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的“第二眼”分析

来源: 高顿网校 2014-12-28
  以下则是一篇12月24日星期三*7的会计指南的文章——贵州茅台的“第二眼”分析,大家可以慢慢阅读哦。
  非正常分析思路,只好称为另类了。推算不求精确,但求逻辑合理。
  在坛上发了《贵州茅台2009年重新估值也许在所难免》,有网友回说上市公司一直从总公司购进老酒,还是公开的秘密。下面就来看看从总公司购进老酒有多少呢?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主营收入          4,463,098,038.64元   7,237,430,747.12 元
  营业利润          2,483,789,752.90 元  4,523,526,051.80 元
  期间费用率  22%     20.21%       21.38%          17.12%
  营业利润率  49.43%    48.82%     50.73%          62.50%
  2007年的期间费用率明显异常,看年报找到的一句解释:营业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成本费用的增幅小于主营收入增幅所致。怎么看也不像解释,只能算是对结果的描述。2007年降低了期间费用,也许是不可信的,之前的三年具有相对稳定性,可信性较高。
  现在为了描述的方面设几个变量:X1为上市公司自产酒,X2为从集团购进酒,上市公司自产酒部分期间费用率为a,集团购进酒的期间费用率设为b,则有
  X1+X2=2007年度主营收入(注:7,237,430,747.12 元 )
  X1×a+X2×b=2007年度期间费用 (注:1,238,796,937.23元)
  两个方程四个参数,显然无解或者无穷解,从第二个方程可看出X2×b和a越小,X1越大,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因为这反映上市公司自己的生产能力。干脆a=20.21%(前几年最小值),b=0,由此得出X1*5值=6,129,623,637.95元,从公司购进酒就是X2=2007年度主营收入-X1=1,107,807,109.17元。
  按*5的前三年的营业利润率算,上市公司资产酒实现营业利润=X1*5值×50.73%=3,109,558,071.53元,与2007年营业利润比较差额在14亿以上,而从上面的假设推算中只有从集团购进的酒总值刚11亿,显然不符。那只有一种可能的途径,就是从集团购进的酒总值要超过11亿,因为你假设2007年的酒全是上市公司自产,按前三年的营业利润率*5值,推算出的2007年度营业利润要小于实际2007年度的营业利润。
  a取除2007年外的*5值22%,b=0(取0这样算出的是最小从集团购进酒量),得到X1= 5,630,895,169.23元 ,X2=1,606,535,577.89 元,再来验证此时营业利润=X1×50.73%+X2,此时近似等于2007年实际实现的营业利润,集团提供了16亿的主营收入而且无任何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情况下,才能勉强实现2007年度报告的营业利润,X1相比2006年主营收入增长15%。按照这个思路,还可以向下推导,提高a的值,从集团拿的酒按成本计算(毛利率按上市后公开数据的高度茅台*5值82.56%为合理参考),当期间费用率提高至a=27%时,推导出X1=4,588,136,804.56元,此时相对2006年几无增长。此时从集团拿的X2部分按原始成本购得。
  从上面的推导过程里,我们能得出几个可能比较合理的解释:
  可能一:集团免费提供了16亿零费用的酒;
  可能二:从集团按成本购入了26亿元的酒;
  上述两种情况,上市公司的2007年主营增长都不超过15%,上市公司的产量很可能接近瓶颈限制,另外可参看2008年三季报,7~9月主营同比仅增长2%,营业成本莫明却降低了近1个亿,预收增长环比增加了7个亿;上市公司的期间费用率2007年是扭曲的,应该至少在22%至27%之间;两种情况集团都给上市公司提供了价格不按市场价格成交的酒。这是为什么呢?
  2008年5月26日解禁5%,2009年5月25日解禁51.77%。难道仅仅是巧合?2008年度解禁的5%,也许可以转化为个人利益吧,集团那么低成本给上市公司提供酒才能获得些许解释。

严选名师 全流程服务

高顿教育 > 职业规划 > 会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