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考生给注会菌留言,称“复习一段时间以后觉得,CPA和实务一点都扯不上关系,工作中CPA根本没那么重要,自己已经打算弃考CPA了”。
注会菌想说的是,弃考不可怕,毕竟每年有超过60%的考生最终都放弃了CPA,可怕的是你认为CPA在工作中不重要。
如果你也有这种想法的话,不妨来看看故宫博物院院长官方盖章的“职场潜规则”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爆红
 
名牌大学硕士以上才有机会修故宫
7月10日,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在北京发表主题演讲。
他说,自从《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纪录片走红后,故宫的文物修复师就成了炙手可热的“网红”职业,每年报考到故宫来修文物的年轻人迅速增长。
“今年新招88名员工,但是有4万多人报名,最终抬高门槛,只有名牌大学硕士以上学历才能报名修故宫,最终有17000人参加了考试”。
 

 
换句话来说就是,如果非名牌大学的硕士学历,连报名修故宫的资格都没有。按照88比40000的比例来算的话,招考比例高达1比455。如果是88比17000的话,招考比例也在1比193。
即使在北方很多考公务员观念比较浓厚的省份,比方说山东、山西,这个招考比例都大大超过了在编公务员的招考比例。
而名牌大学硕士以上学历只是个报名门槛。
还记得前两年,安徽卫视《学霸是怎样炼成的》节目中,某前人事经理谈到了招聘中的“潜规则”。
她说,一般在招聘会中,大企业会非常看重学历。他们会把985的简历放在左边,非985的简历放在右边,等到招聘会结束的时候,只把985的简历带走,剩下的直接扔进垃圾桶。
这些在求职者眼中不公平的学历歧视的“潜规则”正在变成赤裸裸的现实。
毕竟职场看的就是你的实力和你能带给企业的价值和贡献。而学历是衡量实力和价值的最直接的标准。如果你还单纯的认为学历不重要,那就是亲手断送自己的职业生涯。
会计职场中也是一样,在这个严重“唯证书论”的行业里,证书就是最好的敲门砖和试金石,尤其在会计师事务所这种特殊的行业中,CPA就是升职加薪的明文标准。
研究生毕业入职四大
 
两年没考出CPA自动离职了
之前,有个朋友给注会菌发微信,咨询从四大跳槽的话,去哪里工作比较好。
问到为什么跳槽时,他说因为自己已经待了两年多,但是到现在CPA却还只是考了一科会计,其他的迟迟没有把复习坚持到最后。
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明明自己和同事一样努力,但是Q—pay和年终奖那些都比其他的同事少,就连很多刚入职的小朋友都一年六科通过了,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考出来六科。
所以自己也不好意思再待下去了,想看看能不能跳槽去金融行业,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路线。
老实讲,这种现象在四大这种“金字塔”里并不少见,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四大对硕士学历的要求比例也在上升,而硕士只是入职四大的标准而已,并不是保护神。
注会菌在知乎上看到“为什么要离开四大”时,有一段话说的很真实,“底稿、带team、考CPA、拉项目......每个阶段都有很明确的‘KPI’,达标了就不会被淘汰”。
这句话反过来讲就是,如果不达标就会被淘汰,要么公司淘汰你,要么你自己淘汰自己。
四大之所以认可度会那么高,就是因为2年的工作强度和普通企业员工3年的工作强度一样高。而且高强度下还能考出CPA,规范化的工作也让会计行业对四大人更加信任。
所以当工作强度低了,考不出CPA了,工作不规范了,四大可能也就不是四大了。
 

 
你以为的职场“潜规则”
 
其实都是赤裸裸的现实
很多人都知道的一个词就是“职场潜规则”,按照注会菌的理解,这其中可能是“学历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年龄歧视”、“证书歧视”、“长相歧视”等等等等。
但在真实的职场世界中,这些所谓的“潜规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不会因为一句“这是歧视”或者这是“潜规则”就不存在。
学历低、不是名牌大学就是不好找工作;
很多岗位就是不要女性或者是优先录用男性;
大多数时候本地人就是比外地人好找工作;
超过35岁以后就是比35岁之前不好找工作;
有证书就是比没证书好找工作......
因为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每个人都被竞争裹挟着往前走,自然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所以现阶段,对财务人来讲,你考或者不考CPA,最终影响的只是自己的个人前途和职业道路,对行业对CPA的发展影响微乎其微。
我们当然希望行业能以真正的综合实力来论成绩论薪资论等级,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学历和证书就是衡量综合实力的最重要的2个因素。
拿下2019年CPA,和现在相比或许会拥有一个完成不一样的职业人生。
本文由注册会计师原创发布,作者小七:一个明明有颜值,偏要靠才华的奇女子,现任注册会计师签约主编。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