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情况
  陈女士35岁是护士,丈夫金先生是同一家医院的医师,儿子在上托儿所。陈女士家庭目前居住于多年前单位分得的一套房产,另有一套商品房出租,但近期金先生决定腾出房子,接老家的父母来上海定居。
  从家庭情况来看,陈女士夫妇年收入约30万元,两套房产现在价值分别为250万元和170万元,一辆家用车现值10万元。在投资方面,陈女士夫妇有定期存款50万元,活期存款10万元,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了35万元;此外还定投了两只指数型、股票型基金已经3年多,大约10万元,目前不亏不赚。支出方面,家庭日常开销每月约8000元,父母来上海后开销可能增加到1万元/月;儿子托儿所费大约1500元/月,每月还给夫妇双方父母2000元补贴。此外,夫妇俩还每月捐助3000元,帮助西部贫困小学生,陈女士夫妇表示会一直捐助到这几个孩子大学毕业。
  理财目标
  陈女士夫妇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上海已经拥有不错的生活条件,工作、家庭都步入正轨。但是,夫妇俩对于资产配置还是相当保守,稳健型投资居多,缺乏跑赢今年高通胀的能力,多年来的积蓄也都花在了房子上。此外,随着金先生父母来到上海、儿子逐渐成长、帮困捐助的持续,陈女士夫妇未来一段时间都可能处于“花钱高峰”时期。因此,陈女士夫妇希望家庭资产的配置能够在安全的前提下,获取更高的收益,以应对这些逐步增长的花费。
  理财分析
  就陈女士家庭情况来看,夫妻工作稳定,收入可观,各种保障、补贴情况也不错,夫妇俩享受着较高的生活质量。陈女士夫妇资产配置很传统,80%的资产都投入在了房产上,其余的投资中,除了定投公募基金的10万元比较激进之外,其他的投资都相对稳健。从收支情况来看,目前陈女士夫妇年收入约30万元,日常花费大约13.8万元/年,每年捐款支出3.6万元,每年可结余约12.6万元。此外,金先生父母来上海后,家庭年花费可能会增加到16.2万元/年(不包括捐助指出),年结余也会相应下降。
  理财规划及建议
  除去430万元的房产、汽车外,陈女士家庭的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公募基金定投总计达到105万元,其中波动较大的投资仅公募基金定投10万元。陈女士家庭资产分布比较单一,风险类资产比重很低。这样的配置,在今年证券市场向下、通胀向上的背景下,具有较好的防御性。结合今年股票、债券市场情况,陈女士家庭在保持现有整体稳健风格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尝试一些更积极的投资品种。
  降息通道下锁定固定收益
  陈女士家庭资产的大类配置应该着重考虑以下两点:
  *9,配置债券等固定类收益产品。明年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概率事件,部分国家甚至可能出现衰退,A股市场明年可能仍然不会有牛市,介于此判断,配置固定收益类产品能够有效抵御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这样的配置也符合陈女士家庭的稳健风格。
  第二,选择长期限固定收益产品或者长久期债券基金。由于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的约定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市场利率,目前较高的利率水平也可能造就了收益较高固定收益产品。随着货币政策转向信号的出现,未来利率下降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上调的可能,一旦未来利率下降,固定收益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可能不会有现在这么高。所以,在判断未来市场利率下降的前提下,应该购买长期限固定收益产品或者长久期债券基金组合。
  低风险产品也能跑赢CPI
  对于陈女士家庭的现有资产,建议可以做如下调整:
  *9,保持活期存款。由于家里有两位老人,儿子年龄尚小,陈女士家庭很可能出现突发急需用钱的情况。所以,陈女士的确应该在资产组合中留出一定量流动性较高的活期存款,或者是具有类似高流动性的其他投资产品,如短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公募货币型基金等。一般来说可以预备6个月的日常开销费用,建议陈女士可以继续保持现有的10万元活期存款。
  第二,定期存款转债基。对于现有的50万元定期存款来说,如果依然只享受3.5%的定存年化收益,那就意味着陈女士家庭金融资产投资中的一半已经跑输今年高涨的CPI了。此外,陈女士家庭未来一段时间内也没有需要花大钱的地方,这50万元完全可以大胆投资收益更高的产品。目前来看,债券市场经过今年4月份到8月份的连续调整,现在已经具备一定得投资价值,特别在目前利率高点,长久期的债券组合更有优势。陈女士可将这50万元中的35万元投资于一些信用等级较高的、3-5年期的债券;如果担心中长期的债券缺乏流动性,也可以考虑“信用产品+长久期”的债券基金作为替代。
  第三,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换中长期。陈女士可以在现有35万元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加上定期存款中另外的15万元,以50万元重新购买中长期的银行理财产品。虽然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最低投资门槛仅5万元,但是一些高质量的产品依旧需要较高的资金规模,一般需要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达到50万元的规模可以使得陈女士有机会选择收益更好的产品。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大约在5%上下,可以为陈女士家庭稳定提供2.5万元/年的收益。
