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发”,“网易添金”,“天天基金网财富节”,“数米胜百八”——如果你对这些名词还感到十分陌生的话,绝对可以归入理财界的“奥特曼”了。然而刚刚结束的这波年末互联网理财营销狂潮却也在投资者的心中留下了诸多问号。
  刚刚过去的2013 年,可谓是“全民炒钱年”,尤其到了下半年,市场资金面的持续紧张使各种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水涨船高。到了12 月30 日,上交所一日国债逆回购的收益率一度飙到了37%,创一年多新高。还是这一天,有超过20 只货币基金的7 日年化收益率超过6%,*6的甚至飙到了7.8%!然而最吸引眼球的还不是这些“火鸡”本身的短期高收益,而是诸多互联网公司以“火鸡”为突破口,展开的一个又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赔钱赚吆喝式的营销大戏!
  先是百度“百发”重装上阵,再度推出8%的给力产品,随后网易理财、东方财富[2.34% 资金 研报]旗下的天天基金网、恒生电子[-1.04% 资金 研报]旗下的数米基金网等也纷纷推出“火鸡”收益率超8%的营销活动,其中网易“添金计划”的补贴力度*5,预计投资者能拿到的年化收益率超过10%!这样的无风险收益水平,着实令人大跌眼镜。有投资者调侃道:“网易兄,你这是要抢大红大紫的P2P 公司饭碗的节奏吗?”
 
  真实补贴力度到底多大?
  年末“抢钱潮”退去后,如今我们回头再来算算自己在这波互联网理财大餐中的实际收益,会发现这些宣称8.8%、9%、10%的无风险短期理财产品给我们带来的额外收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首先,年底本就是短期资金回报率*6的时间段,这段时间就算不投资这些活动产品,光是购买国债逆回购也能获得较高的收益,比如2013 年12 月19 日,28 天国债逆回购*6收益率达到过7.2%,12 月30 日又再次飙到了7%上方。而到了12 月下旬,为了达成年末资金考核,更有多家银行推出了年化收益率6.5%~7.5%的1~3个月的保本理财产品。相比之下,“百发”从12 月23 日起,同样需要锁定30 天,而8%的预期投资回报率只比上面这些不限购的产品高1% 左右,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而其他几个营销活动产品同样需要在12 月中下旬开始,锁定1~3个月时间。投资者在窃喜抢到了超高收益货币基金的同时,实际上也丧失了货币基金的高流动性。他们名义上购买的是货币基金,实际上购买的是30 天、60 天或90 天的短期理财基金。而众所周知,固定收益产品的流动性与收益性呈反比,同一家基金公司的短期理财基金(包括短债基金)收益率都会比货币基金更高一点。因此站在更宽广的投资角度看,这些头上绕着光环的活动产品并没有那么吸引人。
  其次,就产品本身来看,我们不妨仔细算算,投资者到底能从中获得多少真金白银的收益。除了百发吸取了此前的教训,此次对收益率采取了含糊其辞的表述方式外,其他三家互联网企业都给出了明确的补贴承诺。以承诺收益*6的网易添金为例,投资者实际*6能获得的额外回报为20000×5%×90/365=246 元,天天基金网和数米基金网采取的不是承诺补贴,而是承诺总收益。截至2013 年12 月30日,农银货币A 最近一个月的年化收益率为5.04%,若投资者投资数米胜百八期间该“火鸡”依然保持这样的回报率,则*6额外回报为50000 × (8.8%-5.04% ) × 30/365=154 元。按照同样的算法,天天基金网的3 个活动“火鸡”单户平均*6补贴约为110 元左右(详见下表)。由此可见,投资者挤破头皮抢来的这些看似无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实际上真正带来的额外收益少则十几元,纯属“薅羊毛”,多的也只是捡了个一两百元的小便宜。原因一是投资期限短,二是投资金额受限。
  从总营销费用上看,此次年末理财产品营销的补贴额度也远非“双12”淘宝一掷3600 万元包下双色球彩票所能比拟。如网易添金计划总补贴金额约为400 多万元(有部分投资者可能会提前赎回或未开通易信等原因无法享受补贴),天天基金网的补贴额度则在200 多万元。从单户营销成本来看并不算高。如网易理财声称12 月25 日有超20 万用户参与抢购“添金”,最终仅有19230 名用户成功购买,营销活动溢出效应超过10 倍!因此网易的单户开发成本仅为20 多元,与一般互联网理财平台动辄开户送10 元红包的营销成本相比并不算多,顺便还推广了它的易信。更重要的是,由于推出超10%无风险年化收益率产品这一事件本身极具新闻性,足以赚足眼球,让诸多媒体免费为其报道,诸多网民在社交平台上的转发更是具有几何级的传播效应,其广告效果足以使网易理财一战成名!
 
