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老大和行业老二打架,受伤的往往并非双方,而是毫不相关的老三。比如王老吉和加多宝打架,和其正受伤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闹腾,非常可乐消失了……说起这个段子,并非闲来无事炒冷饭,而是在听到关于上周央妈出台的关于互联网支付的征求意见稿时,我脑海中联想到的*9个东西。
7月31日,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网络支付新规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系列新规包括网络第三方支付每个客户所有账户每天限额5000元,而类似于目前微信红包等的支付方式,日累计金额更是不得超过1000元。此外,包括理财在内的综合性账户一年不得超过20万元。
有媒体解读称“这意味着未来大部分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账户进行网络消费时,每日的累计消费金额总计不能超过5000元,每年则不能超过20万元。”自然而然地,新规征求意见稿一经发布,就在社会上炸开了锅。高顿财经研究院的研究员们也在*9时间进行了讨论和解读。
争议自然在限额上,甚至有人恶搞了一副图片,意思是说“以后支付宝的钱都买不起苹果了,一台手机6000,可支付宝里只有5000。新规一出,苹果就此退出中国”。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搜一下相关的图片。
但实际上这对普通人的影响并没有媒体传言中的那么大。根据权威统计数据,每天5000、每年20万已经完全足够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网购需求,而且这还仅仅是支付宝等支付平台里的金额,这也是央行此次规定的数字基础。对于想要更多支付额度的人来说,可以提高安全验证,采用高安全验证后可以不受限额限制。(不要说这点没必要。如果你连提高安全验证都办不到,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根本不在乎那20万?如果你的20万被诈骗、病毒等方式卷走,能不能做到心甘情愿自己独立承受损失?)
当然影响也还是有的,网购可能会没那么方便;已经形成的支付习惯可能会被迫改变……但快捷支付也不比第三方支付平台差很多,而那些利用支付平台处理资金的商家,我觉得真的没必要在个人账户上纠结。
所以从始至终少部分人对网络支付新规的关注点从来不在限额上,我的*9反应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可能真的要死一片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指的是除腾讯、阿里巴巴所拥有的之外的其他支付平台。
“央妈”为什么要出台这个网络支付新规?
这两年的基调是创新,金融行业也是如此。不难看出,整个金融行业弥漫着一股创新风潮,各种新概念和新产品层出不穷,尤其是当搞互联网的遇到搞金融的之后。
但仔细观察下来,其实实质上真正的创新并没有多少。反而金融和互联网碰头之后,随着交易越来越方便快捷,杠杆越来越大,系统性的风险越来越大。
先看这次和网络支付新规有关的*9个关键产物——第三方支付平台。现在全国发放了300多张支付牌照,也就是说有数百家企业都在做这个第三方支付通道的事情。很多人觉得第三方支付很安全、很平静,其实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出了不少事儿,诈骗的、跑路的也有一些。
出现这种事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做了不该做的事——拿着支付牌照却在做银行的事,尽管他们没有银行牌照。具体做了哪些呢?*9个就是资金沉淀。比如支付宝,大家现在都喜欢把钱放在支付宝里,你的真金白银是通过银行进了支付宝了,感觉钱实实在在就在那。其实支付宝反馈给你的只是一些数字,他们可以拿你的钱干很多事情。这种近似“资金池”的内部沉淀与流转只有银行可以干,但不少第三方支付平台都有能力干,未来还能发展成信用创造,还能成不交保证金的银行,也就是影子银行。
第二个就是体系内转账,这也是银行才能干的事,但现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哪个不能干?
