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会不会陷入一个IPO迷局?
经历了空窗期的疑虑之后,新股发行进入令人意料之外热火朝天的过程,无论散户还是机构,“打新”的热情都很高涨。有一种分析认为,机构投资者似乎高兴不起来,甚至把“打新”视为鸡肋。
消息称,首批5只新股都启动了网下至网上的回拨机制,网下申购只有10%的量,每家机构拿到的股数也就是几千、几万股。以联名股份为例,其网下配售只有200万股,但配售对象却达到了432个,单个产品的*6配售数量只有9081股,获配市值不到10万元。而机构为此缴纳的申购金额竟达1.19亿元。
虽然目前“打新”被机构视为“鸡肋”,但在笔者看来,这未尝不是件好事:机构通过一级市场“快富”的机会少了,自然把精力花在研究基本面,通过二级市场获取投资收益上。换句话说,就是把新股瞬间爆炒的获益方式转变为中长期价值发现模式。这样,就意味着次新股的机会。
笔者的一个朋友,供职于某机构,在今年1月份“打新”时,虽然所管理的产品未中签,但是由于对某只新股价值的评估准确,在买入次新股后同样获利颇丰。这说明,投资者与其挤破脑袋去“打新”,不如更好地研究新股的基本面,挑选优秀的股票长期持有。
此前,由于扭曲的定价机制,使得发行价低于开盘价,一旦申购新股成功,几乎确定获利,于是形成了“打新”盛宴。但是按照现在的规定,假设新股上市首日即出售,且涨幅达到交易所规定的*5幅度44%,根据已发行新股的网下配售比例和网上中签率均值模拟计算,网下投资者的年化打新收益将不及网上投资者的一半。
由此,笔者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中签后,是否会出现在上市首日不抛售而是继续持有的情形呢?或者是没有中签的机构投资者,会在上市首日通过二级市场买入新股并持续持有呢?
笔者认为,基于对公司基本面的判断,会有相当多的机构做出这样的选择。如果机构投资者由“瞬间炒新”转变为“中线掘金”,在二级市场买入新股并能较长时间持有,将有利于减少新股的暴涨暴跌,形成良好的股市投资氛围。
长期以来,由于“新股不败”观念的存在,导致一有新股上市就被“疯抢”,然后在上市几天甚至仅在首日爆炒之后就马上抛售,随后出现持续下跌的情形,这就严重破坏了股市投资的氛围,使得在首日买入的投资者沦为赌局的牺牲品。
如今,由于新股中签率很低,而新股质地尚可,那些没有中签的机构投资者如果乐于通过二级市场买入自己精心研究过的新股,并且是较长时间持有,二级市场“买入即抛售”的情形就会大大减少,股市的投机氛围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弱。
本文来源: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 作者:择远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
热门资讯
-
211都不要,只爱财经类院校!曼大是财经真爱粉! 高顿教育 2021-12-08 17:28:41
-
考CPA有必要报面授班吗?高顿CPA面授多少钱? 高顿教育 2021-11-09 10:14:51
-
高顿网校怎么样,听很多学员说高顿网校很不错,是不是真的? 高顿教育 2021-08-13 14:05:05
-
宝盈祥瑞养老12日发行 高顿教育 2021-07-15 17:41:25
-
高顿财经学acca贵不贵,高顿财经acca考下来要多少钱? 高顿教育 2021-05-25 09:56: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