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提示】会计要素价值总在不停变化,核算时到底以什么价值作为核算依据?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一)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历史成本计量方法下资产负债的确认原则:
 
  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提示1】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资产和负债都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方法

        【提示2】应用历史成本计价的优缺点
 
  优点:历史成本是资产和负债的原始交易价格,数据容易取得,具有可靠性。
 
  缺点: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现实情况。在物价变动明显和资产发生减值时,其可比性、相关性下降。
 
  (二)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时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提示】多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举例】仓库中有一批用来生产服装的布料,预计全部加工生产出的服装售价为10万元,进一步加工所需的人工辅料和销售费用等支出为3万元,则此批布料的可变现净值为10万元-3万元=7万元。
 
  【提示】此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存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使存货符合资产的定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中对存货确认的标准,一是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同时,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进行期末存货的计量符合谨慎性原则。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下跌至成本以下时,表明该存货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因而应将这部分损失从资产价值中扣除,计入当期损益。否则,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如果仍然以历史成本计量,就会出现虚夸资产的现象。
 
  (四)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提示】财务管理分析过程中常用到现值的概念,因为未来的1元钱和现在的1元钱价值不同。
 
  常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价值的确定。
 
  (五)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提示1】据不完全统计,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目前已颁布的38个具体准则中至少有17个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企业影响较大的事项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等。
 
  【提示2】新会计准则之所以对这些交易或事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主要是出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一些交易事项中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克服了因采用成本计价模式而对企业资产价值的低估的缺陷,从而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及经营业绩。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产权秩序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它代表了会计计量体系变革的总体趋势。但此种方法的确定是可操作性差。
 
  总结: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例题。单选题】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 )。
 
  A.现值
 
  B.重置成本
 
  C.历史成本
 
  D.公允价值
 
  『正确答案」C
 
  【例题。单选题】( )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公允价值
 
  D.现值
 
  『正确答案」B



关注会计从业微信,咨询考试报名时间、免费获取考试题库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高清课程免费题库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

  免费题库:2014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统一题库
  报考指南:2014年会计从业报名时间汇总
  考前冲刺:会计从业新政策解读课程+预测押题
  高清网课:会计从业考试网络课程试听入口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