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审计师知识点:审计抽样的基本程序

来源: 高顿网校 2020-07-06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是中级审计师知识点:审计抽样的基本程序的内容,还没考试备考的同学先跟着老师一起备考吧。
 
中级审计师
中级《审计理论与实务》知识点
第二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程序和样本选取方法
一、审计抽样的基本程序(4个步骤)
(一)确定审计对象总体
(二)确定样本量
(三)选取样本并审核
(四)评价抽样结果形成审计结论
(一)确定审计对象总体
1.总体的相关性和完整性
2.总体中项目的同质性
对于所含项目存在一定差异的总体,应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分层。
3.总体中项目的可辨性
4.总体中项目的充分性
(二)确定样本量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包括:(会判断)
1.总体容量。组成总体的项目个数(也称总体规模)。总体容量越大,抽样所需的样本量越大。
2.总体项目差异。包括误差率(与项目对错有关)和总体标准差(与数值有关)。
与样本量成正向关系,总体项目差异越大,抽取的样本量越大;总体项目差异越小,抽取的样本量越小。
3.审计结论的精确限度
精确限度是指统计抽样所作出的审计结论与总体实际情况之间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与样本量成反向关系。精确限度越低,所需要的样本量越大;反之越小。
4.审计结论的可靠性程度
是指统计抽样所做出的审计结论可予信赖的程度。与样本量成正向关系。
(三)选取样本并审核
样本项目的选取越遵循随机原则,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就越高。
(四)评价抽样结果形成审计结论
1.分析样本误差
如果选取的项目不适合实施审计程序,审计人员通常使用替代审计程序。如果审计人员无法或者没有执行替代审计程序,则应将该项目视为一项误差。
2.推断总体误差(统计、非统计)
3.重估抽样风险
如果推断的总体误差接近或超过可容忍误差,会增加误受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审计人员应当重估抽样风险,如经重估后的抽样风险不能接受,应考虑是否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程序。
在进行内部控制测试时,如果抽样结果表明无法达到审计人员对所测试的内部控制的预期信赖程度,则应考虑增加样本量或调增控制风险的评估水平,修改实质性审查程序。
4.形成审计结论
通过审查样本,从样本特征推断总体特征,从而形成审计结论是审计抽样的最终目的。
二、审计抽样中样本的选取方法
审计抽样可以分随机选样和非随机选样。统计抽样必须使用随机选样。基本方法,包括使用简单随机选样、系统选样和分层选样。
(一)简单随机选样
随机数是由随机生成的从0到9十个数字所组成的数表,每个数字在表中出现的次数是大致相同的,它们出现在表中的顺序是随机的。随机数表也称乱数表。
知识点
1.对总体项目进行编号。编号的目的在于确定总体项目的标志并确定所使用的随机数的位数。
2.选择一个随机起点和一个选号路线。起点和选号路线由审计人员随机决定,但一经选定就不得改变。符合总体项目编号要求的数字,即为选中的号码,一直到选足所需的样本量为止。
(二)系统选样
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法。使用系统选样法时,审计人员首先计算抽样间距,然后从第一个间距中选择一个随机起点,以随机起点作为开端,按照计算的抽样间距等距离地顺序选取样本。计算公式如下:
抽样间距=总体容量÷样本量
在总体随机分布时,选择的样本才具有代表性。
(三)分层选样法
分层选样法是按照一定标准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对各层次或各种类型的项目分别进行随机选样。它并非一种独立的样本选择方法,必须结合简单随机选样法等方法使用。
以上就是【中级审计师知识点:审计抽样的基本程序】的全部解答,想学习更多审计师知识可前往高顿审计师频道。
相关阅读: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审计师 > 中级审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