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反复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
  目前,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心情绪非常浓重,虽然支撑这种“悲观”看法的现实依据确实多不胜数,而且看起来也似乎个个都足够冰冷、坚硬,但如果思路因此就完全禁锢于这种情绪,而且不能自拔甚至不愿自拔,恐怕就有可能错失把握住经济社会运行大趋势,从而错失柳暗花明的机会。
  支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几十年的关键因素无疑很多,但追根溯源,其原动力却是中国人对更幸福生活有些近乎“偏执”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复杂经济的理解力和灵活的应对能力。这两天,红透网络的四川邻水的“保路运动”,不但再一次鲜活地对此进行了诠释,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一个更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增长后劲儿和增长空间的机会。
  在中国人的认知里,“修桥铺路”是人世间*9等的善行,蕴藏于这种认知里的基本逻辑是,修桥铺路能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从而有助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提升经济活力,进而推动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这种认知传承不灭,早已烙刻进中国人的骨子里,甚而成为文化基因中的重要的标志物。无论是《林海雪原》里那句“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着名台词,还是后来风靡城乡、深入人心的那句“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都是对这种认知的完美诠释。
  从这个角度看,四川邻水的“保路运动”,就既契合了人们的现实认知,又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是当地人追求经济发展和人生幸福的一种必然选择。“保路运动”,表面上看,保的是高铁的“拥有权”,而实质上,保的是一地经济的优先发展权。当达渝城际铁路“西线方案”开始在网络上散播并得到当地政府支持的时候,“受侵害”的大竹、邻水各地,如果静悄悄地“平安无事”,倒一定会让人产生一种特别怪异的感觉。
  其实,在邻水的“保路运动”发生之前,全国各地已经爆发过多起“保路运动”了,比如,2009年郑万高铁规划时,就引起了十堰和襄樊、邓州和新野的“争抢”;沪汉蓉高铁的修建,也把荆门和荆州推上了“竞技场”;沪昆高铁规划的时候,邵阳和娄底也因为设站的问题一度“大打出手”。还可以预见的是,今后,随着全国高铁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类似的“运动”、类似的争夺,仍将继续在全国各地出现。
  虽然,如何把“闹运动”的人“安抚”下去,确实是一件令地方政府颇为头痛的事情,需要上级政府的全面协调、工作,需要规划设计考虑得更全面、更科学,也需要当地政府和群众更多的耐心,但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些令人挠头的“运动”,也同时透露给我们一些非常积极的信息,即全国各地对经济建设的热情还非常高涨,中国的经济也还有极大的拓展空间,而这为当前中国经济的“脱困”和未来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进行了背书。
  一段时间以来,在世界经济几无亮色、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结构调整推进艰难的背景下,许多人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了担心,“崩溃”的论调也不时响起。担心总有担心的依据,“崩溃”的论调似乎也不乏各种现实数据的支持,但如果只盯死了困难,就有可能一叶障目,而看不到最真实的中国。
  经验反复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这韧性来自于中国的最底层,来自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深切渴望和不懈追求。而这才是保障中国经济继续持续增长的根本。因此,我们在为四川邻水“保路运动”引发社会治安问题感到担忧的同时,也有理由相信,这起在一很关键的时间节点上爆发的事件,也为经济决策者指出了考量的方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高顿网校精彩推荐:

2015年1月-12月财会考试月历

2015公务员工资改革解析
史上最全
《财经名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