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3年可谓进入了全民理财时代,普通市民的理财意识普遍加强,从银行理财产品到互联网金融搅局,在理财市场上投资者度过了波澜起伏的一年。然而,在过去一年中,因走入误区而遭到了损失的投资者亦不在少数。盲目抄底黄金套牢了一大批中国大妈、高位入手比特币让投资者损失不少、P2P网贷乱象丛生导致投资者损失巨大,而即使是看似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也有一些未能达到预期收益,而越来越普及的信用卡也因不少人的不良使用方式沦为卡奴。新年伊始,让我们细数过去一年的这些理财误区,让投资者开启新一年的理财征程。
 
  互联网理财:勿因“不明觉厉”而盲目投资
  在一炮而红的余额宝的带领下,互联网理财产品在去年全面开花,而高收益牌便是这些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主打。不过,一些产品打出了7%甚至以上的高收益率,明显高出了传统货币基金3%~5%的收益率,也让其高收益遭受了质疑。
  在互联网上,一些基金业明令禁止的有奖销售现象依旧存在,如在百度理财页面,依旧可以看到领“优惠卡”和“代金券”等相关活动正在进行。银率网分析师就建议,投资者在投资互联网理财产品时,应当擦亮眼睛,不要盲目跟风投资,而应当明确这些产品的投资去向,所标的收益率是保障一定能拿到的收益率或仅是预期的*6收益,同时要明确这些产品是否能够提前赎回,是否会产生相关费用。
  而对于去年互联网理财上冉冉升起的新星“P2P网贷”而言,其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则更为明显,不少投资者盲目跟风,造成的损失也更大。据网贷之家统计,去年全国主要90家P2P平台总成交量490亿元,平均综合利率为23.24%、但风险也不容忽视,去年有74家平台出现提现困难。而2014年刚过去几日,就已经有2家P2P网贷平台发生了提现风波,分别是广融贷和中贷信创。P2P网贷的高收益率让很多投资者“不明觉历”,而投资金额亦有加大的趋势。
  近期,证监会也加大了对互联网理财的监管。证监会对网络理财销售中关于投资人收益构成表述不清、混淆概念误导宣传等不合规现象予以了警示,并表示将对互联网基金销售进行规范,要求基金公司、销售机构按照法规要求开展基金宣传推介活动,不得以高收益、无风险等宣传方式误导投资者,并对网络理财中涉及非法证券活动的行为将依法予以打击。
 
  专家提醒
  国家高级理财规划师刘丽新就提醒投资者,在对P2P网贷知之甚少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当慎重待之。她建议,拥有较大额度的资金的投资者可以拿出一部分来进行P2P的投资,不要把所有资金都投入一个市场中。如果是资金拥有量不足,如退休的老年人,则不建议进行P2P的投资。
  有业内人士总结称,投资者在投资P2P网贷时,应当避免年化收益率超过24%的平台,这类产品极有可能是陷阱,同时也不应当去投资有自融嫌疑或单个项目融资金额巨大的平台,否则在目前监管相对缺失的情况下,一旦遭遇损失便很难追回。
 
  信用卡:改掉用卡不良习惯 摆脱“卡奴”身份
  不少人因为对信用卡的细则不够了解,各类不良的用卡习惯,一方面让他们沦为了“卡奴”,另一方面因未及时还款等还影响到自己的信用,从而为将来的个人信贷带来了不良影响。
  而过去一年,信用卡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而各行信用卡也推出了各种优惠来吸引人们办卡。各大节假日里,使用信用卡血拼购物的人群比例也在逐步升高。目前,持卡人在使用信用卡时最容易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项:
  首先是毫无节制乱开卡。据记者了解,不少人在看到各家信用卡推出的优惠活动后总是会产生办卡的冲动,例如某持卡人今天看到了广发卡有周五半价的优惠,于是办了一张广发卡,而后又看到了民生银行的优惠又去办了一张民生银行的信用卡,如此,持卡人的钱包里便塞满了各式的信用卡。
  其次是弄不清最后还款日。由于最后还款日之前还款是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的,而忘记最后还款日的持卡人一旦错过,便要向银行支付每天万分之五的利息,且央行的征信系统上还会留下逾期还款的不良记录。同时,一部分持卡人也不记账单日,或只依靠寄送来的账单来提醒自己还款,而一旦账单寄送发生漏发,就容易导致持卡人错过还款日期。
  另外,还有一些信用卡的不良使用习惯,如不注意保护个人信用卡信息,这包括信用卡查询密码、卡片有效期、卡片背面的3位数CVV代码,甚至经常外界信用卡,这都容易导致信用卡被盗刷。
  而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不良用卡习惯则是往信用卡里存钱。一些持卡人习惯于往信用卡中存钱以减少还款的麻烦,然而近一半的银行针对这部分被称为溢存款的存款取现收取手续费,想取出这部分钱时就会遭遇扣费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提醒:
  银率网分析师潘涛提醒持卡人,持有多张信用卡的问题就是导致持卡人的账户容易混乱,如记不清各自的还款日和还款金额,稍有闪失就会影响信用记录,并且由于分散刷卡使得卡片积分也不易累计,造成了无形中的浪费。同时,多张信用卡也容易导致持卡人“拆东墙补西墙”,恶性循环之下只得沦为卡奴。
  潘涛提醒持卡人,在卡片使用中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同时不要因为嫌麻烦而不设密码。对于闲置的卡片要及时销卡,否则容易被扣年费而导致信用被扣分。
  银行理财产品:产品收益难兑现 选择先要擦亮眼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3年各商业银行发行并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共计302款,其中90款产品未达*6预期收益率,而仅招商银行未达*6预期收益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就达62款,占全部不达标产品的2/3以上。招商银行年内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共计114款,不达*6预期收益率产品占比超五成。
  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可谓是理财市场上的明星,自6月以后,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水涨船高,去年底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更飙升至5.6%。然而,在普通投资者看来风险极低的银行理财产品也是存在风险的,这其中,高收益率结构性产品的风险开始显现在投资者眼前。
  结构性理财产品在发行时通常以高收益率来夺人眼球,在去年年末时,更有结构性理财产品打出了高达12%的预期收益率。不少普通投资者看到了*6收益率而动心,却忽视了产品存在的风险。因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与其挂钩的标的表现相关,因而当挂钩标的表现不佳时,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时便达不到*6预期收益率。如招行未达*6预期收益率的62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中,挂钩黄金的结构性产品最多,为33款,其次为汇率挂钩产品,其余为挂钩股票、原油的产品,这些产品中仅25款达到最低0.4%的收益率,更有两款产品实现零收益。
 
  理财专家建议
  未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应当尽量回避结构性理财产品。选择一个靠谱的理财师也很关键。而在购买前,投资者应当要明确,产品的收益从何而来、风险如何,要读清楚产品购买说明说,再进行购买。
  有经验的投资者在投资此类产品时,也应当对挂钩标的有准确判断、并认真研读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关于收益计算的方法,综合挂钩标的走势以及收益计算方法等。
  在购买普通银行理财产品时,投资者需要分辨保本型和非保本型,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来选择产品。购买理财产品时不能仅以收益率高低来作为*10的判断标准。
 
高顿网校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最热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