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国会计记账法的百年拉锯战

来源: 高顿网校 2013-07-09
  ★复式簿记在被信贷业采用时,记账符号“debit/credit”是“人欠/欠人”的含义。该行业本来是在“人欠”和“欠人”中赚取“利差”的。
  后来扩展到工商各行业后,记账符号的原意不再适用,变成“好用而不好解说”。
  ★1907年,两位留日的学生谢霖和孟森首次以“借/贷”将其引入中国,但在近代中国“借/贷”实际上是同义词。“告借无门”和“告贷无门”说的都是借不到钱;“银行借款”和“银行贷款”毫无区别,同义词当反义词来用,这是全世界会计的通病。历史的阴差阳错,使中国学人百年来不断探讨,提出各种替代方案,展开无休止的“拉锯战”。
  ★上世纪60年代初,在《鞍钢宪法》的背景下,因“借/贷”不知所云,改革呼声再起。主管财贸工作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要求商业部认真研究,在时任商业部部长姚依林领导下,商业部对各种记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原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张以宽等专业人员设计了“增减记账法”,以“增/减”作为记账符号,在商业系统试行。由于增减的思想通俗易懂,工业、交通等各业也同时推行开来,如大庆油田也采用了。
  ★1966年“增减记账法”正式全面推广。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职业规划 > 会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