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韩国央行意外宣布降息,进一步证实“货币战”正在延续,并再次升级。自从欧洲央行在5月2日宣布降息,就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印度、澳大利亚等多国央行纷纷加入降息大潮。而在外部环境越来越宽松且热钱蜂拥围堵,同时内部通胀仍显温和的状况下,接下来中国央行是否也该随波逐流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昨日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随着欧洲、澳大利亚以及韩国等的相继降息,中国降息窗口也将很快打开。
 

  降息抵制热钱

  昨日,韩国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5%,这是该央行7个月以来的首度降息,同样也是继欧洲央行、印度央行和澳洲央行之后宣布降息的央行。

  这些央行选择降息,都是因为国内经济低迷。韩国银行金融货币委员会当天召开例会说,韩国4月消费者物价涨幅低于2%,物价上涨压力减缓为下调基准利率提供了可能;同时,韩国经济增长持续低迷,日元汇率持续走低又给韩国出口增长带来负担,为了进一步提振经济,韩国央行决定下调基准利率。

  其实,“货币战”一直在持续。此前一轮是以美联储和日本央行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为代表,现在就是其他国家央行开始对美、日货币政策做出“积极”反应的时候。而从某种角度来说,欧洲央行是这轮降息潮的引导者的话,美联储在最近一期议息会议上对QE模棱两可的说法,更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全球泛滥的流动性依旧大部分来自于美国和日本,而这些流动性选择的目标无非就是两个,一是经济增速相对较高的地区,一是利率较高而存在套利机会的市场。”一位银行业内分析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

  其实,无论是德国、澳大利亚,还是日本、韩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倚重出口,因此抑制本币过度升值从而保有在外贸市场的竞争力是必然的选择。与此同时,热钱往往偏爱澳大利亚、韩国、印度这样的国家,或进行套息交易,或投资炒作。所以,降息的理由就清晰而又明了。

  5月8日,新西兰央行称,其干预了外汇市场以抑制本币升值,而且未来将继续干预。同时泰国也考虑打压目前正处于1997年亚洲金融[0.00%]危机以来*6水平的泰铢汇率。
 

  中国早该降息了?

  “中国早就应该降息了。”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院院长华民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直言。

  其实,中国是当前面临热钱冲击压力*5的国家。在源源不断地涌入的热钱冲击下,人民币已然呈现不正常的逆差升值态势。尽管,今年前几个月中国的出口数据意外地“喜人”,然而也让市场产生越来越大的质疑。“出口数据很明显不正常,尤其是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进出口数据,肯定是热钱借道外贸渠道涌入中国,而且大部分进入中国境内的热钱都是通过香港这一跳板。”华民表示,“外贸数据的不正常更凸显热钱形势的严峻。”

  “巨大的息差正是造成热钱涌入中国的一大因素,因此中国必须降息。”华民指出。缩小息差抵制热钱,这正是各国纷纷选择降息的原因所在。息差套利是热钱所孜孜以求的,因此通过降息挤出热钱则成了必要手段,而目前中国的利率水平相较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依旧偏高。

  昨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CPI同比上涨2.4%,虽然涨幅较3月份扩大,但是整体通胀仍较为温和,而这也为中国采取降息举措提供了条件。只是,一旦降息是否又将反过来刺激通胀上升?对此,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则指出:“中国的通胀并非是由国内的资金所造成的,正是由热钱的投机、炒作所导致。在经济增速出现放缓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热钱作怪,根本就不会有通胀。”

  华民同样认为,通胀主要是由热钱流入导致。“如果是在封闭的经济环境下,控制通胀就可以通过加息或回笼资金的方式。但是在全球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央行的货币政策就不能只盯住通胀,更应该盯住热钱。”华民表示,“目前,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上回笼资金对抑制通胀根本没有什么作用,能影响的也就是较为敏感的金融市场。央行需要降息,这样既能收窄息差挤出热钱,又能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从而刺激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