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发而动全身。
  支付之于互联网金融起到的就是这样的作用。如今,央行一纸令下,“地基”发生了震动,振幅波及从支付延伸出并不断拓展、变异、创新的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形态,P2P聚焦了更多关注,在小额分散的投资理念下,平台每年进出的投资笔数惊人。但是从托管主体变更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行业中大量平台在此之前并未进行任何托管,同时,在针对P2P监管细则尚未落地的情况下,托管与否并非P2P立足和成长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银行已经主动出击,托管的动力进一步强化,对于曾经的两大支付主体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已经出现联合托管的模式。
  P2P之外,互联网理财在原有支付模式的惯性下并没有发生大的“震动”,更多的影响将在带有余额理财功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而无论这些层面发生何种变动,央行对网络支付的规范意见稿,给银行带来巨大的利好已是不争的事实。
  资金托管与否并非准入门槛
  随着央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下发,大量舆论将其对支付机构的影响指向P2P平台,顺应央行等十部委此前《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P2P在第三方支付处托管资金已经成为历史,未来将走向银行的怀抱。
  “银监会关于P2P准入门槛的监管细则尚未落地,因此,P2P网贷平台是否托管并不决定一家P2P平台的成立与否,更不影响业务的开展。”国诚金融CEO王建章一句话打破了当前人们对于这一影响的担忧。
  王建章在采访中表示,央行连续下发政策表明,P2P资金托管只能由银行来接手,因此或许可以推测,未来银监会针对P2P监管细则落地的前提是:银行愿意接单,否则可以想象一些网贷平台将面临的局面:此前与第三方支付签订托管合作的必须解除合作关系,而在银行还未向其“招收”的时间里,业务只能暂停。
  一位P2P平台负责人对《*9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目前行业中排名靠前的P2P平台,有不少都没有进行第三方资金托管。
  讯联数据行业资讯部负责人寇向涛表示,第三方支付托管模式本身存在问题。第三方支付并不具有托管能力,与P2P平台同样具有跑路风险。此外,由于第三方支付牌照是申请制,行业中已经有P2P平台着手申请支付牌照,如果第三方支付托管资金仍然有效,那么很可能出现P2P平台自己托管自己,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
  银行托管:成本或不升反降
  《*9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此前P2P平台同第三方支付进行资金托管合作,每年的托管费用约为10万~15万元,例如,某第三方支付旗下的合作平台共有300家,网络支付管理办法落地后,该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这一块被侵蚀的利润将达到3000万~4500万元。“对于第三方支付来说,托管费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一位支付行业观察员称。
  从P2P平台角度出发,与第三方签订托管合作,每年的成本也有10万~15万,一位已经与多家银行深度讨论合作的P2P平台负责人表示,未来与银行开展托管合作资金成本可能不升反降。
  原因在于银行看重的并非是平台每年给出的托管费用,而是P2P平台未来在银行账户上大量的沉淀资金。“目前整个P2P网贷行业的闲置资金达百亿元级别。”上述P2P平台负责人对《*9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是银行增加存款类资金来源的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
  “目前,银行的合作意愿已经大幅增强。”王建章对《*9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相比P2P网贷行业发展初期,银行现在已经能够从中窥见利好,P2P行业生命力已现,同时监管政策陆续落地,行业野蛮生长或将结束,已经达到一定体量的财富效应逐渐凸显。
  此次,央行《征求意见稿》将第三方支付托管资金这条通路封死,而银行在面对P2P平台时仍有犹豫,在这样的背景下,《*9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出现第三方支付联合银行进行资金托管业务的模式,即第三方支付出技术和系统,银行出资质,平台投资人、借款人账户开在银行。
  “银行系统要求严格,针对P2P平台进行个性化改造难度较大,通过第三方支付进行接口端改造能够带来低成本高效率的双重效益。”一位P2P行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解释了两者如此“分工”的原因。
  齐鲁证券分析师谢刚表示,银行将从三个方面因此受益,*9方面是存款脱媒有望缓解,第三方支付不能变相揽储,资金将重回银行渠道;第二个方面则是,支付结算市场份额增加带来非息收入提升;第三个方面是,银行将掌握交易“大数据”。
  互联网理财平台几无波澜
  在P2P、众筹之外,互联网理财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形态之一也不断崛起。一方面在同一平台上为用户提供多种选择,另一方面成为传统金融产品在互联网上的销售通路,承担了投资者和金融产品之间另类的中介功能。
  互联网理财平台虽然不像P2P网贷平台拥有相对明确的资金托管要求,但是在平台上每天都发生着大量的投资款支付业务。
  支付变动,对于这类平台是否带来了影响?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影响并不大。从业务层面来看,对于互联网理财平台来说,更倾向于选择网银直连。“最初也想走快捷支付,但是这条路走不通。”微方财富相关负责人对《*9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投资者的理财金额不再是小数目,而银行对于快捷支付设定了5000~2万元不等的限额。
  虽然投资者对于快捷支付的*6额度有自主修改权,并且该额度*6可以提升到100万元,但是很少有用户这样做,直接转为网银支付是更多投资者的选择。“网银支付场景没有改变,变化的是快捷支付场景。”上述负责人告诉《*9财经日报》记者。
  谢刚表示,《征求意见稿》扼杀了第三方支付构建独立账户、沉淀出资金池的盈利路径,并提高了经营的技术门槛。假设第三方支付可以开立综合金融账户的客户占总客户的10%,那么其市场份额将萎缩22%以上,这部分市场份额将被银行纳入麾下。
  寇向涛则表示,由于对第三方支付的余额账户做了限定,因此未来用户预先充值至账户的动力将大幅下降,沉淀在第三方支付账户上的资金也相应减少。但是,寇向涛表示,此前位列市场规模首位的支付宝已经进行了用户培养,期望用户降低账户余额,进而将这笔钱转入余额宝进行理财。
  针对账户余额理财,微方财富负责业务的人士表示,市场上大部分平台不支持通过第三付支付账户的账户余额购买,此外,从第三方支付层面来看,除余额宝外,市场规模较大的账户虽多有余额理财功能,但是应用并不广泛。
        本文来源:一财网

高顿网校资讯中心精彩推荐:

一图读懂栏目《财视绘》高顿网校原创精品文汇高顿网校精彩财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