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应努力提高职业判断

来源: 高顿网校 2014-02-03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发布了48项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标志着我国适应现实需求,与国际趋同的执业准则体系形成了。新的审计准则,不仅在原有准则的基础上改进了审计风险模型,强调了对企业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与应对,还增加了许多新的业务内容,准则结构也有较大的调整。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提出指导的同时,也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和审计准则在为注册会计师执业提供指导的同时,也不断强化着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不断增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更好地控制审计风险。
  一、不断提高职业判断的专业水平
  注册会计师应认真学习现行审计准则、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熟悉如《公司法》、《证券法》等各项相关的法规和制度,这是注册会计师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审计准则、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规范审计行为、会计行为的权威性标准,也是衡量双方业务质量的尺度,只有熟悉并深刻理解这些标准,才能运用其进行职业判断。
  职业判断能力是注册会计师学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对此,要求注册会计师掌握与审计职业判断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经济法规、经营管理、生产工艺和流程、评估知识、营销、技术设备等,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些知识结合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方法和程序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在错综复杂的现象面前不迷失方向,从而能够抓住要害,做出客观的判断。这些知识的补充,除了注册会计师自觉去学习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后续教育及职业培训的方式来进行。
  二、建立和健全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体系
  事务所是注册会计师做出职业判断的微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计风险的*5承担者。应对现代审计的高风险,事务所应该建立和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包括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以及监控七个要素,围绕这些要素,事务所应该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目标。除了新准则中提到的细化项目质量控制之外,也要重视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和企业文化的建设,推行职业生涯管理,为审计人员提高应变能力、判断水平、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提供发展空间和支持条件。从规范业务程序,改进三级复核制度等各方面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制约机制,完善审计质量的长效机制,从而提高审计职业判断水平。
  三、充分关注被审计单位的非财务信息
  新准则增加了对审计中电子商务、衍生金融工具及环境事项等情况的考虑,为注册会计师进行职业判断提供了准则指导,这些准则中业已明确的内容,实务中仍需要广泛地收集相关信息来实现准确的专业判断。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对于那些准则规范得不够清晰或未加以规范的事项实务仍存在,在实施审计时就更需要注册会计师加强信息的收集和对事实的全面把握。对于比较重大的会计报表审计项目,应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充分关注企业的非财务信息,确定错误和舞弊的可能领域和范围。审计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获审计信息的数量及质量。由于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因而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信息作为基础与依据,才能在判断中确定重点作出正确决择。
  因此应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包括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企业的历史沿革、企业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备的优势、当前面临的经营压力等各方面的信息,特别关注可能给报表带来重大影响的部分。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时,尽量运用科学的方法,实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为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高顿网校微信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职业规划 > 会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