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上行速度或将放缓
 
  虽然宏观经济好转带动上市公司业绩恢复有利于市场维持相对强势,但短期市场积累的获利盘过多,加之基金和大小非仓位调整,会造成股指波动增大。前期市场向上运行的斜率过于陡峭,急跌有利于修正投资者过度积极的情绪。考虑到周二深沪两市成交接近4800亿元,创下了历史天量,市场在重新走强前需要时间来消化前期获利筹码。
 
  周二突现的大阴线打乱了市场原有的运行节奏,市场重新修正了向上的斜率。一方面,在深成指冲破8月份高点和上证指数接近8月高点的情况下,权重股正接近成交密集区,盘中钢铁股的启动不利于资金的集中运作,资金分流后容易产生较大震荡;另一方面,中小板指数连续收出9根阳线,与沪深300指数的背离度增大,过多的获利筹码容易在市场出现变化后产生集中抛盘。
 
  减持现象增加
 
  数据显示,从10月开市算起,超过130家上市公司遭到股东减持,套现市值超过200亿元。而截至11月20日,在11月短短的15个交易日中,就有90家公司发布了减持公告,累计减持的股份达10.49亿股,超过整个10月份减持的总数。
 
  首先,年底前银行信贷资金清算压力增大,上半年曲线流入股票市场的信贷资金,有回流银行的需求;其次,近期推动市场的主力军仍主要靠游资和私募,年底前清算的需要也使得其做多的持续性相对有限,这将导致近期偏向做短期交易的游资,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快速撤退;再次,目前二级市场的PE值已接近历史中枢位,同时随着经济不断好转,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与贷款利率差额的回报水平已接近A股2009年市盈率,流动性在选择回报率时,容易在实体经济和股票二级市场中产生摆动,而不是像上半年一样借道进入二级市场。
 
  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大盘站上3300点整数关口后,有保险公司赎回了30亿元左右的股票型基金。虽然目前基金发行家数多达16家之多,但除易方达指数型基金预期募集金额将超过百亿外,其余基金发行的规模并不大,10月份成立的8只基金也仅达到平均每只23.78亿份的规模。我们认为,虽然10月份储蓄资金从银行流入2500多亿元,但大部分是源于国庆黄金周的消费,而并非大量投入到股票市场中来,9、10月份储蓄资金的流向并不具有对市场流动性影响的必要参考意义。因此,大小非减持等压力使得目前市场供求关系并没有特别乐观,而只是保持适度局面。
 
  宏观经济继续向好
 
  *9,由于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GDP处于大幅下滑状态,即使目前宏观经济环比增长趋缓,但在翘尾因素影响下,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GDP的同比数据仍会相对乐观。同时,工业增加值持续处于攀升阶段,而CPI的反弹也将刺激消费数据好转。在通胀预期下,企业存货的增加会加快上游开工率回升,使得经济回暖仍有一定延续性。
 
  第二,近期欧洲经济体再次谈到要将退出机制的时间明确,使得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刺激政策的稳定性再度产生忧虑,但我国在“调结构”并未完成的情况下,如果过早放弃政策刺激,会导致经济不稳定性增加。我们注意到,有关方面在不同场合仍然表示将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因此,在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政策对经济复苏的支持仍可期待,即使因为通胀压力增加使得政策对部分过剩产能、房地产等行业出现微调,但经济复苏的惯性仍会持续到明年二季度。
 
  总体看,在全流通背景下,大小非对市场的影响正在加大;同时,A股市场目前的估值与实体经济的回报率相比并不具明显吸引力,这将使得市场的供给状况相对6、7月份偏紧,而仅靠宏观经济的拉动会使股指上行斜率减缓。
 
  风格转换在下跌震荡中进行
 
  本周二沪深股市出现幅度较大调整。我们认为,近期大盘累积涨幅较大,有获利回吐、震荡整理的要求,出现回调走势是为了修正上涨斜率过陡的态势,并缩短投资风格转换的时间。
 
  周二大盘下跌的主要原因有六点:一是前期题材股炒作风盛行,从甲流到低碳,从期货概念到环保,从大消费到创业板,从重组到ST,各种概念、题材满天飞,但很多最终没能兑现。根据历史经验,在每年年报披露之前,低价股、中小板等往往成为短期热点炒作对象,但由于私募、游资资金性质属于“短、平、快”,非常容易引起市场波动。此外,近期活跃异常的题材股大都业绩平平,估值明显偏高,价值回归成为必然。
 
  二是年底前控制流动性的举措有所增加,如央行近期频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
 
  三是资金结算压力增加。上周300多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仓位再次回落到80%以下。一方面接近年底,资金结算压力增加,基金需要提前应对赎回压力以及腾出部分现金布局来年;另一方面,基金持仓变化对市场投资者心理影响较大。
 
  四是据Wind数据统计,11月初至今,沪深两市A股的大宗交易专区共计完成大宗交易195笔,成交约53.93亿元,大大超过大小非解禁高峰期(10月份)总成交额,并创下最近4个月以来大宗交易的新纪录。二级市场投资者短期可能顶不住大股东减持股份的重压。
 
