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流动性趋紧,建立在宽松货币政策下的高杠杆化产品日趋危险,身处高通胀时代,我们用以财富增值的投资品种却暗潮涌动,那么,究竟何处才是真正的避风港呢?
  国人的财富焦虑终于在一场不期而至的“钱荒”后集中爆发。在品尝了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国人对于财富的追求已经不限于存进银行吃利息那般保守。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类投资理财品种层出不穷,但在吸引投资者的高额收益背后,很少有人愿意去了解真正的投资风险。
 
  “钱荒”背后的故事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GDP的增长,还有随之而来的财富焦虑症。通胀使得物价和房价居高不下,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却增长缓慢。在高通胀的背景下,一边是少数利用金融杠杆工具和财富投资获利的高收益阶层,另一边则是大部分依靠工资过日子的工薪阶层。伴随财富差距扩大,财富焦虑由此诞生。
  为了弥补财富的差距,同时也让自己的财富不至于缩水,全民投资理财已经成为常态。从最早的股票、基金到银行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和信托,甚至包括黄金、珠宝等另类投资品种,只要能实现财富增值,就可以吸引投资者蜂拥而至。
  其实,任何金融戏剧都摆脱不了由担忧到恐慌、由恐慌到绝望、最后绝处逢生的“修复”所构成的三幕大戏。此前股市的连续下跌和城投债危机便已经引人担忧,伴随着房地产信托集中兑付危机和鄂尔多斯[1.53% 资金 研报]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让这种担忧演变为恐慌,而此次“钱荒”更是推波助澜。
  作为财富管理行业的中枢机构,过去几年商业银行一直扮演着“财富过热”的幕后推手。当世界仍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阵痛期”时,中国的商业银行却利用存贷利差和杠杆化运作快速推出各种高收益产品。
  在商业银行头寸紧张时,总能轻易地从央行拆借到资金,久而久之,其对流动性结构不再重视,“借短贷长”成为了普遍现象,期限结构错配甚至是故意错配成为常态。在流动性宽松的情况下,这一模式为商行带来了巨大利润。好比是借钱炒股,在股市上涨时总是翻倍挣钱,一旦股市下跌,亏损的幅度也将会成倍增加。信托产品、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的背后,其实是商业银行高杠杆化运作和借短贷长。当央行拒绝“供血”并发出警告时,商业银行短时间的伤害可想而知。
  诺亚财富首席研发官连凯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市场*5的风险可能是部分资金池业务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甚至是信用违约风险。个别机构的资金池业务期限错配,在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可能面临信用违约。
  一方面,在投资者预期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募集新资金用于兑付到期资金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依靠银行间拆借获得流动性资金也变得困难,并且成本上升。在这种环境下,那些能够经受市场考验、最终带来收益的品种将会是我们度过这段财富焦虑时期的[*{6}*]。
 
  熟悉又陌生的理财产品
  各类理财产品,我们往往知道的是其收益率多少,但对于其真正投资标的、隐含价值却知之甚少。在此次“钱荒”后,我们所“熟知”的那些投资产品将会发生不同变化。
  股票市场在底部震荡中不断消磨着投资者的信心,2009~2011年的新股频发使得股市内的资金开始分散,通过PE“突击入股”和大股东套现等方式,二级市场里的资金迅速被抽干,散户的资金被利益阶层通过各种方式套取至一级市场,资金的外流导致了当下股市的“悲剧”。
  除资金之外,宏观经济的调整使得以银行、石油、地产、汽车和家电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遭遇尴尬,其中一些市值较大公司的市盈率已经跌至4~8倍,到了跌无可跌的水平。当下市场中,被套的资金难以主动砍仓出局,从投资者心态来看,“割肉”并不容易,大部分人仍会等到被迫平仓。因此,调整结构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A股的流动性风险不会马上消失。
  经济下滑时,以债券为主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往往更容易受到投资者青睐,但在目前经济环境下,债券市场也面临尴尬的问题:经济下滑使得企业发债需求更旺盛,债券产品的收益率会有所提高,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处于弱复苏,企业面临去产能和去杠杆的艰巨任务,其信用风险水平并未改善,违约风险大大提高。
  除企业债券之外,部分城投债同样隐含着政府信用违约的风险。6月末“钱荒”刚过,大公国际评级公司就公开宣布取消10赤峰债[0.00%]的外部评级,资本市场一片哗然。 7月初,又有两只城投债被宣布下调外部评级,城投债未来的风险不言而喻。
 
  Tips:这些机会你应该看到
  股票:
  处于底部的股市仍然不乏亮点,小盘股的活跃表现仍然可以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在政策红利影响下,创业板中诸如TMT、文化产业类的成长股依然具有投资空间。这类公司在经济转型中受到影响很小,且大多为轻资产公司,受利率波动影响较小。未来随着经济转型所产生的政策红利,小盘成长股依然具有不错的机会。
  在前段时间回调时,周期类股票估值已经跌入底部,而这正是聪明的投资者所希望看到的价值洼地,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势依然离不开周期性行业。当然,前提是这些行业已经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好的一面是,在陆续公布的中报中,周期性行业的盈利状况已经有所改善,挖掘这类股票的价值洼地也许是不错选择。
 
  债券:
  在去年的收益高增长后,债券市场进入了一个不温不火的局面,与债券投资相关的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都不得不调整其投资标的。这种调整未必不是好事,去年债券产品频发,很多产品追求高杠杆化。在政府一系列的债市调控后,债券市场趋于更加稳定。
  流动性趋紧使得一些高收益者或将面临风险,但同时高等级的信用债将会是市场偏爱的对象。在各种理财产品收益均有所下滑时,高等级的信用债依然能保持不错的收益率,同时投资者们可以更多关注中长期的高等级信用债。
 
  银行理财业务:
  这里我们指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和与银行相关的信托化产品。随着流动性收紧,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将被迫压缩“短融(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卖出回购金融资产)长投(信托等非标理财产品)”等业务。当然,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并非不是好事,压缩过程中一些此前杠杆过高的理财产品将被挤出泡沫,那些资金链相对安全的大型银行的理财产品将会在市场中显露稳健的优势,投资者可以更多关注这类银行的理财产品。
  类信托业务直接受到银行的资金池影响。尽管此前房地产信托曾爆发兑付危机,但在风险释放过后,伴随着流动性趋紧,好的信托化产品将更为抢手。那些资质更好并且抵押物合理的信托化产品将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