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报道,近日,人民银行宣布将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有些境外舆论将近期周边国家金融动荡归咎于此次人民币贬值。对此,亚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发表专题观点,驳斥相关不实言论。其主要观点包括:
  一、此次人民币贬值是由过去的人民币高估向基本面回归
  从2005年汇改至此次政策出台前,人民币已累计升值26%。人民币高估削弱了中国经济竞争力,造成了经济增速放缓。此次汇改是为了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偏离市场汇率的情况,使人民币汇率向基本面回归。而由于人民币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保持升值,此次突然贬值,市场出现过度反应可以理解。但随着人民银行干预政策及市场情绪平复,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相对稳定。
  二、汇改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人民币申请加入SDR篮子
  货币进入SDR篮子的国家实行的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汇率制度。因此,今后中国汇率改革仍应坚持市场化方向,增强人民币双向浮动弹性,使中间价形成机制更加透明,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要大力推动外汇市场建设,使之具有足够广度、深度和流动性。
  三、美联储加息而非人民币贬值是造成东南亚国家金融动荡的根本原因
  8月中旬以来,东南亚国家金融市场出现新一轮动荡,有人据此担心新一轮亚洲金融[-0.95%]危机可能到来,并把原因归咎于人民币贬值。事实上,国际舆论普遍分析认为,导致金融动荡的核心原因是美元走强及美联储加息预期。一些东南亚国家货币盯住美元,在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下,全球资金流入东南亚,资金流向逆转导致货币贬值。此外,这些国家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对外依存度高,容易受到外部打击。
  四、人民币贬值并非解决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主要措施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结构性问题,特别是2008年以来中国劳动力减少,实际工资上升,削弱了中国经济竞争力。同时,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力有所增强。提高中国竞争力的关键是以系统性改革稳步推动结构性调整。
  五、人民币贬值对其他亚洲国家具有一定正外溢效应
  当前,亚洲地区已形成以中国为生产中心的区域内产业分工链。据IMF测算,经中国加工出口的最终商品,约20%附加值是由其他亚洲国家生产的。只要人民币不是持续大幅贬值,短期贬值促进中国出口同时,必然会带动其他亚洲国家向中国的出口,反而对其他亚洲国家具有一定正外溢效应。
         本文来源:凤凰财经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