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认为产融结合应成为2014年国企改革重点,这篇财经行业新闻在11月18号已经发布啦,敬请各位网友珍惜高顿网校小编的辛勤劳作。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整整一年了,围绕深化国企改革,这一年里从中央到地方都投诸大量精力,一些共识正逐渐形成,一些深层次命题也逐渐显现。针对国企改革目标、新型国资监管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一系列问题,企业观察网专程采访了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宋志平既是以往国企改革的实践者,也是今天国企改革的探路人。采访中,就企业观察网记者提出的一些改革的前沿性话题,他逐一做了认真坦诚的回答,提出了很多新观点、新思路,宋志平指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着力点是落实各级国资“管资本为主”,因此在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方面不能退步,实体母公司向两类公司的转化要以“小震荡、大功效”为目标,尽量一步转到位,不能拖泥带水。
  企业观察网:现在大家对于国资委从“管人、管事、管资产”为主转化为“管资本为主”也有不同的见解,您怎么看这个问题?两类公司的设立会对形成“管资本为主”的监管体系有促进作用吗?
  宋志平:这次改革提出了国有经济改革“以管资本为主”,又提出了成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两类公司。“管资本为主”是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正确方向,成立两类公司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抓手,二者互为因果关系。
  国资委成立以来,管人、管事、管资产的做法起到一定作用,这么多年来,国资委管理的央企大多是实体公司的形式,每个实体公司都有人财物、产供销的职能,所以国资委的“管人、管事、管资产”也有其现实的原因。在以管实体公司情况下,国资委难以摆脱“婆婆加老板”的处境。因此要想使国资委回归到“管资本为主”的角色,就必须搭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把目前一部分国有企业装到这两类公司里,让两类公司成为国资委和实体企业之间的界面。两类公司行使投资和资本运营职能,国资委就比较容易实现向“管资本为主”的转化,同时两类公司也成为实体公司的投资平台,而实体公司的改革目标大多应是混合所有制企业。
  企业观察网:您觉得两类公司应怎样设立,两类公司的区别是什么?
  宋志平:其实我们这一轮搭建的投资公司是由现有企业组合转化而成,不是中投和淡马锡那样拿国库的现金进行投资的国家主权投资基金模式,而更像中信、光大和日本财团那样的综合资本运营公司。
  关于两类公司的区别,我觉得如果以现有企业为组合方式去构建,可能既会有投资功能也会有资本运营功能,两种功能比较难分开,而且也没有必要刻意去区分。以现有的企业进行组合转化,主要目标是以现有企业的国有资本进行运营,国家一般情况下不会增加资金投入,因此我觉得选择哪种公司形式并不那么重要,关键是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都是以股权方式进行运营,不再是实体型公司。
  企业观察网:怎样构建两类公司,国资委好像更倾向于由现有央企转化,而不主张再多加层级,但有人说这又成了翻牌公司,对此您怎么看?
  宋志平:从公司层级上看,如果能减少管理层级是件好事,另外,把实体公司转化为投资公司也不能简单地看成翻牌,虽然公司的名称中可能只多了投资两个字,但却意味着公司功能和性质的重大变化。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组建方面,比较现实的方法是挑选合适的实体母公司做平台,把它转化为投资公司,再选择一些企业打捆并入,同时对并入企业母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造,这样就形成了“国资委—投资公司—混合所有制实体公司”的模式。
  企业观察网:现有的113家央企都要转化为两类公司吗?有人主张,一些规模巨大的企业仍可保留为实体公司。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另外,组建多少家两类公司比较合适呢?
  宋志平:在组建两类公司问题上不应退步,即使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大公司,母公司也可以转化成资本投资公司。事实上,目前这些集团母公司的功能已经主要是以投资业务为主了。把实体公司转化为投资公司有利于形成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有利于两类公司把精力聚焦到国有资本的投向、流动和增值上,有利于把目前国资委和集团母公司承担的社会公共职能交给各级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有利于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规范的股东。因而,我主张一步转到位,不拖泥带水,况且也不是件很复杂的事。关于央企形成多少家两类公司为好,我想考虑到目前的经济形势和企业状况,家数不能一下子太少,关键是转功能,在家数上可采取现实一些的方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震荡,这样可起到“小震荡、大功效”的作用。
  企业观察网:在组建投资公司时,是要在央企中合并同类项吗?
  宋志平:投资公司和实体公司有很大的不同,投资公司的业务以适度多元为好,这样可以对冲投资业务周期性压力,保证投资公司效益的稳定。投资公司下边可以是不同的产业集团,因此我们组合时也应考虑把不同类别的公司并入,而不是把钢铁拉在一起,把煤炭拉在一起,可能是把钢铁、建筑、房地产等相关企业结合在一起,形成若干综合性业务的公司,有点像日本的三菱、三井、伊藤忠等财团模式,这样的投资公司下边可能有几个世界500强,像日本三菱财团下就有三菱银行、三菱商社、三菱重工等几家500强企业。
  企业观察网:讲到多元化和专业化,记得您一直是一个专业主义者,您怎么主张投资公司多元化呢?
  宋志平:我做企业35年了,确实是个专业主义者,或者说身上都是专业化的基因,主要也是由于一直做工厂和产业集团的原因。其实我最近也常反思,这些年做建材集团从战略规划上欠缺什么,我觉得就是投资业务过于单一,无法抵御经济周期性带来的风险。这些年,大多数央企都主张企业朝专业化发展,主要是想集中打造专业化的企业竞争力,同时减少盲目投资的风险。但有利必有弊,过去这些年大部分央企业务过于单一,遇到经济周期性下调时,就很难对冲风险,无法用其他业务弥补。我们看到,宝钢在做钢铁业务的同时进入金融和房地产业,这几年在钢铁全行业亏损时仍有不错的盈利表现;而有些钢企业务只是顺着钢铁产业链延伸,没有其他业务对冲亏损,日子就比较难过。因此,连过去曾十分专业化的日本丰田、新日铁,包括韩国的浦项钢铁,近些年也进入全球的不动产业务。我认为作为一家投资公司应以适度多元投资为特征,在进行组合时应充分考虑到资本运营投资公司的适度多元化安排,而投资公司下边的实体公司应专业化,这样是合理的搭配。
  企业观察网:您讲到宝钢进入金融领域,您也讲投资公司应更像日本的财团,大家都想知道您为什么主张产融结合呢?
  宋志平:我主张投资公司涉入金融业务,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像日本财团主办的那样强有力的银行,但在组建投资公司时可以先持股一些社会的银行逐渐培养。我主张搞产融结合,主要是因为我国现行融资成本太高,实体企业几乎是在为银行打工,自身利润都很薄,这又使得银行处于十分强势地位,因此投资公司开办银行可以减少融资成本和资金风险。
  大家也总是拿欧洲企业专业化做例子,认为企业不一定进入银行,应该按照业务细分原则走专业化的道路。事实上欧洲市场体系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市场已经完成细分,各业务领域之间的服务成本很低,在这种经济环境中未必一定要产融结合。但在日本和我国这种经济后发国家,或者说是快速发展的经济体系中,产融结合是必须的。
  这些年,在产融结合、跨界经营新业态、由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等过程中,一些大型民营企业走在了前头。我们应以组建投资公司为契机,系统思考企业战略方向和调整企业的业务架构。
  来源:企业观察报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