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晚间,赶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题为“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央行专场记者会前夜,央行终于公布了2月金融数据。
央行数据显示,2月信贷与社会融资增速回归平稳。本轮M2增速13.3%,与1月的14.0%相比明显回落;而1月的“天量信贷”也未持续,2月新增贷款7266亿元,比起1月的2.51万亿元大幅减少。结合3月10日国家统计局称,2月CPI同比上涨2.3%,一些市场人士对经济形势产生了“滞胀”忧虑。
但多名分析人士称,考虑到1月数据的不可持续性,2月金融数据回归平稳符合预期,不必悲观。与此同时,分析人士认为全年CPI上行幅度有限,尚不构成对货币政策的制约。
同时,全国两会期间的种种迹象都表明了政府稳增长的决心。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GDP增速预期时,首次采用区间形式:2016年的预期增速目标是6.5%~7%。同时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M2预期增长13%,同时增设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的新目标。此外,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3月12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上进一步给市场吃了“定心丸”:有能力稳增长。周小川表示,从人民银行角度来看,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和中国的储蓄率有关系,储蓄会投资,投资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会使得GDP有所增长,当然旧的生产能力也会有一部分被淘汰,有生的也有死的,但总的来说增长潜力在这里。
不必对2月数据过分悲观
无论是M2、新增信贷还是社会融资规模,均比1月有所回落,是上周末市场人士关注的焦点。央行数据显示,2月社会融资规模降至7802亿元,其中,表内新增人民币贷款7266亿元,同比少增2970亿元,外币贷款减少67亿美元。
尽管如此,多名市场人士并未对数据感到悲观,而是认为2月新增信贷如期回落符合预期,表明1月“天量信贷”不具可持续性,且季节性、临时性、本外币贷款替代性因素影响较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金融分析师鄂永健对记者解释称,2月新增信贷如期回落,主要是因为信贷在年初集中投放、银行“早放贷、早受益”等短期因素消失或趋弱所致,1月信贷飙升后商业银行主动控制投放节奏可能也是重要原因。
鄂永健表示,2月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居民短期贷款和企业票据融资减少,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说明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弱,应主要是受稳增长政策的带动。
“2月份金融数据并不像数字显示的那样差。”民生固收团队也称,2月仅新增人民币贷款7266亿元,据传2月最后一周存在针对信贷规模的窗口指导,部分银行在最后一周甚至出现信贷净回笼现象。春节和监管因素不能反映信贷趋势,“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部分机构储备项目充足,后续信贷大概率恢复增长。”
实际上,2月的信贷结构并不差。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1820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5022亿,中长期信贷规模和占比并不差。“在实体低回报率和风险溢价上升的背景下,信贷集中于城投和房地产(按揭),与稳增长发力和房地产销售持续改善有关。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大幅减少,可能在监管部门窗口指导下,与银行调剂信贷的行为有关。”民生固收团队称。
“2月份信贷增量低于市场预期,由1月份信贷引发的强刺激预期将降温。”中金公司表示,1月份贷款暴增并非是政府希望再来“4万亿”刺激,实乃银行业绩考核高压之下的无奈之举,预计全年贷款额度并不会比去年多出很多。银行在一季度放贷越快,就意味着后续贷款增量越低,节奏不均匀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速和市场信心。因此央行也会通过窗口指导和动态存款准备金政策来调控银行的放贷节奏。
CPI数据暂不足为虑
市场之所以如此关注2月信贷数据的一大背景,在于早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超预期反弹的CPI指数引来了滞胀的担忧。
数据显示,2016年2月份CPI同比上涨2.3%,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创19个月新高。2月PPI同比下降4.9%则基本符合预期,但降幅比上个月收窄0.4个百分点,近8个月来首次回升至-5%以上。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称,现在开始谈滞胀为时过早,甚至有危言耸听之嫌。鉴于“三期叠加”挑战和今年“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的任务压力,中国经济增长今年出现“滞”是大概率事件,但出现“胀”的概率却不大。
章俊称,央行货币政策的立足点会更多关注核心CPI的走势。因为受食品和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广义CPI往往很不稳定而且波幅较大,“核心CPI同比增速相对于1月非但没有上涨,反而下跌0.2个百分点至1.3%。”
“近期通胀快速抬升的局面可能出现缓和,经济依然疲弱,全年CPI上行幅度有限,尚不构成对货币政策的制约。”招商证券宏观研究分析师闫玲称。
“未来利率是怎样的走势,总体来讲要看经济形势,要看下一步的数据出来是什么样的,特别是物价的数据,如CPI和PPI的数据,可以一起对利率政策进行考虑。利率政策也是非常综合的,除了考虑物价因素,还有其他的因素需要考虑。”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周小川也对CPI和PPI数据表示关注。
市场对资金面宽松感到乐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而在2月的上海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周小川曾对目前的货币政策定调:稳健略宽松。
3月12日,在上述记者会上,针对货币政策会不会转向宽松的问题,周小川表示,中国将更多依靠内需,而不是出口实现GDP增长,因此不会倚重货币、汇率政策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周小川表示:“依靠稳健的货币政策和配合其他宏观调控支持效率的提高、内需的提高、创新的提高,就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不必采取额外的措施。当然,如果有重大变故性事件,货币政策是要保持灵活性的,要应对各种冲击、各种事件的产生。”
针对2016年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走向,章俊预测说,今年上半年美联储暂停加息不仅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窗口期,也为适度加大宽松政策力度稳增长提供了空间,出于“两害取其轻”的逻辑,政府优先考虑稳增长是合理的。如果上半年中国经济能企稳回升,那下半年伴随着美联储加息的节奏和步伐,央行回过头来应对汇率和资产价格泡沫问题将更加从容。
鉴于种种迹象都表明了政府稳增长的决心,以及央行最近关于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的定调,都令市场吃下了“定心丸”。
国际投行高盛分析称,1月强劲的信贷数据导致市场对于未来的流动性供给产生了较高的预期,同时这可能也刺激了最近的股票和商品市场。尽管2月的数据下降如此之大,但高盛认为政府仍旧保持宽松立场,“只不过不会像1月数据显示的那么激进”,今年前两个月流动性供给在7000亿元左右,比去年同期高,对国内需求增长仍起到提振作用。
还有市场人士分析称,伴随着节后逆回购到期高峰正式结束,场资金面持续宽松,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下行。降准后货币政策乐观预期重新抬头、近期市场资金需求端压力不大、资本外流压力趋缓等,均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形成支撑,对金融市场持续形成利好。
此外,有分析认为,短期来看,流动性或有小幅改善空间,中长期来看,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货币政策的表述由去年的“松紧适度”变为“灵活适度”,表明资金面适度宽松意图未变,预计今年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仍将以灵活对冲为主,后续资金面将大概率维持平稳,在这一层面将给市场人士信心。
本文来源:*9财经日报;作者:李德尚玉
热门资讯
-
2021年最受会计人喜爱的10个微信公众号 高顿教育 2021-07-10 16:19:03
-
史玉柱不用空降兵 女儿不接班 高顿教育 2020-03-10 10:19:31
-
2017年CFA考试科目介绍及考试重点解读 高顿教育 2019-11-27 13:43:54
-
新鲜出炉的CMA高分榜,厉害了我的高顿学员们! 高顿教育 2019-06-28 11:59:40
-
双十一高顿喊你“来学习” 高顿教育 2018-11-10 13:33:54
热门推荐