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目前服务于制造业领域的财务范畴内,背景并不复杂,属大型企业中层管理一员,在今年1月份的CMA考试中,400分p2成绩显得尤为突出。
财务人的“生存危机感”
从事财务工作多年,hai时刻抱有“生存”危机感,自觉应该不断学习,毕竟一波又一波优秀人才涌进市场,自己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如果不学习接下来的就是残酷的淘汰赛开始。
在笔者看来,财务人一生会接触无数数据、客户、条例,这些不断变换的新事物逼着他们吸收、学习,可能油腔滑调的交际花只能灿烂一时,但财务人的学习信念必须长存,正因为如此,hai拥有的必胜决心高于常人,生命没有走到尽头,学习的脚步就不能停下。
中国财务人大环境并不舒适,相反在全面开放的前提下,财务人需要面临境外机构的“排外”,本土机构的“诱惑”,国家当局的大肆烘托渲染,更要在发展中跟着发展,进步中跟着进步,方不落后一步。
多年会计经验,大多成本相关
Hai多年会计经验,工作内容大多与成本控制相关,如此前提下,没时间、没精力、没环境,且在备考CMA期间换了工作,可谓是“雪上加霜”,学习之路难上难。
网络上总有“30岁以后的财务人生”“40岁以后的财务人该怎么办”“45岁财务人就应该被劝退么”等看法言论,一度促使hai在职场现状中迷失方向,好在那颗坚定学习,提升能力的心一往无前。
学习CMA希望可以开阔眼界、提升财务能力,在中国财务市场,管理会计会成为大趋势,越早学习就越早拿到“红利”。经历一段时间高顿CMA面授班的课程后,hai对自己快速解决问题、现场找到答案的能力越来越自信,比如某次。
公司GM想要了解下现金流预算低于他期望异常的原因,利用CMA备考期学到的财务报表知识,对比GM电脑上的财务报表一下子就出了结果:客户账期今年被销售延长了,而影响的额度也很快就被估算出来。
GM又提出如果达到期望值的现金流应如何调整账期,以及如果调整账期导致销售减少对现金流的影响问题,这些看似复杂的问题实际上都是CMA的基本内容,经过此次系统的备考学习,目前已经可以现场给出答案与建议了。
这是一种心境上的跨越
因为选择的是周末面授班,所以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部分个人时间,期间全程跟着老师进度学习,每周上课后回家半小时把老师留下的作业完成。根据高顿学管老师的建议,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多刷刷题库,尽量将所学知识点吸收,拎起整个框架,形成综合系统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
计划时间公式:做题60%,看书20%,看视频20%(包括面授课)
备考时间总公式=周末面授班+回家作业时间+斯巴达复习时间+业余刷题时间
每个人的努力都会被上帝看见,每个人的勤奋都会被成功发现,不要担心你现在的处境,只要愿意去尝试,未来就会有个奖杯等着你。
Hai根据二八原则(将有限的资源花在最重要的部分),在p1上将时间多花在成本上,而p2就是各种增量现金流和边际的确认计算,将知识与业务结合,将生活与学习揉搓,从学习中享受进步的快感,从工作里发现学习的光环,如此,更是一种惬意人生。
一次工作中,发现成本中包含存货计量的方法,成本核算方法,突然感受到每个知识点后都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而知识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获取知识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
工作8小时,通勤3小时
课中,Andrew老师紧扣重点,将每章关键要点提取后,集中时间对要点结合例题分离剖析,还会结合实务展开案例分享,这种上课方式尤为适合有财务基础或有财务工作经验的考生。
在备考准备中,hai发现高顿学习工具也是相当多样化且类型丰富,比如高顿题库的使用对考生而言就是极好的复习工具,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多刷题的感受就是通过率已完全构不成威胁。
当然了,对在职考生而言,最大的难题依旧是学习、工作与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无法做好权衡很可能备考心境就会发生转变。
工作8小时、上下班路上3小时,剩下的时间用来生活与学习共享,其实难度挺大的,hai很多题都是车上刷的,遇上工作忙就完全靠自己调整进度,所以说,真正备考的人才能体会到那种大学没有好好利用的愧疚感。
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是什么
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是什么?难道不就是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能够在现有的学习中找到回复?学以致用,便是工作上的问题在CMA的备考中找到答案,这就是hai的学习方式。
CMA考试不仅是对应考人一次知识系统的考察,也是一次对身体素质的考验,考前一周多运动保证睡眠质量,养足精神,4个小时时间不是开玩笑的,尤其是三四十岁以上的应考人,保持体力甚至比多看两页书都重要。
入场前啃一块巧克力蓄能,毕竟充足的体力才是保持发挥的前提。
Hai本身英文阅读水平并不突出,看字数超过两个屏的概念题是非常有难度的,计算题可以挑战下,考试中尽量提前20分钟完成选择题,剩下时间悉数留给简答题,如果遇到摇摆不定的偏题、难题,可凭感觉先选做好标记,最后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折返回来做详细思考。
永不冷却的学习热情与信念交织
在整个备考过程中,hai最令人佩服的地方是其永不言弃的学习信念,于他而言,CMA证书只是一个开始,后面的时间里,更重要的是将CMA所学尽所能转化成日常能力,保证工作的稳步进行,保证职场生涯的不后退。
未来的路还很长,财务人的路也不短,所谓的尽头不过是那些懒惰之人的借口,保持活力的唯一前提就是保持思想的活力,从不在思维落后半步,这边是一个社会人的操守。
Hai表示高顿学管老师在整个备考期间起到很大作用,督促、鼓励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实乃一大特色服务,但如果没有自己的坚持与努力,再打的激励都成空气,所以这张CMA证书是hai送给自己2018年第一份礼物,中国管理会计还有大片领域有待开发,还会有更多人才前仆后继,所以一点也不能松懈。
学习之路,永无归途,何时方休?于老方休!
 

 
▎本文作者Luvian,根据高顿学员经历创作。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高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