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远超预期的就业数据刺激,美股上周五强劲上扬并再创年内新高,道指、标普、纳指依次收高0.96%、1.05%、1.14%,三大股指的周涨幅随之也扩大到1.78%、2.03%、3.03%。放眼全球,其他主要股指大多仍在延续震荡上攻姿态,如阿根廷大涨4%以上且创历史新高,德也劲升3.9%并逼近历史巅峰,英、法、意、西等也携手走高,可印尼、马来西亚、新西兰等改写高点纪录后却相继滑落,此前异常剽悍的日也止步于14000点大关,且不少股指的上行速度又出现减缓迹象,显示多空双方在敏感地带都比较谨慎,暂时就不至于发生剧烈波动,而局部摩擦或短线反复则很难避免。
 

  与股市相似,国际期市上周也是一幅普涨的喜人景象。美元指数虽收通常有利于弹升的长下影阴线,但低点已刺穿了去年11月峰值,中期形态也有些圆顶嫌疑,盘整蓄势就必不可少,而若不跌破81.7,则仍有望保持相对强势姿态。由于对需求前景信心增强,原油、铜再度联袂上扬,后者上周五不仅狂飙并一举扭转了全周涨跌形势,而且还创一年半多来的单日涨幅之最,惯性上攻可能就偏大些;黄金、白银减速上行并收阳十字,纵使继续上攻,中期趋弱的局面也难以扭转;黄豆上周五虽发生逆转,棉花、小麦、玉米也是一个强过一个,可中期整理格局并未改变,上行空间就不太乐观。
 

  近日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仍是有喜有忧。3月的消费者支出和二手房签销均好于预期,4月消费者信心也明显提升,2月大城市房价同比涨幅还创6年来新高,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创5年新低和失业率创4年新低更是成为股市续升的关键因素;可3月营建开支却意外下跌,4月芝加哥PMI还创3年半新低,私营就业增幅远逊预期,ISM制造业、服务业指数和一季度生产率增幅等也都低于预期。上周三下调适逢联储政策声明发布之日,而欧洲央行降息则为再度上行提供了契机。
 

  就市场表现而言,主要股指的日均线又一次形成多头上行局面,道指、标普还再创历史新高并上穿重要的整数和心理大关,纳指也逼近了2000年11月高点或3400点关口,强势风采由此得以充分展示,周波幅变化也不大,预示短期内大起大落的可能仍相对偏小。不过,市场激变往往也是出乎意料的,亢奋无疑是一种危险将至的先兆,而近年来高点连线本月又在15750点、1680点、3485点上下,周线压力则约在15550点、1640点、3450点,触及这一阻压就很容易发生中短期反复,且一旦遇阻回落并收在上周中心值即14850点、1600点、3340点之下,市场的天平或许就会逐渐向空方倾斜。
 

  A股上周惯性跳空低开后虽再创调整或年内新低,但市场很快便出现止跌企稳迹象,周五更是高开高走并形成价升量增的良好势头,沪深大盘最终分别收涨1.27%、1.80%,量、价、时三方面也预示近日很可能将发生较重大的变化。
 

  以量能分析,虽说上周总成交额锐减2/3至2850亿,日均1425亿较前也缩减近16%,可日成交额却并未刷新地量纪录,而最近88天则始终保持在千亿以上,说明市场并未陷入十分低迷的局面,尽管量能依然不足,上行力度将会受限;值得注意的是,中短期均量线已率先金叉,近两天量变幅度又骤然提高,说明多空间的分歧加大,并预示变盘或已近在眼前。
 

  以股指分析,深市上周五的小上升缺口虽未得到沪市的认同,均线空头排列也不利于形成持续的升势,近两周的插入线也属不稳定组合,但大盘已回调了此前*5涨幅的六成左右,近日还不断地远离低点连线,这经常也是市场将要好转的一个信号,而压力线本周又近在2225点、9008点,以低点连线修正的话,该线则约在2260点、9060点,只是上方不远处便是3月28日的下降缺口,上行空间暂时还难以打开而已,上周五上影线偏长也预示短线仍有可能反复。以时间来说,市场至今已下调了至少10周,而本周又是去年低点后的第21周,周四还恰好是见底的百日纪念,近日变化或许就更重要了。
 

  综上,国际期市难免将由普涨转向分化,但全球股市回落风险暂时却不大,这对A股近日续升也就相对较为有利。本周有望延续上攻态势,阻压来自2250点、9035点,支撑约在2190点、8780点,而量能和周四前后的变化则需多留意。
 

  上周仅有两个交易日,A股市场出现小幅反弹。沪指上涨1.26%,深成指上扬1.79%,创业板(行情 股吧 买卖点)指数大涨5.60%,再创反弹新高,个股分化明显。
 

  4月份以来,A股市场延续春节后的下行趋势。这与宏观经济下滑和未来几个月市场不确定性增多有关。
 

  2013年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比上月回落0.3。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1平4降。显示实体经济增速下滑,制造业等支撑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利润减少,领先指标验证了经济的弱复苏。在供给端,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2.1%,增幅比前两月回落 5.1个百分点。需求端,经济增长动力还是来自于固定资产投资其中房地产[0.72% 资金 研报](行情 股吧 买卖点)和基础设施占了50%。此外,今年一季度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 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都保持低位,与外贸数据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形成巨大反差,实体不振、虚拟膨胀,令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改革刻不容缓。
 

