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关注养老,私营企业养老金“不给力”,退休生活得靠自己。“60后”丁先生爱自驾旅行,想换SUV。怀揣210万元存款,退休后如何保持原来的生活水平?掂量着自己的钱袋,丁先生是否该换车呢?
  国内延迟退休方案悬而未决,但作为“60后”的丁先生,恐怕无论如何也会摊上“被延迟”这档事儿。以丁先生的实际情况,他退休后的收入会明显缩水,如此算来延迟退休好像也是不错的选择。然而,既然怀着一颗想远行的心,工作似乎就成了羁绊。丁先生希望退休后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并能和太太一起去完成行者的梦想。
  私企白领福利欠佳
  丁先生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平均税后收入18000元,年底照例有红包。公司福利一般,收入的大部分以奖金形式发放,基本工资较低,因此每月实际缴纳养老金和公积金额并不高,此外也没有额外补充的养老金和公积金。
  假设现在退休,丁先生估计自己每月最多3000~4000元退休金,幸好50多岁的他有一套二室一厅的房子和一辆“沪牌”车,车子和房子的贷款已经还清。丁先生的女儿也已经毕业工作,他*10要顾虑的是退休后自己和太太的生活。丁太太50岁退休,每月退休工资仅2800元。
  退休前后收入悬殊如何衔接过渡?
  50岁前,丁先生也考虑过退休后的安排,只是那时候觉得距离退休还有10多年,因此一直处于“有心”而没有“上心”的状态。时至今日,眼看太太这点退休工资,他多少意识到了一点危机。
  前半生的奋斗,给丁先生家庭留下了210万元的存款。去年在创新金融理财产品红火的时候,他似乎一度从各种“宝”中找到了自己退休后获得稳定收入的方式。那时按年化收益率6%计算,每年可赚12万元,足够弥补工资留下的空缺。无奈金融市场瞬息万变,丁先生感慨地说:“谁能想到,一年不到,收益从高峰的7%跌落到5%以下。”于是他抛弃互联网理财,转投近期收益率攀升的银行理财,购买了两款中长期收益率在6%以上的产品。
  有了前车之鉴,丁先生特别关注理财市场的变化。他购买过微信的理财宝,参与过百度[微博]的百发,关注过P2P产品,最近刚上市号称货基“3.0版”的薪金宝,他也有兴趣尝试。只是丁先生怕这些金融产品的收益率也仅昙花一现,最后难免沦为众“宝”中的一个。
  与许多养老金不丰厚的准退休族一样,养老问题困扰着他。不仅如此,繁复的理财品种也让他头疼。“近一年,创新产品眼花缭乱,每款还有其不同之处,像我这样年纪的人,真有些应接不暇。”丁先生道出了部分人的心声,他不喜欢“花哨”,更在乎实实在在的稳健和收益率。
  三厢轿车换SUV 退休该换车吗?
  掐指算来,丁先生现在的座驾已经用了五六年,等他退休,车应该也快到退休年限。他和太太都喜欢旅行,自驾游是一份不错的体验,但考虑实际情况,换车对于他们是否合适呢?
  丁先生的车是一款当时购入价13万元的三厢轿车,每月开销大约2000元。假如退休后换车,考虑在高速的驾驶舒适度,他倾向于选择30万元左右的SUV。然而,他需要权衡,车辆的消耗成本会不会给他的家庭带来负担;其次,他需要预估,买车成本对于家庭资产的影响。
  毕竟旅行的方式很多,驾车只是其中的一种。丁先生觉得,哪怕怀揣雄心壮志想走“川藏线”,那还是要掂着钱袋量力而为。旅行只是一周、一月,生活是一年、一辈子,他该怎么处理较好?
