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暑假,我决定赴美读研究生,选择的是和自己本科相同的专业——会计。
相对而言,在美国的工作求职中,商科一直是优势专业,会计更是不愁找工作。
我一直有刷一些四大招聘要求和条件,学校背景、专业优势、学习成绩、财务证书都是竞争条件之一,所以希望所有人真的不要再荒废自己不多的时间,网上传的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一类的“丧气话”,真的不能随便轻信。
你不明白人家说这话的背景,也不清楚说这话的是什么人,只有充实自己和提升自己,才有底气与别人竞争。
时间过的很快,可能是目标坚定、方向明确,我有了实习经验与实操技能,对这个行业越来越了解,开始着手对未来的布局。
美国的会计学硕士通常为一年左右,以职业训练为主,课程内容兼顾AICPA考试。以我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所修的会计学硕士项目为例,第一学期即安排有高级会计、税务和审计的课程,所讲内容基本覆盖了AICPA的考试内容。
在修满
AICPA考试所需学分之后,就可以注册本州或者其他州的考试了。如果复习安排得当,毕业前就可以通过一到三科目的考试,不需要在毕业后再花一年时间备考,这样一来,在毕业时就很有竞争力了。
从下学期开始,我一边考虑实习,一遍准备AICPA的事,想在财务圈早点“出头”,一个是学历,一个是证书,这是公认的。
那一段时间,白天上课,晚上复习,每天都维持着几点一线的生活,回头想想,自己简直像个神。
半学半考
通过AICPA很有成就
因为刚去美国,语言还不算太熟练,备考过程还是有点曲折,简单说一下我的备考记。
我每次复习前都会先把书过一遍,碰到生词汇做好备注;
接着看视频配合做题;
回头去看书,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反正全部都是围绕着教材来。
FAR因为偏会计基础,所以它的笔记也是最多的,BEC学起来蛮轻松的。AUD,我有些经验和底子,所以一般都是看视频居多,REG应该是内容最多最杂的。
在美国的时候,压力蛮大,每次去社区图书馆或者咖啡馆看书都会提前与服务员打好招呼,说“借用这里的好环境”,其实不断更换学习环境对备考情绪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当时所有科目都有做笔记,不管是老师的讲义还是我自己的错题集,都有整理下来,还是对自己不放心吧,还是针对性地强化比较重要。
留学与考证总有一些自己调节不好的时候,记得一次上一位很严格的老师的课,因为前一晚出去吃饭耽误了学习,等我回去学习完后已经深夜三点,第二天的课我也不敢逃掉,带着黑眼圈上课,最后撑不住还是打了瞌睡,幸运的是老师只是批评了一下...
当时报了培训班,老师给我制定了个性化的备考安排,算是半学半考。
有了系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不少,FAR也在第一次考试中就通过了,接着是AUD、FAR我花了4个月时间。
不落下学业,用自己的汗水换来AUD89分!我觉得自己还是蛮厉害的···.
每天保证三小时的学习时间,等AUD考完,我已经很熟练掌握英语了,对未来的竞争又多了坚定把握。
后面我用两个月考完REG,毕业后一个月考完BEC,从下学期到毕业,一边上课一边备考,看到成绩单的那一刻,真的很有成就感.
手握AICPA,圆了“四大梦”
都说,每个财会生的心里都有一个「四大梦」,毕业季,很多同学选择回国,我决定留下来拼一拼。
要想在美国财会界获得有竞争力的工作,一定要考过AICPA考试,哪怕是只通过了几门,面试官也会对你高看一眼。
曾经有位老师戏称:美国四大一砖头砸下去,一大半是AICPA。
虽然我那是只过了三科,但我还是参加了德勤的社招,经过几轮面试并最终成为了他们的员工,当初来美国的目标都实现了。
人就是不断在逆境中才能成长起来,现在付出的所有努力,日后都会一一兑现的。
24岁的小姐姐,从怀疑自己到肯定自己,从小会计到美国四大正式员工,个中经历不言而喻。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昨天去世的大家林清玄老师的最后一条微博:
一直以来,商科专业都是留学热门申请专业。Arlan学姐身边很多同学留学都是选择了商科,原因其实很简单,美国是世界经济体系发展最进步的国家,在美国就读商科——门槛低、内容广、就业形势好。
不难看出,商科几乎已经囊括了商业经济的大部分内容,那么在这些专业中,又该如何抉择呢?总体来说,最受欢迎的依然是会计和金融两大专业。
北美读商科选择什么学校比较好?商科留学生应该注意什么?商科生毕业面试、求职有哪些技巧?
想必是很多赴美留学生想要知道的,Arlan学姐也特别邀请到对外经贸大学MBA刘老师给大家讲解美国商科留学的注意事项,在一小时的时间内解析美国留学中你最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