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综指5000点大关前,市场的多头和空头们谁都不手软。5月27日,沪深股指再创新高,两市多达380只个股涨停。沪指八连阳,再创7年来新高。5000点整数关口已越来越近。对此,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认为,在人性贪婪和恐惧驱使下,牛市本身就是一个泡沫化的过程,参考二战后海内外牛市,结合当前特征,其认为本轮牛市泡泡将创纪录。
  以史为鉴:牛市就是泡沫化过程
  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从未改变。在牛市时,贪婪使人们无视风险,不断买入推高价格,价格泡沫化则是必然结果;而熊市时,恐惧又使人们忽略内在价值,不断卖出压低价格,使财富大幅缩水。荷兰郁金香泡沫,郁金香球茎价格在2年内上涨59倍,又在六周内下跌90%;法国密西西比泡沫,股价13个月上涨35倍,在随后的13个月内下跌95%;英国南海泡沫,股价6个月上涨8倍,随后3个月下跌80%;美国科网泡沫,纳指90年代上涨14.9倍,接下来2年下跌80%。历史告诉我们,在人性贪婪驱使下,牛市就是泡沫化的过程。
  牛市就是泡沫化过程。美国1942-68年和1982-2000年、日本1950-61年与1967-89年、台湾1985-90年、香港84-97年,一轮牛市股指涨幅分别为13.6倍、14.2倍、11.7倍、27.6倍、17.9倍、19.5倍,核心区域是10-20倍,美国2000年、日本1989年、台湾1990年、香港1997年股市高峰期市值/GDP为121%、172%、146%、176%、281%;股票市值/M2为256%、77%、135%、170%。综合来看,各国股票市值占GDP的核心区间在150%-200%,而直接融资占比较高的国家股票市值/M2较大,反之则较小。每轮牛市都必然经历估值的泡沫化,尤其是处于转型期的牛市,美国90年代倡导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科网企业和纳斯达克成为市场的焦点,2000年“科网泡沫”破灭时尽管美国股市整体市盈率仅有31倍,但纳斯达克的市盈率水平已达200倍。
  A股走在牛途中。回顾历史、借鉴海内外,本轮就是转型的“中国梦”,它发端于2012年12月,创业板代表的新兴产业兴起,预示转型的星星之火点燃,爆发于2014年7月,国家治理的完善,增量资金入场。二战后海内外牛市指数均涨10-20倍,高峰市值/GDP为150-200%,本轮上证、创业板指才涨1、3.4倍,市值/GDP才97%。牛市终结源于主导产业发展动力耗竭,A股01年、07年牛市结束分别源于家电保留量、地产销售增速顶峰。中国转型才开始,资产配置搬家才开始,而且当前主导产业更偏轻资产,房地产投资属性下降下,A股牛途仍长。
  参考海外:创业板等指数应涨15倍
  产业结构变化,资金大量富余。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传统重资产行业不断萎缩,占比上升的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总体上属于轻资产,这使得实体经济对资本的需求明显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不断下滑。所以,在经济结构转型期,日本固定资产形成率从39%降至28%,台湾亦从31%降至21%,储蓄率与固定资本形成率之差都明显扩大。大量的资金富余使得日本1967-89年、台湾1985-90年大牛市中股指涨幅分别达到27.6倍、17.9倍。2015年,我国人口平均年龄已经接近40岁,居民需求逐渐从购房、购车向医疗、金融等服务业转移,并且得益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服务业的空间、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并降低了服务业的门槛与成本,进一步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服务业占比为48%,与日、台转型初期相似,传统资金密集型产业占比较高,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化,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占比将会逐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持续下降将造成更多的富余资金流向资本市场,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
