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F大学主修化学工程上财财务管理在职硕士现任职瑞士某上市公司财务经理
人常说,隔行如隔山。但,这对于F来说,完全不奏效。谁能想到,化学出身的F,转行做财务,工作丝毫不比,科班出身的财务人做的差,反而是很成功。
 
谈起为什么考CMA,F说是朋友推荐说CMA是一个性价比,比较高,很有含金量的证书。从时间和花费的精力上来说都是比较容易取得的。加之本身又在外企工作,取得CMA证书,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还有很有帮助。
 
F尽管是非财经科班出身,加之工作性质,导致不能脱产专心学习。但学习CMA,F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
 
按部就班,稳扎稳打
 
针对P1和P2的知识点和概念,都是第一次接触的情况,F选择跟着高顿教育的进度,一门一门的学习。每科,在经过10节面授课+1个月的斯巴达冲刺后,学习进步很快。在长达7-8个月的CMA备考期,基本谢绝花花世界,全身心投入到CMA学习中。即便周末,也是在上面授课,看书做题中度过的。
 
有得有失,抓大放小
 
有不少人,在报考CMA培训班的时候,总想试着将学习、工作和生活兼顾。事实上,鱼和熊掌兼得两全其美的事,几乎没有。F参加培训之前就自己做好思想工作了,放弃旅游,年假都用来宅在家里看书。
 
但是平时晚上不会看书做题,完全放空,脑子需要休息。周末是最好的看书做题时间,因为有整片的时间,可以集中精神完成计划,比较有成就感。不太喜欢碎片式的学习过程,感觉精力被分散,效率不高。好在整个过程只要跟着高顿进度,在1年内拿到CMA证书,还是划得来的。
 
合理安排,事半功倍
 
备考是一件挺繁琐的事,需要能合理安排看书和做题之间的时间分配。F对时间的把控,可以说做的非常到位。并且无私的跟我们分享了她是如何分配看书做题时间的:
 
1、一定会做好预习,会花4-5个小时把第二天上面授课的课程仔仔细细听一遍,不会快进,不懂的知识点会听几遍,或者听几个老师的版本,扫盲所有重要的知识点。
 
2、一般会在上面授课之前把教材都看一遍,所有书上习题都会做一遍并且听一遍解析过程。
 
3、所以在斯巴达前就会把整本书都看完,而且书上习题都做完。
 
4、面授课程结束得当天会做两件事,一是把题库里面的必做和精选完成,而且会整理错题,二是会把书上和讲义上的知识点,公式等做一份笔记整理。这两个步骤会花好几个小时,但是一定会强迫自己在上下一节课之前完成。
 
5、最后一个月斯巴达,完全要跟着进度,做题和上网课,基本就不会翻书了,只看整理的笔记和错题集。网课前也会看下PPT和上面的习题,跟着直播就好,不需要看重播了。最后一个月的重点就是做题,提高速度和正确率,除了斯巴达的习题,有时间也会做题库的扩展题。一般平时会每天花半小时做20-30题,周末至少每天100题。
如果时间比较赶,可以侧重做题库,因为高顿的真题还原度高,考试出现的概率高,但是基础要比较好的。此外,凤老师编写的CMA教材,简直就是百科全书,知识点全面,通俗易懂而且有配套习题,花点时间吃透对做题是事半功倍的。
 
考中有技巧,答题不慌张
 
考试过程中,面对不同的题型,或多或少会遇到困难。F则通过一些考试小技巧,巧妙的缓解答题中的紧张情绪,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文字题:现在比重增加,阅读量也变大,但是四个选项又很难排除,费时间,正确率却未必高。个人感觉这类题目靠多做没啥意义,重复考的概率不大,只有靠之前看教材时候的积累,而且要相信第一直觉。
 
计算量:计算量加大了,某一小题的计算就会花很长时间,因为问法会变成:以下哪个是正确的,那么不得已就要4个选项都算一遍,还有可能是考比较两种方法对结果的影响,那么两种方法就都要计算一下了。
 
公式:非常偏门的公式,这个也只能靠之前看教材时的积累。无论是面授还是斯巴达是不会涉及这些公式的,一般这类题目没有难度,就是考一个冷门公式,带入计算就能有结果。
 
选择题:4小时考试,100题选择压缩在2.5小时,2题Essay会在1小时内完成。最后有0.5小时来看之前没有做出来或者有疑问的题目。
 
F还有个特别的TIPS:在做高顿模拟考时,100题的选择题最好在2小时内完成,因为考试时会比较紧张,而且提干更长,读题花的时间更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
 
CMA放榜时,F还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消息,后知后觉的去邮箱找成绩通知单。P1的时候第一次考,没啥底,拿到成绩单还比较兴奋,考P2就比较有底气和信心,所以拿到成绩单到没有第一次激动,还是比较平静,就是对7-8个月的付出有了一个交代。
 
CMA学习的整个过程,F感觉高顿是一个很专业很正规的培训机构。班班平时一直会督促学习,平时很晚也会回消息,非常负责任。最后送考也很感动,第一次天很冷,第二次天很热,班班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一路随行。

 
最后,F想对正在或者有意考CMA的朋友说:天道酬勤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本文作者Miller,高顿网校签约作者。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