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会计论坛的记帐方法之争1

来源: 高顿网校 2014-01-03
  20世纪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巨变的百年,也是我国会计发生巨变的百年。尽管会计在我国的出现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可是直到20世纪前夜,我国还未曾有过会计着作问世,致使我国源远流长的一些会计方法(如四柱清册、龙门帐、跛形帐、四脚帐等),只能停留在师徒间的口传心授,既乏交流,更难以提高,从而形成“店自为法,人自为政”(王建忠,1988)的局面。直到20世纪初,一部传播意大利复式簿记的着作,开了引进外国记帐方法的先河。上世纪20年代前后,我国才有会计刊物的出版,为讨论会计问题提供了园地。从此,会计学术开始受到重视,吸引了无数会计界人士参加到写作或讨论的行列中来。
  回顾上世纪我国众多会计问题的争议中、持续时间之长,参与人数和发表论着之多,乃至辩论之热烈,似乎没有哪个问题能超过记帐方法之争。尤其是我国自创记帐方法之多和多种记帐方法并存局面维持时间之长,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未曾出现过的现象。今天,尽管记帐方法之争在我国已成往事,出于保存会计史资料的考虑,我们试图将这段难以忘怀的历史简要地记录下来。但是,由于受占有资料的限制和作者水平的限制,遗漏与错误之处,还请读者给予补充和纠正。
  *9部会计着作的问世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中国的*9部会计着作竟出自清末的一位职业外交官之手。“蔡锡勇的《连环帐谱》,为中国之有会计学术着作,破了天荒!”(杨时展,《中华会计思想宝库》总序)作者蔡锡勇(1850-1897),福建龙岩人,同治六年毕业于广州同文馆,擅长英语,曾任驻美公使馆翻译官,回国后留广州实习馆任教员。以后,蔡锡勇被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张之洞任命为洋务局委员,以及以道员衔受命筹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织布局等新兴实业。蔡氏以其坚实的外文根底,一直与洋人打交道,接触西洋文化的机会颇多,特别是对当时在西方已普遍推行的借贷复式记帐法极为推崇,由是萌发向国人介绍与推广这种先进记帐方法的念头。从钻研到执笔,数经寒暑,终于写成《连环帐谱》一书。但在生时未能将其付梓,后经其子蔡璋赴日本考察,对全书加以校订,《连环帐谱》才得以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湖北官书局出版发行。
  《连环帐谱》一书,既以意大利首创的借贷记帐原理为蓝本,又力求“参以中土要理”。因此,该书将帐户借方译为“该收”,将贷方译为“存付”。其记帐要领是:“凡货物出入经我手者,必有来历去处,我该收即彼存付,彼该收即我存付”,从而构成收付、存该的连环,收付之结果与存该之结果也必相连环,故称“连环帐”。书中举有实例,运用中式簿记的传统帐簿格式及书写方式形成“帐谱”,因而命名《连环帐谱》。由于受当时保守思想和社会环境的限制,此书出版后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1907年,我留日学者谢霖和孟森在东京出版《银行簿记学》一书,这是我国继《连环帐谱》后的第二部会计着作。这本书结合银行业务,将借贷记帐法原原本本地引进中国,并且采用西式帐簿和横写的方式,运用阿拉伯数字记帐,使中国人初次见识了西式簿记的真面目。
  以上两书自出版到上世纪末已有90多年,后学者已经很难见到原着。为使这些“海内只存孤本”的瑰宝不致湮没,1997年谢世的着名会计学家杨时展,在他最后的岁月里,终将这两部20世纪初的出版物,连同会计界前辈杨汝梅(众先)1926年在美国所写的博士论文《无形资产论》共三书汇编成《中华会计思想宝库》*9辑,并为《宝库》撰写了总序言,在中国财经出版社按原书版面影印重新出版。此举对保存中国会计史籍,弘扬中华会计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高顿网校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职业规划 > 会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