  第四,公募定投换大盘。陈女士目前定投两只公募指数型、股票型基金10万元。今年以来沪深300指数下跌超过25%,公募股票型基金平均亏损和指数大致相同,大盘股以及大盘指数表现远远好于中小盘。因此,陈女士可以将两只基金的定投转成定投大盘指数基金和偏大盘股的股票基金。
  帮困捐助,爱心弥足珍贵
  陈女士夫妇目前每月捐助3000元给西部的贫困孩子,这样的帮困捐助行为值得赞扬和学习。目前我国贫富差距较大,对于东部发达地区来说,每月3000元并不是什么大钱,但是对于贫困地区,却能让好几个孩子读上书,让我们的小钱,成为了孩子们的大钱,更重要的是,给了孩子们一个对于未来的梦想。随着这些孩子成长,学费、生活费都会日益增加,陈女士夫妇届时可能需要更合理的规划好自己的现金流。
  [理财师手记]
  理财选择先看经济大环境
  理财产品的选择,尤其是在类别上是有讲究的,首先要看的是大的经济背景,国家宏观的政策环境和趋势。比如,在降息通道中,投资者应该选择中长期固定收益类产品或者久期长的债权基金组合;加息通道中则反之。而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并非完全联动或者反向波动,不能仅凭借股票市场上涨或下跌来推测债券市场,判断债券市场的好坏也需要参考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资金面等因素。
  掌握这些大原则,至少可以在投资方向上不会出现错误,接下来需要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进一步选择具体的产品,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投资目的、投资时间,乃至投资偏好来做个性化的选择了。
  [保险规划]
  多一份规划 多一份坦然
  陈女士家庭正在逐渐进入家庭财务曲线中的“消费高峰期”。未来有三大重要规划摆在面前,即抚养子女、赡养父母、帮困捐助,所以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负债”。
  与一般的房屋贷款产生的“显性”负债不同,这里我们所说的负债是“隐性”的。以抚养子女为例,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来说至少需要50万元,这仅仅是抚养子女到大学毕业所需的费用,如果有继续深造的需要的话,费用需另行计算。赡养父母,以每年2.4万元连续支付20年计算,共需48万元。帮困捐助,以每年3.6万元连续支付10年计算,共需36万元。上述三项负债的支付,主要依赖于未来家庭收入的持续和稳定。所以,当前家庭财务规划的重点还是以保守性投资为宜,提高家庭的资金储备。而保险规划的重点则力求用较少的费用,建立较高的人身保障,为未来即将产生的负债做好准备。由于家庭成员的收入比例不得而知,假定以相等比例来计算,我对夫妻双方作了相同的推荐:重大疾病保障——每人10万元;疾病身故保障——每人20万元;意外身故保障——每人40万元;交通意外保障——每人60万元;意外医疗保障——每人1万元。
  产品配置可以有两种选择:方案A为“万能寿险20万+重大疾病10万+意外伤害20万+意外伤害医疗1万”,如果按20年交费计划设定的话,人均年交费保费可以设定在6000-8000元之间。另有方案B可供选择,产品组合为“终身寿险20万+重大疾病10万+意外伤害20万+意外伤害医疗1万”,按照20年标准缴费计算的话,人均年交保费也在8000元左右。
  慈爱之心无价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孩子的教育金,父母的赡养费,自己的养老金积蓄,以及高通胀背景下日常消费的水涨船高,陈女士夫妇进入了所谓“消费高峰期”。但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坚持每月3000元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有人说过,没有慈爱之心的人不能当医生。显然,这对医生夫妇都有一颗慈爱之心。
  现代生活有诸多压力——生存的压力、竞争的压力、以及防范未来风险的压力等,这使得人们更多地纠缠于经济,指望通过更多的财富积累来应对和化解生活压力。但现实中很多案例告诉我们,金钱并不是万能的,一味攒钱未必能带来快乐的生活,反倒搞得自己身心疲惫,倒不如放松心态,多为亲人和需要帮助的人付出点,由此带来的精神愉悦,是心灵的营养,也是健康的保障。
  陈女士家庭尽管开始步入“消费高峰期”,但夫妇俩收入稳定,每年有30万元的收入,刨去吃用开销等,每年可以有10万多节余,加上目前有两套房产,100多万元金融资产,只要采取相对稳健的投资策略,就能顺利地积累儿子的教育金和自己的养老金,而他们爱心付出也必定也会带来好的回报,享受人们的尊敬和友情。
  从理财的角度看,在目前点位,陈女士夫妇可用节余资金每月做点指数基金定投,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经过一轮调整,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至少,城镇化和人口红利的大餐还没有撤席。快乐生活,快乐投资,快乐行善,这种境界真好。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