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曾经盛产冒险家,那里有中国最活跃的投资群体,炒房、炒煤、炒车、炒电、炒汇、炒商铺、炒棉花、炒石油……每一个可能的赚钱机会,都能看到温州人的身影。然而在温州民间信贷风波之后,温州人理财观念发生了彻底改变,关注本金安全成为了投资的首要考虑因素。
 
  低风险产品突遭追捧
  6月底的温州显得有些闷热,加之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仍无起色,这个城市显得并不那么富有朝气。开晚班的出租车司机还在抱怨生意不好,这种情形从两年前开始,一直没有改善。但温州的理财市场,却产生了令人惊喜的改变,一股理性投资风气悄然兴起。
  其中*5的变化是,包括第三方理财机构、私人银行等低风险金融产品,实现从乏人问津到受到追捧的华丽转身。类似的情形早在今年年初也出现过。温州市政工程“幸福轨道”市域S1线增资扩股一期,在短短一个月内,认购总金额已超11.9亿元。其年化6%的收益率相对先前的民间借贷收益来说,要低了很多,但其较高的安全性还是吸引到了7000多温州人参与认购。
  专业机构的调查报告结果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印证了这样的变化。根据第三方理财机构宜信财富和《温州商报》联合发布的《2013温州大众富裕阶层财富报告》显示,对于投资主要选择方式方面,民间借贷已经不再是温州人的*9选择,股票和银行理财产品分别以73.3%和69.1%占据前两位。而对于“未来最感兴趣的投资产品是哪一种?”这个问题,超过92%的人选择了固定收益产品。但就在半年前,类似金融产品境遇迥然不同。来自私人银行、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说法表明,低风险金融产品很少有人愿意投资,“怎么收益只有那么点?”这是当时绝大多数温州人的态度。
  此外,温州人也开始相信专业理财机构,这也是近期一个明显的变化。上述调查报告结果也表明,虽然有35.5%的人更加愿意自行决定,但有30.2%的人表示会采纳理财师的建议,排在了第二位;而只有23.3%的人表示还会采纳包括家人亲戚、朋友、合作伙伴等构成的圈子成员的建议。温州理财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琼瑶表示,温州人之前最信赖的是自己和圈子成员,很少有人采纳专业理财机构的建议。
 
  “民贷风波”是帖清醒剂
  记者梳理温州人近期所追捧的金融产品发现,无论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第三方理财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收益率大多在5%~10%之间。这样的收益,相对于动辄20%以上收益率的民间借贷,两者有着明显的差距。那么,温州人缘何突然变得就低不就高了呢?
  “一场民间借贷风波让温州人开始关注本金安全了。”张琼瑶给出了这样的说法。市场人士的分析,也佐证了她的说法。从私人银行、第三方理财机构,甚至温州本土仍在做资金中介的地方,人们目前询问最多的不是收益,而是资金安全。对于这样的变化,宜信财富温州负责人吴强感受最深,他说:“之前我们向温州人推荐理财产品,他们一般肯定都会先问收益是多少,如果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就投,否则免谈。而现在,问得最多的却是风险如何控制,本金安全有无保障。”
  这样的转变,颇有觉醒的意味。张琼瑶分析指出,爆发于两年前的民间借贷风波,让温州人深刻认识到单纯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存在的做法不可取。温州民间借贷利息普遍曾高达30%,*6达到60%。如此之高的成本,使得主要使用者当地企业无法承受。也就在温州经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冲击开始下滑之时,加之国家在2011年二季度开始收紧银根,温州民间借贷风波爆发。一时间,老板、“老高”(指专做民间借贷的人)跑路,众多参与其中的人血本无归。据统计,温州民间资本超过8000亿元,且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来自非官方数据表明,参与民间借贷的资本规模约4000亿元,约占当时全温州市银行贷款的50%。
 
