l历史条约
l 1.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l 2.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l 3.1844年,美、法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l 4.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和俄、美、法、英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中国和英、法、俄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
l 5.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l 6.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l 7.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中法签订《中法新约》。
l 8.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开始普遍觉醒。
l 9.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l 10.1945年,随着《联合国宪章》正式出台,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l 11.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l 12.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l 13.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书。
l 日本投降后,依据有关国际文件规定,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应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这些文件是
l 1.《日本投降书》
l 2.《波茨坦公告》
l 3.《开罗宣言》
l 英国殖民主义者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有关香港问题的不平等条约有
l 《南京条约》
l 《北京条约》
l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五次重要会议
l 1.八七会议:于1927年8月7日召开的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l 2.古田会议: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史称古田会议),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l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l 4.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为抗日战争的到来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l 5.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为此,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总结
l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大会在讨论实际工作计划时,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l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的两大贡献:(1)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2)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
l 3.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中共三大提出,全体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l 4.中共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中共四大最重要的贡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l 5.中共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陈独秀代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罗易作了题为《中国革命问题和无产阶级的作用》的讲话。
l 6.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近郊召开。中共六大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
l 7.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l 8.中共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判断。
l 9.中共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共九大在北京召开。中共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l 10.中共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共十大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大继续了中共九大的“左”倾错误。
l 11.中共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一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宣告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但没能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
l 12.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
l 13.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共十三大在北京召开。大会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
l 14.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l 15.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召开。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l 16.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共十六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l 17.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共十七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l 18.中共十八大: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9.中共十九大: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大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展开全文
版权声明:本条内容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为一个月。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考研热搜
-
202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专硕分数线与录取情况一览! 高顿教育 2023-07-17 17:25:48
-
2023新疆财经大学会计专硕分数线与录取情况一览! 高顿教育 2023-07-17 17:07:13
-
2023新疆大学会计专硕分数线与录取情况一览! 高顿教育 2023-07-17 16:58:38
-
2023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专硕分数线与录取情况一览! 高顿教育 2023-07-17 16:48:32
-
2023延边大学会计专硕分数线与录取情况一览! 高顿教育 2023-07-17 16:40:49
-
2023赣南师范大学会计专硕分数线与录取情况一览! 高顿教育 2023-07-17 16: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