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成就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经典论断,用来解释那些“无能为力”之人再合适不过了。关于CFA的价值来说,市场上的言论极为对立,有人说CFA并没有用处,这是一个坑,另外的人说CFA简直好用急了,当得知我通过了CFA的考试以后,领导就安排到新的岗位去。
 
CFA证书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如何去评价这张号称“金融*9考”的证书,只有数据和业界的认可才足够客观,那些没有考过CFA而说“CFA是酸的”言论,并不足惧。
 无证书主义者的“证书无用论”
 
无证书主义者总是“攻击”CFA证书是没用,金融机构并不很关心你有没哟这张证书,而是更关心你的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这并不是针对CFA证书的而已评价,在无证书主义者的世界里,不只是CFA,一切证书都是多余的。
 
他们天生就不觉得这些所谓证书有什么价值,而这些人没有所谓的证书,但是的确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事业发展的有模有样,为什么呢?就像他们认为的那样,家庭背景才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那些持有“证书无用论”的朋友,多半家庭环境也不错,随随便便就可以申请到哈佛、耶鲁读书,然后朋友都是富贵人家,经常参加一些高端的社交酒会,认识各路精英,想做点什么都不愁没有资源,所以证书对他们而言的确“可有可无”。
 CFA失败者的“自我安慰”
 
“也许我考不上清华北大,但是我不能输给清华北大的学生。” Felicity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小编还有点为他感到骄傲,得知说完这话的还没有两个小时的时候,Felicity出现在学校附近的网吧开始LOL的时候,我不得不质疑,这只是一种“自我安稳”。
 
我认识一些人会觉得CFA证书没那么有帮助,自己只有一张证券从业资格证书,一样都可以找到金融公司的工作,并且可以做的很好。坦率的说,努力加运气的确可以让一个人过得很好,但是用这样的经验来否认一张证书,实在有点说服力不足。更好笑的是,每年的CFA考场上都有裸考的人,也有半途而废的人,还有人根本不会参加考试。然后跟自己的朋友说的并不是“自己懒惰所以考试失利,”而是“我的朋友就没有考过CFA证书,不一样成为投行经理啦,CFA证书考不考都一样。”
 
是的,经典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再次被证实。
 那些根本不了解CFA是什么的人
有些人喜欢对自己毫不了解的事情下结论,更喜剧的情况是,这类人还不少。曾经有个很火的帖子,豆瓣某网友自己瞎编了一部电影,说是一部美国文艺片,并且附上了剧情简介和主演信息。结果,有500多人为该“不存在的电影”打出高分,并留下了令人动容的观后感,推荐大家去看,直到版主自己出来澄清才告一段落。
 
对于CFA的评价,这样的人也大量存在。很多连CFA是特许金融分析师都不知道,然后就一二三控诉CFA考试是“一场阴谋”,考完也没用,金融行业有经验就行了,*4有点名校背景,加点工作经验,足够。
 
可是,如果连入行都失败的话,哪里来的工作经验呢?
 不管是雇主还是应聘人,对于CFA的注意无处不在
 
CFA究竟有什么价值,市场说了算。CFA协会成立于1963年,发展到2015年底,全球147个国家都认可CFA资质,CFA会员数超过140000人。《金融时报》杂志与20016年将CFA专业资格比喻为投资专才的“黄金标准”,人民日报也将CFA证书列为十大*2价值的证书之一。
 
CFA全球十大雇主分别是:美国银行、瑞信、瑞士联合银行、JP摩根、摩根史丹利、汇丰、花旗、加拿大皇家银行、富国银行和德意志银行,都是享誉世界的知名金融机构。
 
在国内,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普华永道、中国国际金融、平安集团、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广达证券、中信证券和红杉资本都青睐于聘请CFA持证人。
 
在高校,海内外知名大学都与CFA协会开展合作,共同培养金融人才。而且,CFA协会的三级考试体制和满足四年工作经验申请制度,对于金融人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严格要求,成为全球金融行业共同认可的标准。
 
难道这些现实情况不更能代表CFA的价值吗?
 
▎本文作者M先生,来源高顿。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高顿。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