  利率下行,资产配置转向股市。美国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依次爆发。国内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也经历类似过程,2011年开始理财、信托、货币基金等类货币金融资产首先爆发;2013-2014年债券市场大牛市,规模快速增长;2014年下半年股票市场才开始启动。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率有望继续下行,进一步吸引资金流入股市。从海外经验来看,房地产周期基本与人口周期同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进入老龄化时代,房地产需求将显着下降,地产投资属性逐渐减弱,增量和存量财富将逐步离开房地产选择新的投资方向。综上,我国大类资产配置向股市转移的趋势已经开始,未来的空间巨大。
  互联网和杠杆交易,助长泡泡变大。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技术应用、产品推广的速度都被大大的加快,电话发明后75年才有了第5000万个用户,而《愤怒的小鸟》仅用了35天,互联网使股价将更快、更充分地反映市场预期。本次牛市与以往不同,随着融资融券、伞形信托等业务的发展,杠杆交易成为市场交易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融资余额达2万亿,融资交易占市场成交的18%。此外,伞形信托通过银行理财配资等提升交易杠杆的方式发展迅猛,此类杠杆资金推算在万亿以上。杠杆交易的运用使得市场更敏感,生怕踏空或被套,利好预期下恐慌性大涨,利空预期下恐慌性杀跌。有了杠杆交易模式、微信等信息快速扩张手段助力,本轮牛市成交额从5000亿到10000亿仅用时一个月,5月25日A股成交额已达19886亿;而05-07年牛市成交额从500亿到1000亿用了8个月,而从1000亿到2000亿也用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
  中国转型才刚开始,资产配置搬家空间巨大,牛途还很长。参考海外牛市,如果转型“中国梦”实现,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主流指数涨幅应在15倍以上。
  牛市终结:泡沫破灭可跟踪三大先兆
  牛市最后终结,源于主导产业发展动力耗竭,新一轮商业周期结束,如96-01年的家电饱和、05-07年的地产销售疯狂、2000年科网泡沫化等。参考海外,可以通过跟踪企业盈利、货币政策、融资规模三项指标寻找牛市泡沫破灭的征兆。
  先兆一:企业盈利恶化。观察美国、日本、台湾三轮牛市结束前,公司盈利都有明显恶化迹象。美国90年代是经济发展的蜜月期,低利率、低通胀、高就业,再加上创新的推进,股市、经济相互促进,一路高歌猛进。但到1998年经济压力渐现,企业盈利增速降至-13%,99年随略有好转,但2000年再次负增长;ROA也从1997年的3.91%降至2000年的2.36%。日本80年代企业利润呈阶梯上行,ROE水平也基本保持在20%左右,但1989年企业利润增速下降11个百分点至14.7%,此后连续四年负增长;同期企业ROE也从22.4%降至9.2%。台湾股市泡沫破灭前也有类似经历,制造业指数显着下滑,企业经营情况恶化。
  先兆二:货币政策收紧。无风险利率下行是牛市的重要条件;货币政策收紧,无风险利率上行往往是牛市泡沫破灭的导火索。1999年6月30日,美联储开始加息,并在此后半年里又加息了五次,将联邦基准利率从4.97%大幅升至6.24%,并导致2000年M2增速下降1.4个百分点至8.11%。日本央行从1989年开始大幅升息以抑制资产价格的过快上升,央行贴现率从89年的2.5%升至90年5.63%,导致1990年M2增速下降4.1个百分点至6.9%,刺破资产价格泡沫。台湾情况与日本类似,89-90年连续升息,金融业拆借利率从4.88%升至10.49%,并使流动性情况恶化。此外,在股市泡沫破灭后,三地央行都试图通过再次降息挽救市场,但事与愿违,尽管基准利率一降再降,但货币增速却再也无法实现高增长,牛市也就此结束。
  先兆三:IPO大幅增加。泡沫顶峰时,上市公司估值高企,企业上市融资意愿加强,监管层也希望通过增加股票供给火热的市场降温。但随着融资规模显着放大,股市资金供需的平衡被打破,加快了市场泡沫的破灭。美国1999年有669家公司进行IPO,总融资规模达到795.3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44.2%和69.5%;日本1988年有86家公司IPO,融资规模达到32.2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406%和397%;台湾1988年有24家企业IPO,融资规模111.7亿新台币,较上一年增长84.6%和131%。
  文章来源:腾讯证券

高顿网校精彩推荐:

2015年1月-12月财会考试月历

2015公务员工资改革解析
史上最全
《财经名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