和互联网的接触是鼓励金融创新的,但风险就在那里,除非有跨越式的方式和技术规避风险,否则交易越便捷,风险越大。很多人说不是有刷脸刷指纹么?拜托,那是个人风险,而且这些技术真能完全避免么?跑几家有资金沉淀的你就知道什么叫风险了。
所以新规最重要的影响就是让持有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剥离银行的属性,回归通道本身——我只是交易手段,既不持有资金、也不沉淀资金,更不能把垃圾债等非标资产打包当理财产品卖,资金的事情让银行去干。
这里想到之前看到的一个笑话,说做金融的和做互联网的永远做不到一起去,做互联网的嫌做金融的不懂创新,做金融的嫌做互联网的不懂风险,双方都觉得对方是傻逼。
很多人体会不到风险对于金融系统的重要性,比如第三方支付平台,怎么会发生风险呢?这里要说一下,不论是内控和外部监管,再到资本金、保证金和防控流动性及经济周期风险上,国家对于银行的规定不是用来装饰的。支付宝现在有3.5万亿的支付规模,他的风险控制做得再好,发生千分之一的风险也是灾难,更别说金融风险和亏损踩踏会迅速传导并危及金融系统。
再看这次和网络支付新规有关的*9个关键产物——P2P。P2P也是各方面树立的金融创新典型,但它是在健康发展的么?很难这么说。它是真正的金融创新么?这更难说。身边很多人接触的一些P2P,连“20%年化收益率、保本”这样的话都敢说出来,用疯狂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老大老二打架,老三死了
联系到最开始的那个笑话,为什么老大老二打架死的是老三?因为新规对于目前*5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拥有者——阿里巴巴和腾讯一点影响都没有。或者说,也许暂时有影响,但对未来的阿里系和企鹅系金融体系来说,没有是实质的影响,反而有一定的益处。“央妈”看似在和支付宝、财付通打架,受伤的却是其他人。
阿里巴巴和腾讯是有银行牌照的,阿里巴巴旗下的浙江网上银行和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已经于今年正式开始运转。也就是说阿里巴巴和腾讯完全可以把支付通道和自己的银行绑在一起,通道的事让支付宝来干,沉淀资金的事让银行来干。
但这又会产生新的风险,但如果能拆分单独运转上市,风险比现在要小很多。而且现在腾讯和阿里的银行动作也不多,看不到发展的方向。
真正受很大影响的,*9个是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另一个是P2P。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盈利情况一直就不好,从之前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到,除了支付宝和腾讯财付通外,其他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活得并不好,绝大多数公司都处于零利润,甚至很多平台都是负利润。300多家都是如此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向商家收取服务费,还有就是向企业用户收取利润分成。这种模式在互联网平台下生存本就困难,更别说阿里和腾讯先后免费,更是压榨了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而新规的实习,对整个第三方支付的打击,无疑都会落到它们身上。这些支付平台如果拿不到银行拍照的话,就没法做资金沉淀和利用,除了原有收取中介费用的方式外再无其他收入,可是中介费用嘛……中小银行的生存现状反而因此会好转。
当然它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未来都没有希望能拿到银行拍照。
更重要的是新规透露出的是“央妈”对支付的谨慎态度,还有审核,这些方面对中小支付平台都是很大的负担。
所以也许阿里和腾讯还应该感谢新规,用行政手段替他们扫清了一些障碍。也许短期有阻碍,但一劳永逸。
未来的趋势是什么?
此次新规的出台释放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那就是第三方支付终将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我询问了高顿财经研究院的专家,他们中很多人的意见是未来第三方支付应该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由正规的银行来替代。也就是现在阿里和腾讯正在发展的路子。
未来的竞争格局,也许是“互联网+银行”和传统银行之间的竞争,其他的创新型业务都要围绕银行进行。如果没有做银行的底气和资本,互联网金融也许就没有了进场的门票。
▎本文作者Lee,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gaoduneclass。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
▎本文作者Lee,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gaoduneclass。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
欢迎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
高顿网校资讯中心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
2021年要一次通过中级职称的理由,你是哪一个? 高顿教育 2021-11-17 13:44:26
-
不打无准备之仗 2021重要财会金融考试时间 高顿教育 2021-07-22 16:30:56
-
中国本土八大会计师事务所,哪一所能比肩国际四大? 高顿教育 2021-07-15 17:29:54
-
为什么ACCA人不会嘲笑那位炫富律师? 高顿教育 2021-05-25 08:50:53
-
三次会从不过大学生:背后谁之过? 高顿教育 2021-04-28 11:11: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