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是井喷式的集中创新,这一次则是低姿态的“巩固完善”。证券业创新进程在“大跃进”之后开始修正方向。

  昨日召开的第二届证券公司创新大会不出意料地突出了风控主题。从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到证券业协会和沪深交易所的主要负责人,均在讲话中涉及延续创新政策,但同时也都强调了防范创新风险。

  此前,无论监管者还是证券机构都没有准备好迎接全新挑战——对于券商而言是独立、自主创新;对于监管者则是创新监管方式,既不能过度管制,也不能监管缺位;对于市场则需要完善基础法规和制度环境。整个金融棋局都在强调控制系统风险,证券业虽然杠杆不高、风险可控,也需要正视制度缺陷与潜在风险。
 

  过于悲观的解读

  庄心一在讲话中强调监管工作需要跟上创新步伐。他表示要保证行业不出现系统性、持续性违法违规行为,行业风险不外溢从而形成系统性风险;在此基础上*5限度地放大证券公司的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空间。

  上述基调引发了一些担忧,昨日盘面上券商股集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一些参会人士表示,今年的会议不可寄予过高的期望,实际上也的确没有出现*9次创新大会的头脑风暴。去年会议之前,整个行业做了深入而广泛的动员,从监管层到机构准备充分,会议期间代表们除了参加大会之外,还进行了热烈的分组讨论。但今年的会议形式十分常规,仅仅是领导讲话和业界代表发言的形式。

  业界将此次创新大会解读为“风控大会”事出有因,但过于悲观。事实上自去年10月份之后,证监会已经开始关注券商创新中的风险。从上证所总经理任上履新证监会主席助理的张育军,在多次调研中强调了风控问题,要求券商风控与创新并重。

  今年2月以来的现场检查中,证监会也发现了不少券商创新中存在违法违规问题。比如用专项计划对接小集合,达到监管套利的目的。这些现象反映出行业内的确存在忽视风控、追求短期效益的浮躁心理。监管层正是担心这些苗头会扩散成系统性风险,最终导致监管不得不刚性介入,创新步伐中断甚至倒退。

  而导致今年证监会更多强调风控的根本原因可能还是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去年创新步伐力度很大,进一步出新政策的空间已经不多,反而是需要巩固和吃透现有政策,特别是补足机构自身风控体系,以及监管手段的短板。二是整个金融大局上也在注意防范系统性风险,例如银监会通过8号文要求非标准债权标准化、央行和发改委收紧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的监管等。

  不过,过于担心证监会的态度转变也是不必要的。业界人士称,庄心一在讲话中并未直接批评行业里部分公司出现的违规现象,“系统性”、“持续性”违规的提法也体现了监管层一定的容忍度。更重要的,证监会当前的监管已经在从事前审核向事后检查转变,证券业协会承担了更多的行业自律职责,而证券行业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也纳入了既定的政策轨道。
 

  基础制度存在创新空间

  证券业创新开始修正方向,但与会人士表示,证券业去管制、加杠杆和促创新的潮流已经形成,相关的政策还将在未来两三年中继续发挥余热。“整个行业还没有对2012年以来的政策完全吃透,继续实践已有的创新业务,恐怕是*3选择。”一位参会的机构人士对《*9财经日报》表示。

  另有参会的券商人士向记者转述了张育军的讲话,称其句句都有具体所指,“过去一段时间通过对行业的调研和检查,掌握实际情况”。

  张育军表示,证券公司的创新应有差异化,强调自主创新,不能盲目跟进。他还提到资产管理业务是重中之重,但风险控制更为重要,不能有大的差错,要努力控制通道业务的风险,特别是对手方的风险。柜台业务则不应做成交易所的集中撮合模式,要以协议方式的非标准产品为主。此外还要在债市推进债券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做好合规管理,严防利益输送。

  在基础制度方面,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重点谈到需要完善的法规。她说《证券法》对证券的定义过于狭窄,已经不适应市场的发展,亟待修订。证券业协会会长陈共炎则指出目前证券公司的业务管理制度不适合多层次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