  温州人理财的前世今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温州人的习性,以及自身固有习惯,使得他们习惯于投资实实在在的东西,而看不见、摸不着的金融产品,确实不屑一顾。
  对于温州人的个性特征,温州大学商学院教授何旭艳有着自己的见解。大多数人从事实业经营的经历,以及高度认同血缘、地缘关系的性格,加上本身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因此温州人的投资方式,始终与抱团“炒卖”有关,遇到见效快、回报率高的产业,便疯狂涌入。
  温州人的投资领域极广,炒房、炒煤、炒车、炒电、炒汇、炒商铺、炒棉花、炒石油……有人以“无孔不入”来形容这种近乎疯狂的投资行为,每一个可能存在赚钱机会的领域,都能看到温州人的身影。
  综观温州人的炒买史,除了炒房时间稍长一些之外,其他炒买经历都有特定时期。炒房始于2002年,有温州人送小孩去上海读书,因为不情愿租房,所以就在学校附近买房。没想到房产涨价赚了一笔,于是有更多的温州人涌入上海投资房产,并走向全国,开启了炒房之先河。炒黄金最盛时期在2010年,有人形容温州人“像买白菜一样买黄金”。炒煤矿则始于2001年前后,经过温州人炒作,山西煤矿在短短4年时间里,上涨了10倍甚至更多。此外,还有油井、棉花等,甚至包括当地的三轮车营运证,都曾成为炒卖对象。
  但在金融领域,鲜有温州人的身影。即使在股市最为疯狂的2007年,上证指数一度超过6000点,财富效应盛极一时,但也并未激起温州人的强烈兴趣,这与温州曾经全民炒房的现象大相径庭。
 
  暴利时代已成过去式
  温州人投资理财观念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启迪,又能让我们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对于温州人投资观念的转变,何旭艳认为可以解读为温州人的审时度势之举。民间借贷风波让温州人蒙受损失的同时,也让他们开始反思,高收益与本金安全哪个更为重要?“至少从目前来看,他们选择了后者,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她说。
  何旭艳同时提到,温州草根一代退居幕后,大部分已经掌握了很多金融知识的二代走上前台,他们的投资选择也更为合理和理性。周立雄也看到了这样的变化,在此前不久,有个富二代主动找到他要求调整财务规划,尤其是增加合理的保障和安全投资。
  温州人会不会重走老路,再次犯错?无人能够给出答案。何旭艳表示,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乐清“抬会”事件,曾给温州人留下惨痛的回忆,但并未成为前车之鉴,因为在20多年后,民间借贷风波再次发生。“抬会”是温州早期典型的组织化民间金融,涉及人数之广、影响范围之大,前所未有。在那次台风式的金钱游戏中,温州有63人自杀,200人潜逃,近1000人被非法关押,8万多户家庭倾家荡产。“当暴富机会来临的时候,温州人会如何选择,现在无法下结论。”何旭艳说。
  不管将来如何,就目前而言,温州人投资理念的主动调整,其实颇具现实意义。温州具有先发优势,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事件,都会投射到其他地方。诸如此前的温州房价腰斩、老板跑路等现象,都曾在国内其他城市出现过,比如鄂尔多斯[-3.97% 资金 研报]、泗洪民间借贷危机等等。
  温州人所走的弯路值得社会反思。我们在追求财富的路上,脚步是否迈得过大,是否太过激进?而流传在社会上的种种暴富故事,是否曾让我们蠢蠢欲动?……所以,温州人的自我调整与转变,其实是在提醒着我们,应该注重投资安全,这样才是长久发展之道。
  展望未来,类似于过去十年房价疯涨,以及2006年股市大牛行情,已经不再可能会出现,暴利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因此,如果还寄希望于通过房产投资而获得巨额回报,或者希望在短时间内通过炒股而暴富,肯定难以实现。现阶段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市场已经不太可能有暴富的机会出现。这样就对投资理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自身掌握更多的投资理财知识,同时还要学会借力专业的理财机构,在注重投资安全的前提下,来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
  我们在采访中也发现,温州人确实出现了这样的转变,如后文中将要提到的宋坚群、施蕾等温州人,他们都已摈弃追求高收益的想法,转而在保障本金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理性投资。此外,包括有宜信财富、恒天财富等第三方理财机构,它们也获得了更多温州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