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之路:公允价值评估

来源: 高顿网校 2014-10-23
  我们高顿网校小编每天更新会计指南的文章,比如这篇10月23号*7发布的——实践之路:公允价值评估
  作为资产评估行业的新业务之一,公允价值评估今年赶上了“*4的时代”。
  7月1日起,《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这一准则的实施为公允价值评估业务带来了一大“利好”。
  事实上,资产评估机构早就在公允价值评估的实践之路上开始了专业的探索。中通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健兴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用高素质人才推开专业之门
  “高素质人才是资产评估业务拓展的主力。对于公允价值评估业务的开展,同样如此。”中通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公勤的一句话,点出了公允价值评估业务的开拓主线: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提升业务质量,开拓新兴市场。
  打磨“德才兼备”的评估人
  的确,公允价值评估是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评估业务领域,也是未来评估行业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正缘于此,打磨兼具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评估人才,成为了中通诚“当仁不让”的工作重心。
  “我们采用了以德为先、整体提升、重点培养的‘三驾马车’式培养策略,着力培养评估人员在公允价值评估方面的专业水平。”刘公勤告诉记者,中通诚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从事评估业务的重要保障。
  公允价值评估特别强调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只有客观独立才能保证专业意见的合理公允。为此,针对公允价值评估业务的特点,中通诚进一步强化了对评估师的独立性要求,监督评估师秉持职业操守,保持客观、独立,严格按照评估准则以及会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必要的评估程序,获取合理的评估依据,采用恰当的评估方法,做出科学的评估判断。
  “这是我们考核人才的*9标准。”刘公勤说。
  职业品德是根基,专业能力是保障。评估机构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专业服务,关键就在于具备公允价值评估的专业胜任能力。“公允价值评估不仅要符合评估准则及规范的要求,还必须遵从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的要求。”中通诚首席评估师潘宇说。
  为此,在安排项目工作团队时,中通诚强化了对评估项目负责人的胜任力要求,设置了相关专业胜任力的内部评价。“要求具有较深厚财务会计专业知识且通过专业胜任力评价的项目经理,才能担任公允价值评估项目的负责人。从源头上保证业务质量,控制业务风险。”潘宇分析说。
  “公司内部还成立了公允价值评估专业小组,采用组织自学、研讨交流等方式,保证了专业知识和执业经验的互通共享,提升了团队整体的执业水平。”潘宇介绍,中通诚鼓励执业人员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借助会计专业考试的手段,促进执业人员深入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CPV和CPA,已经是我们公司的‘黄金双证’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允价值评估中,金融衍生品的评估技术更为复杂,专业性更强。“这将会是未来公允价值评估的一个重点领域。我们已进行了相应的人才储备,吸纳具有金融工程、金融数学、保险精算等知识技术背景的专业人才加入,以增强相关专业能力。”潘宇说。
  此外,中通诚还在大力提升整体执业水平的基础上,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将具有较大专业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的人才列为重点培养对象,根据其专业背景及能力,确定发展方向,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采用内训外培等渠道,从薪酬、晋升等角度施加有效的激励措施,帮助、支持和引导其成长成才。
  高端人才源于尖端技术
  “对于公允价值评估这样专业性强的新型业务,技术攻关必须跟得上、走在前。”中通诚副总裁、研发中心总监张树帆认为。
  目前,中通诚内部的研发中心已经将公允价值评估技术研究当作重要的工作内容,及时跟踪会计准则与实务动态,对涉及公允价值评估的内容进行深入地研究总结,努力为解决各类实务操作问题提供a1实践方案。
  例如,对限售股、股票期权、合同权益类无形资产、或有对价等有关评估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再如,对有大量可比成交案例的评估对象的公允价值评估,“我们尝试优化市场法评估技术方法,将通常采用的小样本比选方式改变为大样本统计方式,优选先进算法,在统一技术思路、规范分析判断、优化计算过程的同时,有效地提高评估结果准确度并降低判断误差。”张树帆告诉记者,改进后的市场法评估技术方法,运用于投资性房地产、二手船舶的公允价值评估业务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突出的技术研究能力和高端的评估人才素养,使中通诚在业内的业务水平名列前茅。“我们还有幸参与了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组织的《金融衍生品价值评估》这一重要研究课题。”张树帆说,中通诚将利用这一宝贵契机,进一步强化在金融衍生品估值领域的专业能力和优势,为客户提供更高端、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