  月度性收支情况表(单位:元)
  本人月收入18000基本生活开销3100
  配偶月收入2800外出就餐购物等2500
  娱乐休闲支出1200
  养车费用2200
  其他收入0其他0
  合计20800合计9000
  每月结余11800
  年度性收支情况表(单位:元)
  年终奖金60000旅行费用25000
  配偶年终奖金0年末大宗购物15000
  人情往来5000
  其他收入70000其他0
  合计130000合计45000
  年度结余85000
  家庭资产负债状况(单位:万元)
  家庭资产家庭负债
  活期及现金25房屋贷款0
  银行理财120
  互联网理财50
  国债0
  股票(市值)10
  基金(市值)0
  汽车(市值)8
  自住房350
  投资房0
  黄金(1329.00, 7.00, 0.53%)及收藏品0其他贷款0
  合计563合计0
  家庭资产净值563
  养老金投资可”一分为二”  
  可能赶上延退前的末班车
  对于丁先生十分担心的“被延迟退休”一事,尽管具体执行方案尚未出台,但从此前官方透露的信息看,大体上应该是用10~20年时间,以小步渐进的方式把男性退休年龄从目前的60岁延迟到65岁。由此推算,丁先生很有可能会赶上延迟退休政策启动前的“末班车”,即还是在60岁退休,或61岁前后退休。
  养老金投资一分为二
  尽管距离退休年龄已不到10年,但考虑到如今人均预期寿命越来越长,丁先生在进行退休金投资规划时必须优先考虑长寿风险,因此*4将目前的210万元金融资产分成两部分投资。其中100万元可以用于在退休后的最初十年(60~70岁)补贴社保养老金的不足,以及这十年中可能需要用到的女儿嫁妆、女儿婚房、养车、旅行等费用。这部分资金的可投资期限相对较短,因此*4购买一些风险较低的的固定收益产品。
  另外100万元资金用于70或75岁以后,高龄老年期的生活支出,到了那个年纪后,腿脚不再像60多岁时那么利索,旅行的精力会有所不足,各种疾病也会不期而至,因此必须要预备更充裕的资金用于医疗、家政和生活护理方面的支出。由于这部分资金还可以投资10多年,足以安然度过一个牛熊周期,因此完全可以投资股市这样的风险较高但潜在收益也较高的权益类资产,比如购买一些指数基金。毕竟丁先生没有第二套可收取租金补贴养老支出的投资性住房,只有通过适当提高投资预期收益率才能弥补退休支出的缺口。
  剩下的10万元,可投资余额宝[微博]等货币市场基金,作为随时可以提取出来的家庭紧急备用金,以备不时之需。
  无需过分追逐互联网理财
  去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丁先生也通过购买各种“宝宝”尝到了甜头,但目前的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只是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和便捷的投资体验来包装传统理财产品,本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创新,它也有传统理财产品所面临的风险。再加上各大互联网公司不断推出各种抓人眼球的噱头,使得原本应该更简单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实际上变得更加复杂。
  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固定收益产品始终有一个三性(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原则,像余额宝那样的货币市场基金,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和极低的风险性,正常收益只能达到4%~5%,而像长期国债、债券型基金、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或者养老保险大致的年化收益在5%~6%,依靠降低流动性来获得高一些的收益。如果收益率达到8%以上固定收益产品,一般都是互联网企业的短期营销噱头,或者信托、P2P等风险相对高一些的产品。由此可见,不管把理财产品包装成什么名称,不管叫这个“宝”是那个“宝”,只要拿这个三性原则去扫描,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对丁先生来说,能获得6%左右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及能获得7%左右收益的分级基金稳健份额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是否换车取决于退休生活打算
  丁先生最后的理财困惑是要不要换辆SUV。从一辆汽车的消费周期上看,丁先生到退休时换辆车无可厚非,但是否一定要换一辆30万元级别的SUV则要看丁先生对退休生活的打算。一方面,SUV价格高、耗油大,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另一方面,丁先生退休后准备花多少时间旅行?旅行中有多少比例是自驾游?自驾游又会有多少次会前往“川藏线”等崎岖山路?这样的山地旅行又是否适合老年人?这些问题都需要丁先生好好想想。如果只是在一般的高速公路上开,买一辆10万~20万元级别的MPV也能获得与SUV类似的驾驶舒适度,而且内部空间更大,也更省油。当然,到底是否要换车,以及换什么车,还要看丁先生退休时的投资收益和养老金筹备状况来统筹考量。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