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早就打算发帖分享自己初级会计的备考经验,拖拖拉拉终于下定决心好好写一写了,可能语无伦次,以下都是我的个人心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_^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吧,我是今年5月参加初会考试的,7月份出成绩,经济法81分,会计74分,顺利通过。那时我才大三,现在大四了,考完初会就备考CPA税法了,9月份考完税法休息了几天就加入了找工作大军,如今已经顺利签约。
  作为武汉的一所普通二本学校出来的学生,我实在不起眼,更要命的是,我的学校为工科背景,机械专业那是十分强大,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我是没沾到什么光的。大一的时候*9次考会计从业资格证,没有通过。大二又考了一遍,两门都是八十分。我不是非常聪明的人,但是我绝对是对自己狠得下心来的人。考证不能通过本身是一个态度问题,所以后来即使身兼数职,还是要以专业为重,一心一意。
  进入正题吧,之所以介绍会计从业考试,是因为大二才拿到从业证导致我大三才开始考初会和注会,那时还比较傻,以为没有从业证就不能考职称,其实从业证没那么重要,不过它是一个基础在那里,对夯实理论很有帮助。我大二再次备考从业那会儿,班里有少数人报了初会,结果报名的时候轰轰烈烈,考试的人聊聊无几。上十个人报名,个位数去考试,两个人勉强通过。后来我大三了,在学校搞学生工作,看到高我一届的哥哥姐姐们就业难(那会儿08、09年,金融危机深入,就业、考研形势都很严峻),就下定决心要考CPA,去事务所,问题是CPA考试一年一考,我还有大半年无所事事,就报了初会。这个报名真的很值,不过这是后话。09年10月份我在财政局报了名,就忙别的事去了。一直到10年1月,寒假到了。我在回家之前买了两本教材,外加两本辅导书,4本书21元(学校周边的盗版),就坐上火车回家了。回家之后也没怎么看书,我是凡事先定计划,再执行的人。有的人可能看不惯我的做法,但是我觉得磨刀不误砍柴功,要做就做好,所以知道2月13号,我翻开了课本。
  我先看的是会计实物这本书。因为会计专业性强,不像经济法可以速成+死记硬背。会计实务开头简单,但要坚持下来并不容易,因为资产做为*9章非常的长,虽然内容简单,但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我的计划在这里起到了重要作用。规定3天搞定资产,后来发现资产博大精深索性我的计划具有弹性,我把时间扩大为五天。资产减值部分不是很清楚就去听基础班,老师讲课声音洪亮,讲解十分透彻,即使讲例题我都会把题目听写下来然后自己琢磨,再听老师分析。反正别人的会计实务我是不知道讲得怎么样,不过我的会计基础很一般,所以课件就一直听下去了。我的二月份就在执行计划加过年的喜悦中过去了。
  3月初,我回到武汉,着手准备计算机二级考试。这样我的会计就不得不暂时放下了。我记得当时会计实务这本书还没完全看完,后面还有几章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基础内容什么的,都是我的弱项,我就用复习计算机之余的零散时间啃这些硬骨头。同时我还用活页纸做了上十页的总结,就是很容易考,但自己又容易忘掉的,比如净现值、材料成本差异、毛利率什么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一目了然,把书上大段的文字消化成自己的,效果挺不错的。3月27号,我考完计算机,有把握自己能过了,就又恢复到正常的备考复习中来了。
  4月份非常关键。在3月底的时候,我大概把会计实务看完了,这是*9遍看书,用掉我背靠接近一半的时间,同时我把经济法这本书开了个头,看到第二章的样子。在4月1号我就意识到时间不够了,幸亏4月份有个清明节,我用3天假期做了很多事,经济法估计看了大几章,会计实务也进入到做题阶段。在这里做个总结:
  1.考试之前制定计划很重要。详细而有弹性的计划可以让你在自己的学习轨道顺利前进,排除突发事件的干扰,避免无所事事和事情过多挤占背靠时间;
  2.*9遍看书要看仔细。千万不要吝惜*9遍看书的时间,我所有的考试*9遍看书的时间几乎占到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时间,知识点先要全,再求精就细;
  3.跟对老师很重要。熟悉网校的学员们会发现我用的辅导书和跟的老师不是一个网校的,没错,但是那是最适合我的组合,所以效果很好。
  清明节过完了之后,不管上什么课,我都只做一件事,做会计实务的习题。那阵我可以说是学疯了,反正上课做题(排除上课老师的干扰),晚上自己看书听课件,走路也听。这样到4月20号,我完全不去上课了。早上8点到考研教室自习,晚上9点回寝室休息。这段时间真的很累,拼了命的学,还要面对不去上课老师点名的压力,学校的比赛推掉了,对考试难度没有底(还没开始做真题),不过,我总算在四月底做完了两本习题,经济法用的时间少一些,所以大概做了四分之三,有选择性做的。
  5月份是冲刺的时段。5月初,我就买了六套模拟试题,经济法实务一共十二套。但是时间只有14天,我是不是要一天做一套题呢?当然不是。模拟试题总体上水水平大大超过考试的难度,一般一本习题有两个命题老师,命题思路不同,难度也就很不同。比如今年我做的经济法,最后3套题就不是很常规,当然,并不是说出的不好,因为考试有时也会出一些怪题,基本功扎实的同学还是可以及格的。
  我做模拟试题的方法是不看课本,自己做,遇到不会的想想再做,刚开始做的两套题是计算了时间的,后来发现我在熟练度上没有任何问题,就用零碎的时间做主观题,集中时间做客观题。拿经济法来说,考试中客观题比重占一大半,我做的那几套题基本是在单选、多选阶段就解决战斗--达到60分,所以后面的题问题就不大了。会计实务难度大一些,还要写分录,有时我就把自己不是很明白的地方写一下,很清楚的就不写了,之后反复研究答案,加深印象。
  在这里要提醒各位同学,做模拟试题非常有必要。宁可不吃饭,钱也要省下来买这两套题做一下。当然,做题不是目的,在做完题之后一定要研究答案,和教材对照,这就是一个扫盲的过程,你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是最有价值的,所以要研究加深印象。
  考前两天,我停止做题,复习试卷上的易考易错点。这时我的模拟试题并没有做完,但是我知道自己不需要再通过这种方是增强信心了,我之前做的题都有很不错的分数,所以经济法空了两套题。
  5月15日,考试。
  7月16日,查得成绩,顺利通过。
  这个分享是我一直的一个心愿,因为从大家网上汲取了很多思考的精华,希望我的经验对你也有所帮助。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