  “金字塔”加“扁平化”严控业务质量
  “业务质量是评估机构的生命线。在公允价值评估业务项目中,我们采用了‘金字塔’加‘扁平化’的灵活操作模式,实现严密而高效的业务质量控制,确保最终评估结果的公允合理。”中通诚副总裁、技术总监袁煌告诉记者,这是针对公允价值评估的特点、适应公允价值评估业务的质量要求,中通诚进一步调整优化质量控制体系的成果。
  所谓“金字塔”,就是建立严密的层级式质量控制架构。从项目组内部复核,到项目跟踪人复核,再到质量控制部审核,最后由首席评估师审定。所谓“扁平化”,是指指导与审核并重。在项目组之外,平行建立由资深专业人员组成的技术团队,负责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这种模式既保证了质量审核的严密性,又保障了公允价值评估的专业性,让我们受益匪浅。”袁煌说。
  专业精湛方能“俘获”高端业务
  “做好公允价值评估,只有一个诀窍,就是专业精湛。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北京天健兴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建民一语中的。
  事实上,天健兴业正是凭着精湛的专业水平,赢得了客户认可,承接了多项公允价值评估业务,如对价分摊等。不过,这在他看来,只是一个开始。
  精益求精是执业之道
  “我们早就承接过公允价值评估业务。虽然目前这类业务在公司业务中的份额不大,但其综合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将来一定会是重要领域。为此,我们花了大力气在持续研究和提升专业水平上。”孙建民说,在1996年新会计准则发布后,天健兴业就陆续接到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评估业务。
  而天健兴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也在业内有口皆碑。它曾参加了多项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组织的专业技术方面的课题攻关,比如碳资产评估课题、金融企业评估等。
  即使对于素来重视研发创新能力的天健兴业来说,公允价值评估的研究也是难题。
  “公允价值评估业务涉及到资产评估的方方面面,综合性太强,意味着参数以及相关信息的选取既需要广泛参考相关资产的数据,又需要细致分类、分头评估。”北京天健兴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首席评估师崔劲告诉记者,这往往涉及到各种类型的资产和负债。
  公允价值评估的难度激发了天健研发创新的浓厚兴趣。
  “公司内部专职的研发部门对该类业务专门立项研究,还常常与相关案例的项目经理积极沟通、共同进行业务创新。”北京天健兴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立红回忆说,每个案例结束后,公司都要求项目经理深度总结案例的特点和业务情况,深入挖掘评估难点和实践经验,寻找更科学、合理、专业的评估程序和方法,以便应用于之后的业务实践之中。
  “精益求精,才能把专业做精。精湛的专业水平才是客户最需要的稀缺资源。”孙建民笑称。
  诚信认真是执业之魂
  除了执着于提升专业水准,天健兴业历来把诚信认真作为执业的*9原则。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守信是做事的基本原则。”孙建民的话代表了天健兴业的执业风格。
  自1991年*9单业务开始,天健兴业就奉行着“服务、勤勉、协作、卓越”的执业宗旨,恪守着“独立、客观、公平、公正”的执业准则,并把这种传统从点点滴滴的细节处传递到天健人的执业风格之中。
  比如天健对业务质量近乎严苛的要求。一项业务起码要经过3道审核关口,包括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和公司审核部,在审核过程中,不少细节被反复研究,比如同类产品市场价格的修正、折现率的合理性、参考资料的公允性等,不一而足。
  “等待审核是个很折磨人的过程。”杨立红笑称。
  凡事只怕“认真”二字。这在天健兴业的质量监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让天健人养成了勤勉合作、追求卓越的习惯。
  铸就精英是执业之基
  再卓越的理念、再精湛的专业,都需要落实到执业人员的工作和素质上,尤其是资产评估这种高端的专业服务业。
  培养人才也就成了资产评估公司的必备。天健兴业也不例外。
  “公司的人才培养,一向定位于专业精英,尤其擅长在实战中锻炼天健人的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北京天健兴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兴旺告诉记者,天健兴业力求把每一位执业人员都培养成专业精英、打造成创新型人才。
  为此,天健兴业经常不定期在公司内部开展各种业务培训。每个部门内部也会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沟通各种评估业务中的技术方法和技巧。中评协组织的业务培训班,天健兴业更是不肯落下。“这样好的培训不参加,是我们的损失。”崔劲告诉记者,公允价值评估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每项评估培训中,因为其本身就涵盖了几乎所有评估业务。对于评估中的难点,公司会及时总结和研究,形成明确的操作思路后发放给执业人员,并要求有实战经验的专业人才具体讲解。
