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态度是如何形成的:
(1)模仿与服从: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开始于两种方式,一种是自愿的不知不觉的模仿,另一种是受外界压力的服从。
(2)同化:在这一阶段,态度已不再是表面的改变,而是自愿接受新的观点、行为,使自己的态度与要形成的态度相接近,但此时新的态度还没有完全同自己原有的态度体系相融合。
(3)内化: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接受了新观点、新行为,并将其纳入自己已有的价值体系内,成为自己的态度。
2、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观点:费斯汀格
(1)人的认知是由许许多多的认知元素构成的,认知元素是指有关环境、个人及个人行为的任何认知、意见、信念等,在认知元素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即协调关系、不相关联系关系和不协调关系。
(2)当个体发觉自己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矛盾的认知因素时,便出现了不协调。
(3)导致失调的原因:逻辑矛盾、观念上的差异、新旧知识的矛盾。
(4)消除不协调的方法:改变某一认知元素、增加新的认知元素、强调某一认知元素的重要性。
3、平衡理论的主要观点:海德
(1)我们的认知对象包括世上的各种人、事物和概念。这些对象有各自的分离,有的则连成一体被我们认知。
(2)连成一体的两个对象间的关系成为单元关系,个体对单元两个对象的态度通常是一个方向的。
(3)个体对单元两个对象的认知和评价一致,其认知体系也就呈平衡状态,当评价不一致时就会产生不平衡的状态,这种状态将引起不快和紧张,个体会设法解除。
4、偏见持续的原因:
(1)文化因素:一群人所共有的态度可以成为文化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所谓文化意识形态是指与文化价值有密切关联的观点、态度和信念的复杂体系,而此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又会反过来支持个人的态度和观念。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中有单个方面会使偏见持续下去,首先是人们对社会规范的从众性,其次是统治集团的支持或默认,最后是环境的支持。
(3)个人因素:偏见的持续还有个人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要与个人的专制人格有关,同时个人遭遇到挫折而适应不良、个人的尊严与地位受到严重的威胁等个人因素也会使偏见得以持续。
5、偏见消除的方法:
(1)消除刻板印象
(2)社会化
(3)平等地位的接触
(4)加强群体交往的社会规范
6、维纳的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1)控制点(内控和外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
(2)稳定性(稳定和不稳定):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
(3)可控性(可控和不可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7、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的主要观点:
(1)提出一个假设:认知主体对他人既稳定又富有信息的行为总是寻找有意义的解释。如果他人的行为被判定为是故意的,而且是由于持续一致的重要意图产生的,并非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种行为是最富含信息的。
(2)归因过程的目标在于对他人作出相应推断,由人的外显行为来推断其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是外显行为的原因。
(3)在做相应推断的时候,我们首先了解个体采取某种行为的目的,再进行由行动者意图到行动者个性本质的推断过程。
(4)、非共同性是推断个性本质的重要因素,同时还要考虑选择性、社会要求、社会角色和先前期望等因素。
8、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1)经验总是反复产生的,每次的经验总归有着相似之处,加入我们拥有关于事件的多重信息,我们就会利用协变原则来进行归因。
(2)人们在进行协变信息归因时,将会从三个维度来着手进行,第一、区别性,第二、一致性,第三、一贯性。
(3)如果实体从三个维度上同时表现为高区别性、高一贯性和高一致性的信息,就可以对实体作出较为满意的归因。
9、减少攻击性行为的途径:
(1)惩罚:人类可能由于害怕受到惩罚或报复而抑制他们的攻击性行为。
(2)宣泄
(3)榜样的力量
(4)感情净化
(5)转化
10、利他行为的四种特征:
(1)以帮助他人为目的
(2)是完全处于自愿的行为
(3)不应该带有外在酬赏的期望
(4)利他者本身可能会有损失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以上就是【
心理学考研必背简答题10道!学姐整理】的有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考研资讯,请登录高顿考研考试网站查询。
另外小编为2024考研的小伙伴们准备了丰富的学习资料,点击下方蓝色下卡片可获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