  近期公布的主要经济数据的增速都有所下滑,弱复苏形成共识,政策如何调整对市场中线趋势影响较大。同时,进入5月份后,不确定因素开始增加,而国债期货的推出也日益临近。新股发行(IPO)何日开闸,始终是近几个月投资者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宏观基本面有下滑风险及不确定因素增加情况下,近两个月的市场走势也充分反映了投资者的担忧。从技术面来看,上证指数[0.60%]从2444点调整以来,形成了一个标准的下降通道,市场的超跌反弹并不长久,5周均线成为重要的反压。从周成交量来看,下跌放量、反弹缩量的特征明显。另一方面,空头市场也不可轻易言底。在股指未能走出下降趋势前,投资者都应该以空头思维来操作,等待超跌反弹机会。目前,上证指数已经月线三连阴,4月份的月线已经切入去年12月份大阳线的1/3位置,从历史走势来看,后续走势并不乐观。
 

  短期来看,股指的均线系统呈现空头排列,A股市场5月份还将面临下行压力。下档支撑方面,应关注60季线(2125点)附近,同时也是去年12月份大阳线的1/2处(2110点),该区域有超跌反弹机会。值得注意的是,上证指数自2444点调整以来持续走弱,日线MACD形成背离,有技术反弹要求。反弹的首要目标是2280点,仓重者可考虑减仓。
 

  4月新增贷款料降至8000亿左右 房地产贷款放缓

  中国人民银行本周可能公布4月金融统计数据。多家机构预计,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可能在7000亿元以上,较3月有所回落。

  交通银行[0.43% 资金 研报]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一季度经济数据不及预期,表明经济增速回升较缓慢,仍需进一步巩固;信贷需求较平缓,但加强非信贷

  融资监管会导致部分需求转移到银行信贷。4月新增信贷可能回落至7000多亿元。

  银行业人士表示,一季度银行信贷不良率上升,二季度以来银行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理力度,信贷投放比较审慎,这也是4月信贷投放回落的原因之一。

  兴业银行[0.86% 资金 研报]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4月新增信贷可能在8000亿至10000亿元之间,中值为9000亿元。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相对于放缓的经济增速而言,今年通胀风险尚不足为虑,货币政策似乎没有收紧必要。由于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激增,为防范影子银行与地方政府平台风险,二季度货币政策可能返回至中性,4月新增信贷可能达900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6.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7万亿元。业内人士预计,全年新增信贷有望达9万亿元。

  中金公司报告显示,4月新增信贷和广义货币(M2)余额增速可能小幅放缓。4月前3周四大行放贷1300亿元,贷款节奏慢于前3月。在“国五条”实施后,房地产贷款增长将放缓。4月新增信贷可能为8000亿元。
 

  不良贷款上升加大银行转型压力 未来业绩不明

  对银行来说,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是否会上升,除受经济形势和经济环境的外部因素影响之外,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简而言之,就是银行的不良经营行为越多,不良贷款就越多,不良贷款率上升速度就越快。

  在经历了几年的“好日子”后,银行已逐步步入不良贷款的上升期,且上升的速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加快。

  近日,16家上市银行纷纷公布了一季报,在利润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有10家商业银行一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占比继续呈上升态势。

  按照银行的信贷结构以及不良贷款的实际情况,银行的不良早就进入风险期了。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的信贷资金天量投放,已经让多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出现了问题。要不是监管机构的“开恩”和股民的“奉献”,还有几家银行能够继续大规模地投放信贷资金呢?又有几家银行的不良贷款不出现大幅上升呢?

  银行之所以没有出现风险,之所以不良贷款还在可控范围之内,盖因股市给了银行巨大的支撑、股民给了银行极大的支持。同时,有关方面在制定政策时,也都明显偏向于银行,被银行的垄断地位所绑架。

  以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为例,一方面,相关政策明确规定,银行不能再给平台公司贷款;一方面,平台公司的银行贷款余额在不断上升。如果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同步,如果有关方面能够做到言行一致,会出现这样的矛盾现象吗?政府融资平台还会负债不断增多、贷款不断增加吗?那么,银行的不良还会如此风平浪静吗?

  再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例,虽然中央一再强调,银行不能再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加贷款,以增强楼市调控的效率。可是,哪个开发企业不是继续能够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也正因如此,此轮楼市调控也就成了雷声大、雨点小,极有可能以失败而告终。

  相反,急需资金支持,且能够给资金真正注入活力的实体经济,却因为银行信贷资金大量流向平台贷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而只能求救于地下金融组织、非法金融组织,导致整个社会的融资规模无限扩大,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水涨船高。

  为什么经济复苏的内在动能不足,为什么会出现宏观数据向好、微观困难加剧的现象,都与银行的不良经营行为有关,与银行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利益,只顾个体利益、不顾全局利益有关。如果银行能够在提供信贷支持过程中,一切从大局出发,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仅经济复苏的动能会大大增强,自身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问题是,银行已经进入了可怕的恶性循环,已经在给平台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等过度投资信贷资金中骑虎难下。等待银行的,*10的结局,可能就是风险叠加、不良快速上升。

  需要警惕的是,由于银行已经进入不良快速上升的平台期,如何避免不良上升带来的金融风险,切不可再套用以前纳税人或股民买单的错误做法。如果这样,会让银行更加肆无忌惮地积累金融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倒逼银行改善信贷结构,提高实体经济的贷款比重,有计划、有步骤地降低平台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等的贷款比重。在此基础上,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和处理力度,减少不良贷款的数量,降低不良贷款率。笔者以为,银行再也不能继续将利润做得高高的,把企业逼得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