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保险业投资收益向好,全行业实现投资收益3658.3亿元,收益率达到5.04%,比2012年提高1.65个百分点,属于近4年来的*4水平。数据显示,2013年的保险资金运用明显拓宽了投资渠道、优化了资产结构,特别是企业债和另类投资等高收益资产占比较年初分别增加2个百分点和6.3个百分点。
 
  恶劣行情下的靓丽业绩
  从中国保监会官网公布的数据来看,2013年保险资金的运用情况同比出现了较明显变化。2013年保险资金的银行存款为22640.98亿元,比上年减少805.03亿元,同比降低3.43%。与此同时,保险资金的投资在2013年达到54232.43亿元,增加9135.85亿元,同比大增20.26%。数据还显示,保险业资产总额到2013年已达到82886.95亿元,同比增加了9341.22亿元,增长率达到12.70%。
  应该说,2013年,投资市场的大环境相当恶劣。A股上证综指跌幅达到了7.56%;中债综合指数(净价)也下跌4.65%,债市创2002年度以来*5跌幅,“股债双杀”的局面与2012年相比,不仅未见好转,还出现了愈演愈烈的“下泄”。在这种困难的局面下,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达到5.04%,是非常不错的成绩。
 
  投资收益长期向好
  究其原因,除股票投资收益外,信用债及基础设施投资等另类投资收益增加,是影响投资收益的重要因素。从长期看,保险资产配置将更加多元,另类投资的比重还将进一步增加,这类投资资产受会计分类和估值影响,短期内收益释放较缓慢,而从长期看,还将带来较高的收益,保险资金运用投资收益长期向好。
  不仅如此,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产品发行效率也获得了显着提升——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注册制改革前规模为2941亿元,当前规模为6393.08亿元,2013年增量为3452.08亿元,一年的发行规模超过过去7年的总和,从数量上看,发行效率提升是显着的。与此同时,已有8家保险机构发行21只资产管理产品,规模达到522亿元。保险机构还累计发起设立10项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注册金额395.67亿元。保险资管产品发行效率的提高,显着增强了行业的创新意识,丰富了产品层次和类型,提升了“生产产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保险机构成为金融产品的创设者,主动去创新金融工具以融入实体经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市场化改革创新见成效
  市场化改革带给保险资金更多的投资品种和更大的配置空间。2013年,行业的资产配置结构不断优化,呈现“一降二快三多”的局面。“一降”是指债券和银行存款稳中有降,2013年11月末占比为74%,与2012年的78.8%、2011年的79%相比,下降态势明显。“二快”是指高收益的企业债投资和另类投资增长较快。企业债较年初增长25%;另类投资方面,股权较年初增长61%,不动产较年初增长34%,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较年初增长109%。“三多”是指配置结构更多元了,长久期资产多了,创新产品多了。总之,保险资产配置比以前灵活了,主动性增强了。
  值得一提的是,保险资产投资银行理财、信托计划等“非标”类金融产品,充分改善了中长端利率曲线。2013年2月,保监会发布《关于债权投资计划注册有关事项的通知》,债权计划的发行将由备案制改为注册制;2013年9月,保监会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各类资产重新分大类监管。此前,保险资金运用新政还包括,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放开保险资金投资于“非标”类产品。规模大、久期长的保险资金加入以市场化利率为定价体系的资产管理,必然极大改善保险资金的长端收益率曲线。
 
高顿网校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