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高顿网校小编于11月3日专心致志为您整理了一则行业新闻:2014年我国CPI连续3个月下跌 就是通货紧缩——通缩的证据
CPI连续3个月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CPI连续3个月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这是一条关于通缩流传最广的定义,而中国离此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5月到8月,CPI同比增幅分别为2.5%、2.3%、2.3%、2.0%,虽非连续3个月下降,但整体趋势已现。
难道这就是通缩?有人认为物价负增长,才是通缩;有人认为,物价跌,资产价格没跌,也不算通缩;日本认为,CPI增速超过1.5%,才算摆脱通缩;欧洲将2.0%设置成通缩“红线”……
似乎一夜之间,中国就从“能不能慢下来”的反思,变成了“不能再慢了”的担忧。通缩,这个与日本经济相伴十多年的专有名词,开始与中国经济联系在了一起,这让已经习惯了成天嚷嚷通货膨胀的中国人一下子迷惑起来。
中国经济真的通缩了吗?为何在GDP增幅仍保持在7%以上的情况下仍有了通缩一说?
CPI“1时代”
通缩*5的证据来自CPI。有定义认为,CPI连续3个月下跌,即为通缩。中国7月、8月、9月CPI数据刚好是2.3%、2.0%、1.6%,这是通缩吗?
所谓通货紧缩(deflation),在经济学上的定义是,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
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然而,市场对于通货紧缩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争议。
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续3个月下跌,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简而言之,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中国的经济数据能否证明这一点?
9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幅度仅为1.6%,同比增速较8月回落0.4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回落,创下56个月以来的新低。中国CPI同比增幅在9月进入“1区间”,5月到8月CPI同比增幅分别为2.5%、2.3%、2.3%、2.0%,整体呈下降趋势。
从各省(区、市)公布的数据来看,9月全国共有25个省(区、市)的CPI同比增速低于8月,多地数据创出近年来的新低。20个省(区、市)的CPI同比增速连续2个月放缓;15个省(区、市)的CPI同比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其中,北京市9月CPI同比增速仅为1.1%,是2010年4月以来54个月最低水平。在31个省(区、市)中,青海9月CPI同比增速*6,为3.6%;天津和黑龙江最低,仅为1.0%。
从数据来看,并不乐观。于是,市场上关于中国经济可能陷入通货紧缩的各种观点、言论开始不断地沸腾。那么,现在可以说中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了吗?或者说,中国经济已经有了通货紧缩的苗头?
其实,在CPI同比增速出现连续两个月下滑的同时,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这一数据同样引人瞩目,且更令人忧虑。9月PPI同比下降1.3%,这也是该数据连续第31个月出现同比下滑。因此,市场分析人士纷纷预警,尽管现在谈通货紧缩为时尚早,但应警惕这一压力从生产领域扩散至消费领域。
但这就是通缩?不一定。从消费方面的数据来看,似乎并不糟糕,甚至可以说还算是比较亮眼的。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6%,环比增长0.85%。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91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0%,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
这样的一份数据表明国内居民消费依旧处于显著增加的状况。尤其是,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8238亿元,同比增长49.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2888亿元,增长54.8%。
对此,也有质疑者,因为销售数据并未与消费数据同步上升。消费品生产商联合利华、雀巢和高露洁棕榄均报告第三季度在华销售下滑,其中联合利华在华销售额下降20%。美国中国总商会的数据显示,100家*5零售企业在截至9月的过去一年里销售仅增长0.1%,远低于去年同期10.1%的增幅。
“零售商的销售数据与消费者的消费数据出现矛盾甚至背离的情况,并不一定说明哪一方的数据出现了错误,其中统计方式的差异以及数据反映的滞后性都是导致数据不匹配的很大因素。但是,销售与消费数据的不匹配,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未来消费出现下滑的风险正在显现或加剧。”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通缩的定义
判读是否通缩,不仅要考虑物价,更要考虑资产价格。但目前中国房价、股价并未出现下跌
于是,一个现实的学术问题出现了:到底该如何定义通缩?
鲁政委认为,物价至少出现连续3至6个月的负增长,才能被定义为通货紧缩。
因此,他认为,目前中国的CPI依旧处于正增长的状态,只是增速有所放缓。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并未出现通货紧缩。
鲁政委的观点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一致。而且华民还认为,不能仅从物价理解通胀,还有资产价格。
华民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没有出现通缩。首先,中国的CPI并没有出现下降通道,只是增速出现下滑,这也只能表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不好。其次,通货紧缩不仅是物价下跌,资产价格同样会下跌,但是中国当前的房价、股价并没有出现下跌。另外,无论是广义货币供应量,还是信贷总量,规模都相当大。”
对此,官方的解释也开始消除各方顾虑。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给出以下几个理由:一是货币流通量保持比较稳健的增长速度。二是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回落至1.6%,主要原因是翘尾因素大幅缩小,但实际从环比角度看,物价还是处在温和上涨状态。综合这些方面,“我们认为,通缩的证据不足”。
负增长才是通缩?
需要警惕的是,日本与欧洲对通缩的定义并非CPI负增长,而是设置了更高的底线:2%。否则日本CPI常年处在1.0%-1.5%正增长区间,就不能算通缩
其实,要求物价负增长才算通缩,日本也不算通缩。因为日本GPI常年基本处于1.0%-1.5%的增长区间。
日前,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预计,日本的CPI年率升幅会在2014财年的下半年有所回升。日本企业界也预计,未来一年日本的CPI增幅将上升至1.5%。然而,这些数据都不足以改变日本是一个通缩经济体的事实。
对日本经济而言,只有CPI年率增幅实现2.0%且长期处于这一水平之上,才能算是摆脱了通缩。而在欧洲,欧洲央行对于通胀率的目标也是极为明确的,那就是2%。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就是盯牢2.0%通胀率这条红线。而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双重打击之下,欧洲各国的CPI增幅长期位于2.0%之下,因此欧洲经济也被认为始终面临着陷入极大通缩的风险。9月,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放话,欧洲央行将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直至通胀率升至2.0%的水平。
然而,对于中国经济来讲,我们熟悉且习惯的是抑制通胀。多年来,中国经济的一大目标就是尽可能地控制CPI同比增速在3.0%以内,以避免物价过快地上涨。虽然,中国央行并未提出过2.0%通胀率这样一条红线,但是在CPI同比增速回落至“1区间”的情况下,有些事情应该考虑起来了,至少警惕通缩风险这根弦应该绷上了。
“我们现在都选择用消费者物价这一数据来衡量通胀或通缩,但是这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而工业生产价格连续31个月的负增长,对生产企业来说早就已经进入通缩状态,企业的生存愈加艰难,预示着未来中国经济陷入通缩的风险很大。”鲁政委指出。
来源:国际金融报
来源:国际金融报
高顿网校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
211都不要,只爱财经类院校!曼大是财经真爱粉! 高顿教育 2021-12-08 17:28:41
-
考CPA有必要报面授班吗?高顿CPA面授多少钱? 高顿教育 2021-11-09 10:14:51
-
高顿网校怎么样,听很多学员说高顿网校很不错,是不是真的? 高顿教育 2021-08-13 14:05:05
-
宝盈祥瑞养老12日发行 高顿教育 2021-07-15 17:41:25
-
高顿财经学acca贵不贵,高顿财经acca考下来要多少钱? 高顿教育 2021-05-25 09:56: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