  五是市场相反理论再次生效。近期投资者大都看多后市,而且纷纷认为会有跨年度行情,几乎无人再言大盘会下跌。
 
  六是从近期各项技术指标分析,短线技术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超买现象,而且已经钝化了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进行修正,所以出现震荡下跌也就在所难免。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在B股指数、深成指已创出年内新高的情况下,虽然市场短期很难出现单边上涨走势,但持续大跌的可能性较小,出现震荡回调是比较正常的走势。周二的下跌也不表明今年的行情将就此戛然而止,沪综指创出年内新高仍是大势所趋。
 
  值得注意的是,在指数冲击年内新高的过程中,大盘股可能充当领头羊角色。从近期市场风格特征看,小盘股指数对大盘股指数的超额收益达到2004年以来的新高,小盘股出现调整并不令人意外;而对于蓝筹股来说,尽管其走势仍然偏弱,但上升趋势保持完好,显示出稳健的慢牛特征。从估值角度看,由于银行、地产等蓝筹股估值大都在10多倍市盈率水平,处于价值洼地,从而全面降低了市场平均估值水平。
 
  从周二大盘放量下跌情况看,两市合计超过4500亿元的成交水平是年内天量,短期内想超越比较困难。天量之后是否有天价,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从长期看,慢涨急跌也是牛市最显著的特征,支持大盘走强的基本面因素并未发生改变,短期调整并不会破坏中期向上格局。
 
  *5利空是缺乏调整
 
  申银万国研究所 桂浩明
 
  本周二沪深股市出现深幅调整,其中沪综指跌幅达到3.45%,创出9月份以来*5单日下跌。笔者认为,本次股市下跌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市场近期持续上涨而缺乏调整。
 
  “非系统性”下跌
 
  股市一跌,人们就习惯于到处打听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利空出现。有人在读报时发现,最近基金有降低仓位的动向,而据分析其这次卖股票是被动的,因为有某家大保险公司要求赎回基金。这就使人想起,在8月初的时候也有传闻社保基金在赎回基金,后来股市出现了超过700点的暴跌。当然,股市如此大的下跌,还与人们对当时货币政策将出现“动态微调”的预期有关,是多种因素叠加导致了当时行情的回落。
 
  不过,最近倒是没有什么政策面利空出现,银监会日前还澄清没有限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也没有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年内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13%。所以,应该说政策面是平静的,而在临近年底的时候,一些大型机构调整一下仓位,也只能说是一种企业行为,至少不能表明他们看空后市。而且,现在基金发行状况也还可以,同样有一些大型投资机构在申购基金。所以,说基金迫于保险公司赎回压力而卖出股票,从而导致大盘下跌,这是不准确的,没有足够说服力。
 
  但是,股市又的确跌了,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波下跌呢?在笔者看来,如果说一定要讲出现了什么利空,那么*5的利空不是别的,而是股市在近期向上运行过程中缺乏必要调整。本周二股市出现大幅度下跌,如果进行结构分析的话,会发现跌幅大的板块同时也是近期涨幅大的。譬如说创业板,最近一段时间不断向上攀升,根据申万研究所编制的创业板指数,它在本周二的跌幅为7.08%。还有像中小板,最近一段时间走势很强劲,已经逼近历史*6点了,而在本周二它的跌幅也有4.93%。另外B股也是近期市场中的一个亮点,本周二沪市B股下跌了7.34%,深市B股下跌了3.85%。
 
  显然,涨得多的品种成为这次股市下跌的主力。这说明什么?说明在这些股票上积累了太多获利盘,一旦有了调整要求,获利盘就会释放出超出想象的做空能量。这应该说是一种市场结构上的问题,而如果是出现系统性风险,那么应该是各品种同步下跌。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发现本周二股市的下跌,并不是什么突发利空袭击的结果(事实上在收市后人们也没有发现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利空),而是多种因素触发,主要又是获利盘过度堆积的产物。
 
  回落利于行情延续
 
  那么,为什么获利盘会过度堆积呢?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大盘缺乏应有的回调。从盘面上可以看出,自9月份以来,股市呈现锯齿型上涨格局,通常是上涨了两到三个交易周后,会出现一次回调,其幅度一般是涨幅的一半左右。显然,这种调整,对于行情持续走高是有好处的,因为有利于消化获利盘,夯实基础。
 
  到了11月中旬,从时间上来看似乎又需要进行调整了,而且就股市走势来看,也呈现出了较多调整信号,譬如大盘上行乏力,每每靠尾市发力才能够收出阳线等。如果说在这个时候,股市能够及时进行调整,那么无疑能将锯齿形走势进一步延伸下去,也有助于后市更为稳健地上行。但是,这次两市大盘却没有出现回落,而是以一种平台整理来代替,结果是股指横盘了几天又开始上涨。无疑,此时市场虽然做多力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