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刘凤委:大数据将成为无形资产 人工智能或挑战现有职业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成为全球话题,其衍生的行业产生的影响也备受各界关注,《华夏时报》了解到,在7月6日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大数据时代下的组织与会计变革”研讨会上,该院会计研究所所长刘凤委表示,大数据成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已经毫无疑问,而人工智能已对现有各类职业产生的冲击逐渐显现。
“未来的工作将有60%-70%的职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这样的说法虽然还有待观察,但是部分职业已经出现机器人化确凿无疑。随着大数据积累的越来越多,未来的组织无形资产越来越多,无形资产可能越来越重要。可能有些企业越来越小,对企业来说要么做大的网络,要么就做网络中的一部分,企业和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会出现非常多样的变化。财务机器人的概念已经提出并有所实践,很多财务工作已经趋向消失被财务共享所替代。未来财务人员最重要的是脑力劳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替代一部分财务人员,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往脑力赶,未来脑力发展更快,学习成为终生持续的事情。”刘凤委指出。
在刘凤委看来,经济学上认为交易的产生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成本差异进行的,合作方都在寻找自己的管理边界。比如现有的合约如果能够把所有的信息都明码标识,这样对精准的财务规划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实际上有了数据以后,行业的融资和投资方式都会发生改变。
刘凤委也举例称,腾讯之所以投资京东,实际上是因为数据已经成为一种交换资料,数据的战略性互换对于这些行业来讲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产生跨行业的合作。
“数据的经济价值开始被重视和深挖,如消费数据、旅游数据、出国数据银行都知道,当银行的数据足够多时对金融企业的用户画像就越精准,产业链上就对老百姓的理财行为、理财产品的推荐带来非常显著的影响。比如中国移动记录了用户的地址、用了什么APP、上了什么网站、阅读习惯等,这些信息无疑是很有价值的,但如何计量呢?所有的数据都是企业投入很多硬性的资源后才得以产生,并反过来让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这些最核心的资源,由于它是衍生的,所以会计上很难进行定价和确认。”刘凤委表示。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大数据修正了经验主义的不可靠性,大数据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无穷的进行记录,用视频、图片、语音的方式进行低成本的存储,当量足够大以后就可以发现其中的价值所在。而所谓的人工智能不是让机器人变得更聪明,而是通过大数据和算法以及概率,让特定的选择能够通过计算得到一个最优解,这个计算量是人脑所无法承担的。
“大数据思维对于传统的企业管理来说,需要变硬性的管理模式为弹性的、去中心化、理性的决策,是在倒逼企业的管理思维转型升级,组织内的自我升级。对财务而言这种变革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当组织架构和组织的特征发生变化的时候,首先就需要财务转型,对财务人提出了很多的确定的和无法确定的要求。”刘凤委称。
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