  超额补贴来自哪里?
  尽管这笔不菲的营销费用看起来花得还挺值,但这些超额补贴最终到底是谁来埋单的呢?
  一种可能是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公司赔钱赚吆喝自己埋单。自己埋单也分两种情况,一是用公司自有资金直接进行营销费用补贴;二是像10 月百度理财平台上线时那样,在投资者投资10 亿元活动货币基金后,百度再用自有资金也认购10 亿元,并将受益让渡给投资者,从而使投资者购买的货币基金暗藏2 倍杠杆,原本4%左右的“火鸡”年化收益率便能比较容易达到8%,实现“百发百中”。万一出现收益还有少量不足,百度也会以自有资金补足。对于百度、网易这种土豪级的互联网“现金牛”,做到这点并非难事。
  第二种可能是互联网平台和基金公司共同承担费用。到底是互联网平台承担多一点还是基金公司承担多一点,关键看两点。一看谁更强势。像阿里、百度、腾讯、网易等拥有明显渠道优势和知名度的网络大佬,基金公司为了能获得它们的渠道和客户,会承担更多的费用,也可能在活动结束后以培训费、广告费等形式进行费用补贴。反过来说,假如合作基金公司名气响、业绩好、规模大,而合作平台则还不那么知名,那么平台承担的费用可能就会更多。
  二看谁的需求更迫切。之所以这些互联网企业选择临近年底时推出营销活动,一是因为这段时间市场利率正处于高位,“火鸡”本身有较高的回报和关注度;二是2013年的市场环境使得各家基金公司都在大力主推自家的“火鸡”,而“火鸡”的规模越大,往往收益越高。为了提高收益,更为了年底冲刺货币基金的规模和排名,这种能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扩充“火鸡”的营销手法自然也十分容易打动基金公司的心。最典型的无疑是数米与农银汇理的合作。
  *9波“胜百八”活动的投资限额只有1000~10000 元,营销味十足。而第二波则将*6限额提高到了5 万元,还把活动截止时间定在12 月31 日,冲规模、冲排名的意味更明显。果不其然,12 月30 日,原本长期收益排名居中的农银货币A的7 日年化收益率达到了6.3%,在同类“火鸡”中排名第四。由此可见,在“胜百八”活动中,在业内规模较小的农银汇理基金可能承担了更多的费用。
  当然,以上仅是记者的推测,由于这种合作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费用如何分担的问题无论对平台还是基金公司而言都十分敏感,各方都不愿意作太多的回应。
 
  是否触犯监管红线?
  对于投资者来说,不管补贴多少都是好事,毕竟蚊子腿上的肉也是肉。但对监管层来说,这事可没那么简单。因为按照《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基金销售机构不得采取抽奖、回扣或者送实物、保险、基金份额等方式销售基金。证监会最近就曾专门表示,互联网基金销售业务也应该遵守上述相关规定。《基金法》也明文规定,公开披露基金信息不得有预测投资业绩、违规承诺收益或者承担损失等行为。由此可见,网易理财、天天基金网和数米基金网都已经触及红线,涉嫌违规销售。其中后两者给予的补贴直接以基金份额形式发放,而且都在宣传网页上给予了明确的超出货币基金正常收益范围的承诺收益,违规更加明显。
  相比之下,百度这次学聪明了。3 个月前百度理财平台上线并联合华夏基金推出首款理财产品时,曾高调提出“ 年化收益率达8%、保本保收益”等宣传口号。后证监会指出,这种做法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表示要对该业务的合规性进行核查。此后,百度理财虽然在宣传上依然高举高打,但在具体的投资收益问题上却打起了太极拳。这次百度百发的宣传就着重强调资金的安全性:“100%存银行,银行缺钱向你借30 天,1 元享受亿万富豪存款待遇……百度理财回馈客户活动由中国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担保,8% 起有保障!”
  在产品结构上,百度这次打了一记“擦边球”,避开货币基金,特地为年末理财市场度身定做了一个1个月理财债券,100%投资银行协议存款。但这种以普及理财知识的名义,进行保本保收益的变相承诺的做法依然存在违规之嫌。而百度也只是反复强调这次会严格遵守监管部门的规定,确保业务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运行,而对具体质疑,尤其是预期收益率到底有多高等关键性问题避而不答。或许是有了前车之鉴,这款产品的合作方嘉实基金也一度在其官网公告撇清称:没有对业绩做任何的承诺、保证。
  与另外三家互联网企业相比,百度的这种做法其实有更大的潜在金融破坏力。原本银行和基金之间是一对一的协议存款买卖关系,但百度却把协议存款这种高资金门槛的“批发品”通过散户团购的方式分拆零售。如果这种做法得到默许,今后可能会出现大量中介网站,以发行理财产品的名义,再通过基金等产品的通道,直接进行变相的非法集资,参与其中的银行就相当于将其部分吸储的功能外包出去,变相进行高息揽存。这种做法如果蔓延开去,对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资金成本都会带来负面冲击。
  更糟糕的是,在强调狼性文化的互联网行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觊觎互联网金融这块大肥肉,新浪、京东、苏宁等互联网大佬都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不久也将大举杀入互联网金融市场。有了这次互联网理财营销盛宴的先例,今后互联网平台之间的收益战、补贴战、营销战会更加激烈。为了在气势上压倒百发,网易敢把货币基金收益率补贴到10%。今后为了战胜网易,新浪难道就不敢把收益率提高到12%甚至更高吗?一旦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互联网基金销售市场也有可能会陷入类似目前P2P 市场野蛮生长的混乱局面。届时,企业之间杀红了眼而罔顾风险,盲目贴钱扩张,投资者则只会跟着收益率高的平台走。一旦这些高收益产品到期后没有新的高收益产品可以对接的话,通过高成本吸引过来的新增客户和资金,很可能转眼又被别家收益更高的产品挖走。不拼服务,不拼体验,到最后剩下拼收益的话,无论对互联网企业还是基金公司,都是不可持续的营销“鸦片”。
  因此还望相关监管部门能够尽快就此事件表态,把互联网金融引上符合相关法律的监管正轨上。
 
高顿网校微信
扫一扫微信,学习理财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