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持续放开创业板门槛,原有二级市场创业板股票在一段时期内会处在混乱阶段,难以看清投资价值
  1月23日,证监会主席肖钢在《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要改革创业板制度,适当降低财务标准的准入门槛,建立再融资机制。在创业板建立专门层次,允许尚未盈利但符合一定条件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创业板发行上市,并实行不同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
  消息出来,显得最左右为难的恐怕非基金莫属。
  对基金而言,放开创业板后,鱼龙混杂,很多股票也就失去价值了,买入创业板的基金就会得不到收益;而券商资管和私募相对基金公司来说也更为灵活,一旦有出逃机会,他们一定会比基金动作快上许多。
 
  基金押注估值破灭
  基金报价虚高、内幕问题不断、老股转让,都让证监会忙得焦头烂额。
  “你可以看到,*9批上的公司估值都高得离谱,创业板历史上*6的两次估值也就是60倍,现在早就达到顶峰了。”沪上一家基金公司内部投研人士对记者分析道。
  据其透露,目前证监会降低估值的做法无疑给了机构更大的套利空间,“原本我的心理价位是40倍估值,证监会定下规则,只能32倍,那我当然要买了。现在监管层造成的结果就是收益是明确地,风险却基本没有,为什么不去做。”
  业内人士认为,要解决发行价虚高,现在拼命压发行人和承销商是不够的。
  在1月12日晚间,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新股发行进一步的监管规则,包括对发行承销环节进行抽查、对报价对象进行监管,建立报价黑名单。更重要的一点是,证监会要求IPO公司定价超过行业平均市盈率的,要连续三周公告提示风险。
  这一举措被认为是本轮IPO改革之前“价格指导”的延续。随后上市的公司普遍降低了发行市盈率。
  据理财周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口中得到的消息,证监会此番各种政策对部分有能力的机构来说,并不存在任何难题。
  “券商仍有办法做高市盈率,我认为证监会目前*10的办法就是打压原有创业板的估值。”上述沪上基金公司副总对理财周报记者解释道。
  据其透露,证监会已经准备做出动作。1月23日,肖钢指出,要改革创业板制度,适当降低财务标准的准入门槛,允许尚未盈利但符合一定条件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创业板发行上市。
  “这也是目前证监会*10能想到的办法了,把创业板无限供应,那么供给就会无限放大,需求就显得不那么强烈了,也就是等于把创业板做成第二个主板!只是门槛更低,风险更大。”上述副总明确地对记者表示。
  而对基金而言,放开创业板后,鱼龙混杂,很多股票也就失去价值了,买入创业板的基金就会得不到收益。
 
  基金估值“投鼠忌器”
  而基金在这当中的地位则显得相当尴尬。
  券商无论做什么,基金都是跟随者。私募、产业资本等发现一个趋势,券商在当中推波助澜,最后一棒往往是基金所接。而基金却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结果。
  “不管是证监会打算放开创业板的门槛还是券商打算哄抬市盈率,从长期来看,基金往往是赚不到钱的。并且,券商资管和私募相对基金公司来说也更为灵活,一旦有出逃机会,他们一定会比基金动作快上许多。”上述副总对理财周报记者分析道。
  从目前创业板的市盈率来看,现在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很多股票已经被炒得毫无价值。*6的荃银高科市盈率已经高达1412.73倍,国腾电子也高达925.74倍,此外,天舟文化、金亚科技、福瑞股份、天泽信息和华星创业市盈率也均高于500倍。
  但另一端也相当离谱,元力股份市盈率为负五万多倍,华中数控、科恒股份和汇冠股份市盈率也在-1000倍以下。
  而除了奥赛康以外,新股发行市盈率*6的全通教育不过51.37倍,平均30多倍的市盈率相对创业板目前情况来说存在无限可能性。
  我们来看一下2013年混合型基金的排名,前十分别为宝盈核心优势、华商动态阿尔法、泰信优势增长、华宝兴业收益增长、华富竞争力优选、华商领先企业、华商价值共享灵活配置、大摩消费[*{d}*]、华夏经典和东方增长中小盘。前三名全年收益分别达到56.4%、51.46%和42.45%。
  而在此次IPO中,宝盈核心优势打中了一只创意信息;华商领先企业打中了一只溢多利。
  若证监会持续放开创业板门槛,混合型基金便只剩下了打新这一条路可走,原有二级市场创业板股票在一段时期内会处在混乱阶段,难以看清投资价值。
  若是券商带头继续抬高创业板市盈率,那基金在当中仍可获得不菲的收益。
  从本质上来看,券商和证监会如果真的斗智斗勇起来,夹在中间的基金公司将非常尴尬:内心是希望证监会能够控制住市场的不合理估值,但是从收益角度来说又更偏向于券商,这是一个跷跷板,无论哪边高,都会有另一边降低,但是基金在当中并不具备话语权。
  一方面是久等IPO之后的爆发,一方面是小心翼翼唯恐被抓到差池。基金公司在证监会监管、承销商勾兑和投资者利益之间,选择异常艰难。
 
  基金被动性跟随
  对于券商来说,此次IPO所得到的好处实在是太多太多。
  据悉,在本轮新股发行改革中,证监会引入了网下发行的券商自主配售机制。网下发行的股票,由主承销商在提供有效报价的投资者中自主选择投资者进行配售。与此同时,新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还提高网下配售比例,调整有效报价投资者家数的限制。
  机构参与询价的选择权在主承销商手里,按照询价流程,保荐人有权选择性地向有询价资格的机构发出邀请函。
  按照新的网下配售规定,确定发行价时,要求先剔除报价*6的10%的申购量。报价*6的部分将不得影响发行定价,报价*6者也不能获得配售。在这种情况下,参与询价的机构也需要掌握主承销商的发行底线,双方的私下勾兑也显得更加必要。
  “勾兑这个词越来越多被机构人士提及,证监会根本没能控制住这样一种方法。”上述副总对记者表示。
  “一旦承销商掌握了权力,那自然而然就会引来各机构的跟随。说到底,基金一直都是被动地缺失性跟随。”上述投研人士分析。
  从细节上来看,无论奥赛康还是我武生物等新股,承销商在当中起到的作用绝不可忽视。但是针对证监会降低创业板门槛的作为,某券商人士表示并不看好,“创业板的泡沫持续不了多久的,虽然现在越来越大,但是我估计2到3个月一定会有变化。”
高顿网校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