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级会计考试已经可以开始备考了,小伙伴们的进度如何呀?高顿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初级会计实务》会计核算原则有哪些原则?关于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上的要求是什么?的详细讲解,抓紧时间来看看吧!
会计核算原则有哪些原则

会计核算原则有哪些原则?

会计核算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要求。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核算必须遵循以下3方面共13个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关于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要求,包括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
2、关于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上的要求,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实际成本计价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3、关于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上的要求: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

会计核算原则关于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上的要求是什么?

会计核算原则是企业在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利润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又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经济业务发生的权利和义务的归属期为标准,而不是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标准,也就是说,凡是当期已经取得的财产权利,均计入当期收入,无论是否收到款项;凡是当期已经发生的代价,均计入当期费用,无论是否已经支付款项。
例如,在买卖合同成立以后,卖方在依照合同约定履行了履约义务,买方在取得对该产品的控制权时,就应当确认当期收入,无论何时收到款项。又如,对于获得贷款的企业来说,每个月都应将负担的利息费用计入当月的财务费用,无论何时实际支付利息。

2.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主要是指费用的配比原则,一般是在收入确定的情况下,将与该收入有关的费用寻找出来,进行配比,以计算当期损益。
能够与收入进行配比的费用,一般与相关的收入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或者虽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存在期间关系,即发生在同一期间的收入和费用。
配比原则是由权责发生制延伸出来的一个原则,权责发生制的目的是要严格区分不同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以使相关的收入与相关的费用进行配比。
配比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因果关系配比,比如卖手机的收入不能与卖电脑的成本进行匹配,必须是卖手机的收入与卖手机的成本进行配比,才能计算出卖手机的利润;二是期间配比,有些费用的发生与某一具体收入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但与收入所在的期间存在关系,如发生的广告费用、办公费用等,需要与发生在同一会计期间的收入进行配比。

3.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企业支出一般是指货币性支出,其结果要么形成资产,要么形成费用。形成资产的称为资本性支出,形成费用的称为收益性支出。
从经济学观点看,凡是能够形成未来利润的支出,都应被看成是资本性支出(投资)。在会计上则被称为资产。
因而一项支出究竟是收益性支出还是资本性支出,取决于支出带来的受益期限的长短和目的。如果受益期只是支出的当期,则是收益性支出,会计将其计入费用,一次性从当期收入中进行弥补。如果受益期超过一个会计期间,叫资本性支出,会计将其计入成本,形成一项资产,该资产的成本在其受益期间进行分配。
例如,企业购买一台电脑和五包打印纸,会计首先判断电脑的使用时间一般超过3年,属于资本性支出,计入企业的固定资产,其购买成本将在3年中进行分摊;打印纸属于耗材,属于即用即耗型,在购买时就一次性计入当期的费用。
以上就是关于【会计核算原则有哪些原则?关于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上的要求是什么?】的全部内容, 想要了解更多 初级会计相关资讯的同学, 欢迎直接前往 高顿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官网了解更多信息!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