  “公允价值的评估要求很高,需要评估人员具备深厚的评估知识、全面的会计知识和高水平的沟通技巧。”北京天健兴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军说,今后天健兴业还会综合相关知识开设专题培训班,更好地提升天健人的专业素养。
  专业和诚信,既是天健兴业铸就精英的法宝,也是天健人的职业风格和道德风范。这种“双动力驱动”模式无疑会长期助跑天健兴业的评估之路。
  交易定价的新角度
  从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资产评估机构就开始陆续为一些上市公司以及大型企业提供公允价值评估服务。事实上,公允价值的评估结果不仅能为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帮助大,还为公司的交易定价提供了新的思路,有的公司甚至于把评估结果作为激励投资团队的重要参考。
  比如,A公司拟收购M公司100%股权。股权收购将分两阶段进行:在*9阶段,收购51%股权并取得控制权;在第二阶段,也就是一年之后,收购剩余49%股权。
  两阶段交易定价基础一致,均按市盈率倍数法计算交易价。但第二阶段支付价款将视前一年盈利实现情况调整基础市盈率倍数。
  也就是说,在100%股权收购的整体交易框架下,交易价格实际并不固定,而是根据被购买方在购买日之后的实际盈利情况进行调整,形成或有对价安排。
  而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交易中的或有对价安排,购买方应将其作为企业合并对价的一部分,按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入企业合并成本。为此,需要对该或有对价进行公允价值评估。
  这个业务的技术难点就在于或有对价的评估。或有对价安排源自于被购买方未来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或有对价一定程度上让出售方与购买方共同承担被购买方购买日后一段时间内的经营风险,形成对购买方的一种保护。因此,对该或有对价进行评估的技术难点,正在于对不确定性的估计与量化。考虑到委托方对于客观性的要求,资产评估机构经过研究,最终采用了期权定价模型对该或有对价进行评估。
  其实,在这个案例中,最后的评估结论不仅为收购方合并报表的财务信息披露提供了恰当的专业意见依据,还就交易定价为委托方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的角度。效果很好,得到了收购方的一致认可。
  这不过是公允价值评估的众多案例中的一件。
  时刻注意保持专业性和独立性,各大资产评估机构在坚持业务质量控制和专业技术研究两手抓的同时,致力于培养高层次人才,正在公允价值评估的实践道路上踏实前行。
  “跨界”业务的新追求
  公允价值评估业务的综合性决定它的“跨界”特性。
  事实上,资产评估工作本来就是一项跨界业务。它兼顾着企业的运营价值和市场的交易定价,一头挑起企业价值的认定,一头担起市场价值的尺度。跨界这一特性在公允价值评估业务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比如2013年发生的一家公司反向收购确定可辨认资产及负债公允价值评估项目。资产评估机构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方法,对因该公司财务报告目的所涉及的A公司可辨认资产及负债于2012年3月31日在持续经营前提下的公允价值进行了评估工作。这次评估的范围,就是2012年3月31日该公司的可辨认资产及负债。
  为此,项目组先对各项资产和负债进行了全面清查和分类,接着分别对每项资产和负债进行评估。每项资产和负债都有自己的估值公式和大量数据,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比如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的重置值计算方法就不尽相同,成新率的确定更是各有诀窍。做了这单业务,就相当于给这家企业做了次“全身体检”,估计了它的各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这样细致全面的评估结果完全可以作为经营业绩、价值创造能力和之后经营管理的参考了。
  翻阅这次业务的评估报告,记者发现,这次评估的资产和负债达13项。但这仅仅是大类的划分。比如此次纳入评估范围的无形资产就有土地使用权和其他无形资产两种。
  对于土地使用权,评估人员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评估资料,首先进行土地面积、容积率、用途、地上建筑物情况等的核实,并与有关人员座谈,了解土地四至、交通状况、周边环境、土地开发现状、规划与现行实施状况。然后进行了相关市场调查,收集当地政府公布的有关基准地价文件、当地土地取得费等有关资料,取得土地评估的计价依据。在根据所收集掌握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部分宗地采用成本逼近法和市场比较法对委估宗地进行综合评定估算,部分宗地采用基准地价法对委估宗地进行综合评定估算。
  而其他无形资产,则全部为A公司财务软件。评估人员首先查看了公司其他无形资产的账面构成情况,阅读了合同中规定的有关内容、权利期限,全部对软件取得的合法、合理、真实、有效性进行核实,最后采取摊余价值法进行了评估。
  事实上,很多公司还没有完全发掘出公允价值评估业务的真正价值。这样的评估报告对公司上上下下的资产和负债都进行了最接近市场状况的估值,相当于一次市场调查和公司价值创造力的融合咨询。利用好评估报告,能给企业带来相当多的附加价值。
  看来,公允价值评估显然已经有了新“追求”,即为企业绩效考核、经营管理、战略调整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
  来源:中国会计报

 
扫一扫微信,学习职场技巧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职业规划 > 会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